孔令帥 胡慧娟
美國“華盛頓州教師及校長評價項目”述評
孔令帥 胡慧娟
學校教師及校長在改善學生學習質(zhì)量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這一觀點,美國華盛頓州于2010年發(fā)布了旨在通過改善教師教學和校長領(lǐng)導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教師及校長評價項目”。該項目評價目的明確且具有發(fā)展性、評價標準詳盡且具有可操作性、評價框架及方式多元且具有靈活性,值得我們借鑒,但它同時也存在著評價指標繁瑣、評價主體單一等問題,需引起注意。
美國;華盛頓州;教師評價;TPEP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教師的質(zhì)量直接關(guān)系到學生的質(zhì)量;校長是一所學校的直接管理者,也是最高管理者,他們的教學管理能力、領(lǐng)導能力等直接關(guān)系到一所學校的質(zhì)量,進而間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由此看來,教師和校長在學生學習質(zhì)量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近些年來,美國31個州紛紛對其教師和校長評價體系進行了改革,華盛頓州便是其中之一。2010年,華盛頓州在原教師和校長評價體系的基礎(chǔ)上進行改革,通過并試行“教師及校長評價項目”(Teacher/Principal Evaluation Project,TPEP),該項目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過改善教師教學和校長領(lǐng)導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1]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主要對教師評價框架進行闡述。
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師及校長評價項目”,華 盛頓州專門成立了一個“教師及校長評價項目” 指導委員會,由以下五個組織構(gòu)成:公共教學主 管部門(OSPI,Office of Superintend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 、華盛頓教育協(xié)會(WEA,Washington Education Association)、華盛頓學校校長協(xié)會 (AWSP,Association of Washington School Principals) 、華盛頓州家長教師協(xié)會(WSPTA,Washington State 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以及于2011年5月加入的華盛頓州校董事會(WSSDA,Washington State School Directors’Association)。[2]“教師及校長評價項目”指導委員會負責指導、監(jiān)督各學校的項目實施情況,對在整個華盛頓州實施及調(diào)控該項目起到了領(lǐng)導者的作用。
(一)標準
該體系的評價標準重新修訂為以下八個方面,分別是:對學生的成績表現(xiàn)出高期望、展示有效的教學實踐、意識到個別學生的學習需求并針對這些需求制定出對策、提供明確且有針對性的與科目相關(guān)的內(nèi)容與課程、培養(yǎng)及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積極的學習氛圍、使用多樣化的學生數(shù)據(jù)信息以改善教學、與家長和學校社區(qū)交流與合作、展出集中于改善教學的合作實踐。[3]
(二)框架
“教師及校長評價項目”官方公布了三個評價框架,分別是《教育領(lǐng)導力中心五維教學教師評價量表》(《CEL’s5D+Teacher Evaluation Rubric》)、“夏洛特·丹尼森教學框架”(Charlotte Danielson’s Framework for Teaching),以及“馬爾扎諾教師評價模型”(The Marzano Teacher Evaluation Model)。[4]這三個評價框架有相同的八個標準和五個維度,只是各個維度下設(shè)指標不同而已。各學校有權(quán)自主選擇其中一種框架對其教師進行評價,雖然公共教學主管部門不強求各學校公布他們各自使用的評價框架,但仍鼓勵各學校將所選框架公布于官方網(wǎng)站上,以便學校教育者查看及“教師及校長評價項目”指導委員會管理。[5]本文將以《教育領(lǐng)導力中心五維教學教師評價量表》為例,對其評價方式進行簡單介紹。
《教育領(lǐng)導力中心五維教學教師評價量表》
注:資料來源:Office of Superintend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 Washington State Teacher/Principal Evaluation Project: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Through Improved Teaching and Leadership.Instructional Frameworks[EB/OL].http://tpep-wa.org/the-model/framework-andrubrics/instructional-frameworks/,2014-07-25.
《教育領(lǐng)導力中心五維教學教師評價量表》包含八個標準,每個標準下設(shè)五個維度,分別是:“目的”(Purpose),即為學生學習設(shè)立一個明確且有意義的課程;“學生參與”(Student Engagement),即鼓勵真正的、智力的思考;“課程和教授法”(Curriculum and Pedagogy),即確保教學幫助所有學生;“學生學習的評估”(Assessment for Student Learning),即使用正在使用的評估處理個別教學;“教室環(huán)境和文化”(Classroom Environment and Culture),即最大限度創(chuàng)造能促進學生學習和參與的教室環(huán)境。[6]每個維度下設(shè)不同的指標,各指標以“不滿意”(Unsatisfactory)、“基本”(Basic)、“熟練”(Proficient)、“卓越”(Distinguished)為評價結(jié)果。[7]每個維度所包含的詳細評價指標及其表現(xiàn)描述,如左表所示。
(一)評價方式
“教師及校長評價項目”的評價方式主要包括自我評價、課堂觀察以及框架評價三種,其中,框架評價包含了兩種方式:一種為綜合評價,即同時對八項標準進行評價,這是評價教師綜合能力的一種評價方式,綜合評估至少每四年一次;另一種為集中評價,即選擇八項標準中的任一項進行評估,每年一次。[8]無論是綜合評價或是集中評價,當用標準3、標準6或標準8進行評估時,還將結(jié)合“學生進步評量表”對教師進行評價。一般說來,集中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具有一定教齡的教師更專業(yè)化地發(fā)展,因此,一般具有“熟練”及其以上水準的教師才可以任意選擇綜合評價或集中評價。[9]
(二)評價過程
“教師及校長評價項目”的主要目的是依據(jù)該項目的八項標準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價,促進其專業(yè)發(fā)展,從而提高學生成績。校長及相關(guān)管理人員負責整個評價過程,教師通過自我評價、課堂觀察、框架評價等基本環(huán)節(jié)積極參與到評價中來。評價過程包括以下五個部分。
1.培訓
實施“教師及校長評價項目”前,參與評價過程的所有人員必須完成關(guān)于評價實施的培訓。學校會為教師提供“教師及校長評價項目”標準、實施安排等材料公布于學校網(wǎng)站上,并組織所有教師及相關(guān)人員學習項目的目的、標準、評價方式及過程等,為接下來實施評價做好充足準備。
2.教師自我評價
教師在評價實施前需要做一份自我評價問卷,在這份自我評價問卷上,教師將回答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是關(guān)于學生數(shù)據(jù)分析方面的問題:“你目前的學生擁有的優(yōu)勢和劣勢分別是什么?”;第二個是關(guān)于專業(yè)實踐評定方面的問題:“你的教學實踐哪些方面需要改善?”“你還需要哪些知識和技能以滿足學生的需要?”等。[10]這份教師自我評價答卷將為最終等級評定提供參考與依據(jù)。
3.課堂觀察
課堂觀察由校長及其相關(guān)人員實施??傮w來說,校長及其相關(guān)人員每年對教師至少要進行兩次總時間不少于60分鐘的課堂觀察,其中,對于新任教師,更須在他們上任90天內(nèi)至少進行一次30分鐘的觀察;對于臨時教師,每年至少進行三次總時間不少于90分鐘的課堂觀察。[11]在每次的課堂觀察中,校長及其相關(guān)人員必須認真記錄被評教師的課堂表現(xiàn)。
4.框架評價
教師根據(jù)學校所選框架及自身情況選擇一個框架,由校長及其相關(guān)人員進行評價。
5.評定等級
“教師及校長評價項目”評價方式包括自我評價、課堂觀察和框架評價,其中以框架評價為主,自我評價和課堂觀察為框架評價的實施提供足夠的證據(jù),即教師的最終評定等級仍是以框架評價分數(shù)確定的。
“教師及校長評價項目”的評價結(jié)果包括“不滿意”“基本”“熟練”“卓越”四個等級,分別記“1”“2”“3”“4”分。如果教師選擇綜合評價,那么最終得分是八項標準所得分數(shù)的總和,即介于“8~14分”之間評為“不滿意”、介于“15~21分”之間評為“基本”、介于“22~28分”之間評為“熟練”、介于“29~32分”之間評為“卓越”。[12]如果教師選擇集中評價,那么,最終得分將是所選標準的分數(shù),仍是分為“不滿意”“基本”“熟練”和“卓越”四個等級。[13]
如果擁有五年以內(nèi)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獲得“基本”以下等級,五年以上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獲得“熟練”以下等級,那么,他們將面臨解雇的風險。[14]
(一)借鑒之處
1.為了每位學生發(fā)展的最終目的,構(gòu)建促進教師持續(xù)發(fā)展的評價體系
“教師及校長評價項目”的評價目的很明確,即希望通過改善教師教學和校長領(lǐng)導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和校長是學校中教學和管理的主要人員,他們對學生的影響至關(guān)重要,因此,一所學校教師及校長質(zhì)量的好壞直接關(guān)系到整所學校教育質(zhì)量的優(yōu)劣。面對這一事實,“教師及校長評價項目”不僅僅是為了測量教師和校長的教學管理現(xiàn)狀,更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其在教學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為其提供專業(yè)發(fā)展的指導。美國華盛頓州的學校均采用這一評價體系,上一次的評價結(jié)果將作為下一次評價的基本依據(jù),從而形成一個持續(xù)的評價體系,進而體現(xiàn)其“發(fā)展性”。
我國教師評價的目的很簡單,主要就是考察和檢驗教師的教學水平,而這種考察與檢驗往往在學期末或?qū)W年末進行,對教師的評價往往是一種總結(jié)性評價,而不是一種過程性評價。其次,評價結(jié)果也往往用于教師的績效工資等方面,這樣利用評價結(jié)果的方式于教師、學生和學校而言是沒有實質(zhì)性意義的。因此,我們應(yīng)該明確教師評價的目的,注重過程性評價,合理使用評價結(jié)果,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2.八標準五維度多項指標構(gòu)成科學而全面的評價標準,保證評價的客觀與公正
“教師及校長評價項目”的評價標準重新修訂為八個,每個標準下設(shè)五個維度,每個維度下又設(shè)有具體的評價指標,每個評價指標又有相應(yīng)的具體表現(xiàn)描述。而且,這八個標準基本涵蓋了教師活動的主要內(nèi)容,即不僅包括課堂教學方法的使用、學生學習需要的關(guān)注,而且還包括了學習氛圍的創(chuàng)造、與家長和社區(qū)的合作等。這些評價標準不僅詳盡,同時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評價標準切合教師活動的主要方面。如此詳盡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標準不僅有利于教師自覺按照這些標準調(diào)整和完善自身教學,而且還能確保評價者對教師作出全面、客觀和公正的評價。
我國的評價標準比較單一,大部分是反映教師課堂教學方面的內(nèi)容,對學生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以及與家長的溝通和合作等方面幾乎不曾涉及。而且,有些學校不存在具體的評價標準,校長及其相關(guān)人員聽課也只是形式而已。因此,我們應(yīng)該制定科學而全面的評價標準,不僅要對教師作出合理而客觀的評價,而且要根據(jù)評價結(jié)果為教師提供相應(yīng)的專業(yè)支持。
3.提供學校自主選擇的三種評價框架和兩種評價方式,激發(fā)學校及教師參與評價的積極性
“教師及校長評價項目”采用三種評價框架,每所學校可以自主選擇其中之一作為本校的評價框架。同時,該項目擁有綜合評價和集中評價兩種方式,每位教師可以在自身能力的基礎(chǔ)之上自由選擇一種。多元的評價框架及方式、靈活自主的選擇方式,給了學校和教師相對的決定權(quán),有利于提高其參與該評價體系的積極性。
我國評價方式目前較整齊劃一,缺乏靈活性,對于擁有不同教齡的教師都采用同一種評價模式,教師沒有一定的自主權(quán),這種現(xiàn)狀在一定程度上會使教師對評價產(chǎn)生一種厭惡的心理。原本,教師評價是為了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但這種統(tǒng)一的評價模式忽略了教師的個性,容易導致事與愿違的結(jié)果。因此,我們應(yīng)該制定多樣化的評價框架及方式,讓教師根據(jù)自身情況自行選擇,調(diào)動教師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從而最大化發(fā)揮教師評價的作用。
(二)不足之處
1.繁瑣的評價指標造成施測困難,更無法把握評價的重點
“教師及校長評價項目”評價指標過于繁瑣。本文只選取三個框架中的一個舉例說明。從前表可以看出,這一評價體系需要對教師的42個指標進行評價,如此繁多的評價指標不僅給評價者施測帶來困難,更是對被評者的耐心提出了挑戰(zhàn);其次,雖然“教師及校長評價項目”的評價指標涵蓋教師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但是,評價指標越多,教師就越無法把握評價的重點是什么。
因此,在明確需要對教師的哪些主要方面進行評價后,指標的數(shù)量不宜過多或過少,有些相似的指標可以融合為一個指標,而有些指標需要用幾個分指標來表示。這都需要制定者作出明智的選擇與判斷,不能一味地認為指標越多,評價教師就越全面,而是要讓每一個指標都體現(xiàn)它自身的意義,發(fā)揮它自身的作用。
2.單一的評價主體造成評價結(jié)果的相對主觀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師參與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
“教師及校長評價項目”評價主體由各校校長及其相關(guān)人員組成。雖然這一評價體系中包括教師的自我評價,但這只是為校長及其相關(guān)人員的框架評價提供了一個參考依據(jù),最終的等級仍是由校長及其相關(guān)人員評定。評價主體單一難免造成評價具有主觀隨意性,評價結(jié)果不一定符合被評教師的實際,不一定能全面、公正地反映被評教師的教育教學情況,一旦有這種情況出現(xiàn),其結(jié)果反而增加了教師的抱怨,扼殺了教師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大大削弱了該體系評價教師的功能。[15]
因此,教師評價主體應(yīng)更多元化:首先,校長在這一評價體系中應(yīng)充當協(xié)調(diào)者的角色,而不應(yīng)該是主導者;其次,教師應(yīng)參與評價的始終,這樣一來,就可以調(diào)動他們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并且在參與的過程中,明白他們的哪些指標做得比較出色,可以繼續(xù)保持,哪些指標做得不夠好,就要積極改正,做到心中有數(shù),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有針對性地改善自身教學,促進專業(yè)發(fā)展;最后,學生和家長也應(yīng)當是這一體系中的一員,當然,這部分人參與其中的同時也要讓其明白具體的評價內(nèi)容和標準,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學生和家長評價帶來的消極作用。
[1][2]Office of Superintend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 Washington State Teacher/Principal Evaluation Project: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Through Improved Teaching and Leadership[EB/OL].http://tpep-wa.org/about-tpep/,2014-07-25.
[3]Office of Superintend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Washington State Teacher/Principal Evaluation Project: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Through Improved Teaching and Leadership. Definitions[EB/OL].http://tpep-wa.org/the-model/criteriaand-definitions/,2014-07-25.
[4][7][8][11]Office of Superintend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Washington State Teacher/Principal Evaluation Project: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Through Improved Teaching and Leadership.Instructional Frameworks[EB/OL].http://tpepwa.org/the-model/framework-and-rubrics/instructional-frameworks/,2014-07-25.
[5][9][12][13][14]Office of Superintend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Washington State Teacher/Principal Evaluation Project: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Through Improved Teaching and Leadership.faqs[EB/OL].http://tpep-wa.org/about-tpep/ faqs/,2014-07-25.
[6]Office of Superintend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Washington State Teacher/Principal Evaluation Project: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Through Improved Teaching and Leadership. CEL-5D[EB/OL].http://tpep-wa.org/the-model/frameworkand-rubrics/instructional-frameworks/uwcel-5d/,2014-07-25.
[10]Office of Superintend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Washington State Teacher/Principal Evaluation Project: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Through Improved Teaching and Leadership. Multiple Measure of Performance Module[EB/OL].http://tpepwa.org/trainingpd/tpep-training-modules/multiple-measureof-performance-module/,2014-07-25.
[15]曹春麗,唐奎仲,等.關(guān)于實施教師評價的若干建議[J].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責任編輯/林 潔
G510
A
1674-1536(2014)12-0014-05
本文為上海師范大學重點學科“教育評價學”、上海市教科規(guī)劃一般項目“上?;A(chǔ)教育成就原因的實證研究:基于上海在PISA測評中的表現(xiàn)”(項目編號:B12032)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孔令帥/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系副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教育學博士,主要從事比較教育研究。(上海200234)
胡慧娟/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生,主要從事比較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