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廣普
摘 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當中,就是要確立學生在其自身發(fā)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依靠學生,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高職輔導員在班級建設中貫徹運用以人為本理念是符合我國對高職教育的要求的,也是由目前我國高職學生的群體特征所決定的。高職輔導員老師在班級建設中應樹立服務意識,理解尊重學生,在掌握班級學生情況基礎上,以思想教育引領學生,以嚴格的班級制度規(guī)范學生,相信依靠學生,通過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實現(xiàn)其自身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以人為本;高職;班級建設
1 以人為本的理念內(nèi)涵
以人為本的理念源遠流長,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的代表馬斯洛、羅杰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情感、個性以及人格化的教育,重視學生積極的個人發(fā)覺、態(tài)度、價值觀、自我認同感、學生選擇和需求。2003 年 12 月,胡錦濤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既要堅持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1]。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始終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fā)揮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做到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在教育上以人為本的理念就是,以學生為根本,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尊重學生、依靠學生,讓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最終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 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的運用有其可能和必要
馬克思認為人始終是主體,即在強調人作為自己的主人始終有著自主性,在班級建設中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符合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要求。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班級建設中堅持以人為本符合現(xiàn)時代黨和國家的教育理念?!?6號文件”提出,“高等職業(yè)院校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3]。在班級建設中堅持以人為本符合高職教育要求。
以人為本理念在高職輔導員班級建設中的運用不但有可能,而且十分必要。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決定了輔導員在班級建設中需要運用以人為本的理念。目前的高職學生多數(shù)都是 “90 后”,他們學習能力強,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較高,而且思維活躍,但高職學生還存在各種問題。
自我意識與逆反心理較強,渴望獨立又依賴性強,渴望被認同信任又敏感脆弱耐挫折能力差。有著極強的維權意識,為了維權不惜侵權,渴望被人尊重,又不知該如何尊重別人。在我國現(xiàn)有教育制度下,高職學生的高考錄取分數(shù)偏低,缺乏扎實的學習基礎,文化知識素養(yǎng)較差。同時高職學生多數(shù)對考取更高高校不報希望,甚至根本不感興趣,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信念不高,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習慣差,遲到、早退、曠課現(xiàn)象常見,對學習信心嚴重不足。文明素養(yǎng)相對較差,抽煙、酗酒、打架現(xiàn)象發(fā)生率較高。現(xiàn)在高職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從小便被父母保護溺愛,自我管理能力差,對于校規(guī)校紀明令禁止的行為,自己不能約束自己。明知道不該去違規(guī)違紀,但還是曠課、曠操、夜不歸寢等。以人為的本的班級建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心每一個學生的切實需求,滿足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求,使學生感受到受尊重、受重視,學生自我教育管理,這樣學生才能得到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3 以人為本理念的運用
3.1 樹立服務意識,理解關愛尊重學生
在班級建設中堅持以人為本,這就需要輔導員老師樹立服務意識。輔導員之所以為輔導員,而不是管理員,就是要求輔導員老師要有服務意識,更多地對學生進行輔助引導。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強化市場的主體地位,弱化政府的管理職能,強化政府服務職能。輔導員與學生關系,猶如,政府與市場關系,輔導員老師應更多地服務學生,而非強制性管理學生。
教育的最大秘密是愛。輔導員老師要真心愛自己的學生,把學生的安危冷暖、全面發(fā)展時時刻刻放在心上。對于班級上的一些特殊群體,如貧困學生、心理障礙學生,輔導員老師應給予更多的關愛,有了愛才談得上理解和尊重。
理解是信任的基礎,沒有理解就很難得到信任,沒有信任的班級建設,很難有成效。輔導員老師要對正處于青春期的高職學生有真誠的理解和尊重,讓學生時刻感受到平等尊重的氛圍,這對班級建設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只有你對學生理解尊重了,才會有學生對輔導員的尊重和信任,才會和學生有內(nèi)心的交流,才會掌握學生的真實想法和需求。這在短時間內(nèi)對班級建設影響并不顯著,但隨著時間的發(fā)展,班級的凝聚力會越來越強,其對班級建設的影響愈發(fā)顯著。
3.2 要全面及時地掌握學生情況
只有關愛尊重是不夠的,矛盾具有特殊性,這就要求我們要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沒有對班級和學生情況的全面深入了解,在班級建設上很難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我們只有對學生的群體、個體情況有了足夠的了解掌握,才能因材施教,這是輔導員老師開展班級建設的基礎。輔導員老師要對班級的情況有足夠了解,如班級人數(shù)、寢室分布、班委成員、院系干部、高關懷學生等。同時輔導員老師也要對學生的個體情況有所了解,如家庭貧富、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等。
除了要掌握靜態(tài)信息,輔導員老師還要掌握學生的需求和思想等動態(tài)信息。馬斯洛將人類的需要由低到高概括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并且明確指出只有較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人們才會產(chǎn)生更高層次的需要。關注學生的需要,對于學生的一些合理需求,如貧困資助、參加班委、積極入黨、社團鍛煉等,輔導員老師要積極正確引導,來促進班級建設和學生自身發(fā)展。對于學生不合理的需求要加以管控,保證學生健康順利地成長。
對于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輔導員老師更應及時掌握,這就要求輔導員和學生之間有著良好的溝通平臺和暢通的溝通渠道。輔導員老師除了從熱心于班級建設的同學身上獲得信息,更應深入班級、走訪寢室,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隨著時代發(fā)展,網(wǎng)絡在班級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輔導員老師也可在網(wǎng)絡交流中掌握學生動態(tài)。
3.3 堅持思想教育,引領學生思想
輔導員全稱為“思想政治輔導員”,追本溯源,思想教育是輔導員老師開展工作進行班級建設的必備法寶。思想教育就是在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基礎上,以喚起學生的主體自覺為目的。因此,在高職院校班級建設中堅持以人為本,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作用,以正確的理想信念、思想觀點、價值取向、人生追求目標等為導向,指導學生按照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要求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激發(fā)和調動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fā)展的積極行為。
輔導員老師應利用充分利用各種平臺,如周末點到、主題班會、團組織生活等,對學生群體進行思想教育,要在班級匯總形成一股正氣、一個正能量團,通過對班級氛圍的整體把控,引領學生思想。通過良好的班級氛圍來促進班級和學生發(fā)展,讓學生在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環(huán)境中,自主能動地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對于班級的個別同學,可以及時地面對面進行思想教育,通過思想上的進步來實現(xiàn)其自身發(fā)展。
同時,高職院校思想教育應當與時俱進,有效應對,針對大學生的信息傳播和接受習慣的新特點,不斷改進思想教育的形式、手段和方法,主動占領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網(wǎng)絡特有的信息集成性、雙向交流性和可選擇性,為輔導員老師提供了一個極具個性特色的教育平臺,將網(wǎng)絡作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意味著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現(xiàn)代化。通過網(wǎng)絡手段,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更有生機和活力,更加生動和富有感染力,可以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代感、吸引力、時效性和覆蓋面。
3.4 依靠學生,自主管理
輔導員老師如果過多地對學生進行行政干預,班級的大事小事都親力親為,不但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而且還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樹立工作的對立面。班級建設貫徹以人為本,就要充分相信學生、依靠學生,確立學生自身在班級建設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參與到班級建設的決策、執(zhí)行、管理和監(jiān)督當中去,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并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召喚學生對班級對自己的責任感。
依靠學生自主管理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培養(yǎng)和形成以班委為核心的,對班級有強大認同感的班級骨干力量,室長、入黨積極分子等都可以加入其中。這部分學生骨干在參與班級建設的同時,自身也得到鍛煉和發(fā)展。
從內(nèi)心真正相信學生、依靠學生,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性,觸及學生的深層需求,滿足學生的成才需要,增加學生主動成才意識。這樣可以減少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負面摩擦,也可以減輕輔導員繁重工作壓力,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提高班級建設水平。
3.5 嚴格的班級制度作保障
以人為本的理念就是尊重學生在自身發(fā)展過程中的自主性,但這并不意味著讓學生放任自流,嚴格的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嚴格的制度與以人為本并不矛盾,以人為本要求學生的自主內(nèi)化,而高職學生還處于一個成長過程當中,缺乏自控力和自覺性,是需要制度外在的規(guī)范約束的。盡管學校有校紀校規(guī)的制度約束,但是是對學生管理的宏觀要求。而具體到班級建設當中,則需要根據(jù)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班級制度,在班級當中形成一種長效運轉機制。
高職院校輔導員在班級建設中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符合現(xiàn)時代我國職業(yè)教育的要求。輔導員老師在班級建設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掌握學生情況,以思想教育作引領,以班級制度作保障,依靠學生自身,實現(xiàn)高職的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鄧玲.堅持以人為本提高高職學生管理有效性[J].當代教育論壇,2010(8).
[2]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