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君師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說過:“影響學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我們應根據(jù)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庇纱丝梢姡瑢W情分析是任何教學工作的前提和基礎。那么,用哪些方式方法去了解學情?了解哪些學情更有助于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我認為必須從“讀懂”學生開始。
一、讀懂學生的認知基礎
每一位教師在備課時都要進行學情的分析,都應關注這樣一些問題:學生在學習本課內(nèi)容前的起點能力是什么?學生是否具備了進行新的學習所必需的知識與技能?學生是否已經(jīng)掌握了或部分掌握了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與技能?沒有掌握的有哪些?有多少人掌握了,程度怎么樣?學生間的差異如何?哪些學習任務學生可以獨立完成?哪些學習任務可以通過小組的合作來完成?哪些學習任務需要教師的點撥、引導和幫助?哪些內(nèi)容可以通過小組的合作來完成?教師弄清了這些問題,就為新課教學做好了準備,就能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我在執(zhí)教《鞋匠的兒子》一課時,學生對林肯形象的認識很容易,但要想得到心靈的震撼需要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去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內(nèi)心,如:如參議員的羞辱:你的語氣里表達著什么?你的言下之意是什么?你們?yōu)槭裁葱Φ萌绱碎_懷?再如在學習3-5自然段時,感受林肯說了三段話后參議員的表現(xiàn)后,設計了這樣一個題目,走進了眾參議員的內(nèi)心:此刻他心里正想著什么呢?或許有驚訝,想不到啊……;或許有贊嘆,了不起啊……;或許會有深深的自責,我真不應該啊……走進參議員的內(nèi)心,想象人物心情發(fā)生變化的原因,從上下對比體會到了林肯的大度睿智、平等意識。由此可見,讀懂學生的現(xiàn)實起點是我們每位教師進行教學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如果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現(xiàn)實起點,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需,即時整合與創(chuàng)造所提供的學習資源,就能促使學生以最經(jīng)濟實效的方式掌握新知識。
二、讀懂學生的困惑點
對于學生而言,困惑就是學習的攔路虎,唯有掃清眼前的這些攔路虎,方能繼續(xù)前行;走出學習困惑,得到小小的成功。作為教師對于學生的困惑要“知其原因,對癥下藥?!痹谄綍r的教學中能清楚快速地讀懂學生存在的困惑,并能給予恰當?shù)闹笇?。讀懂學生的困惑,教師換來的是對教學的更深入、透徹的認識、理解;對學生而言,那是一份在教師幫助下“風雨過后見彩虹”的喜悅。
例:在教學《鞋匠的兒子》這篇課文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讀完課文首先就產(chǎn)生了一個困惑:課文為什么不用偉大的總統(tǒng)—林肯而要用鞋匠的兒子作題目呢?于是,在課堂上,我就以這個問題為核心,引導學生自己去讀,去找答案。在感悟林肯的三段語言,林肯的人格魅力時,就文題引導學生對比感知:參議員提到“鞋匠的兒子”,是—(不懷好意)?而林肯說出這句話—(充滿自豪)?“如果你是羞辱林肯的參議員,(指課題)怎么讀課題?”當化為贊嘆時,參議員們又會怎樣說這五個字呢?在對比中,學生讀出了林肯的內(nèi)心獨白:雖然我的出身卑微,我會以我的行為證明我的人格、品質(zhì)、精神是偉大的。所以,他能贏得對手的尊重、敬佩。在學生充分的朗讀、感悟課文之后,再讓學生練筆:我眼中的林肯。交流討論后,學生再齊讀課題,已是滿懷敬意。當這個核心困惑被孩子們解決以后,那么他們也就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
三、讀懂學生的差異點
每個學生都是有差異的,因而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是其獨特個性的體現(xiàn)。眾所周知,語文學習不僅屬于認識、理性范疇,它還擴展到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領域,體現(xiàn)了學生個體的整個精神發(fā)展的過程。因此,作為教師,尤其是一位語文教師,更要做到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發(fā)展差異,審視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的差異性,要從學生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有的放矢地備課,盡量地為大多數(shù)學生制定更合理的教學方案,使每個學生得到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發(fā)展,為每一個學生富有個性地發(fā)展創(chuàng)造空間。
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去讀懂學生,能使我們語文教師更加全面透徹地了解、懂得學生。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記得夏丏尊先生曾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感情,沒有愛的教育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這種愛不僅會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水平,還會幫助他們揚起遠航的風帆。只要我們用愛、用心去閱讀,一定會讀懂每一個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