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小文?朱小蓮
課堂改革已經不再是新鮮東西,但仍有很多人不清楚為什么要進行課堂改革,如何進行課堂改革,怎樣的課才是一堂優(yōu)質的課,面對這些問題,我想談談我的觀點。
一、為什么要進行課堂改革
縱觀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老師課堂上抓住僅有45分鐘,嘴不停地講,手不住的寫。課后非常認真地批閱作業(yè)。這是傳統(tǒng)教學的三部曲,課前悠閑,課上忙碌,課后可憐。我們平心而論,捫心自問,你上的課學生喜歡嗎?你講的知識學生聽懂了嗎?聽懂的會應用嗎?我們每天正是在認真地用這個最無效的模式進行教學,試問,我們的成績能不差嗎?我們還需要繼續(xù)這樣下去嗎?不改革能有好的結果嗎?
二、課堂改革改什么
首先要改課堂的主體。以前的課堂主體是老師,老師主動,學生被動?,F(xiàn)在是老師導學生演;學生說老師聽;學生展示思維,老師來做裁判;老師學生一起走同一條明路。課堂主體的改變前提是老師理念的轉變。
其次要改教師工作重點。以前教學過程中,教案備寫很簡單,要么抄知識,抄例題,抄教參,抄大綱。重點是講好課與批閱好作業(yè)。現(xiàn)在重點前移,備教案成為重點,教案要根據(jù)新的教材標準,提出自己的課堂目標,根據(jù)目標設計出教授的方法與方式。如何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如何把枯燥的理論趣味化,如何把課本上條條框框生活化。如何讓學生發(fā)出更大的聲音,如何使學生顯露出更真實的信息,如何使學生激情四射,如何鼓勵與肯定學生的自主思維,這些才是備課的主要內容。
其三是要改信息反饋方式。學生每節(jié)課學的怎么樣,我們以前是靠課后作業(yè)的完成情況來判斷,當你深入學生底部調查時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的作業(yè)都是抄襲而來,根本無法反應學情。課堂改革就是要用最有效的方式來反饋學生學情。再根據(jù)反饋的信息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課后作業(yè)。
三、課堂改革對老師的要求
老師是課堂改革的主動實施者,老師如果不能身體力行,課改就無法落實,那么課堂改革對老師有些什么樣的要求呢?
其一,要求老師認真學習領會課改的實質。傳統(tǒng)課堂教學是對知識的記憶與復制的過程,這是循規(guī)蹈矩的價值觀。傳統(tǒng)教學最好能達到教1=學1,更多學生是教1≤學1。課改教學應用探究、合作、拓展、自主的思路,更多教給學生的是學習的方法與習慣,會使極少學生教1=學1,更多學生則是學1≥教1。傳統(tǒng)教學也完成的是教學目標,課堂改革也完成的是教學目標,兩者目標相同,但路徑不同。那一個更有效、更適用?這要經過實踐證明。只有老師真正理解了課堂改革的理論,認可了改革的可行性,在實踐中嘗試了課改的果實,在調查中品出了課改的甘甜,課改才能順利實現(xiàn)。課改的結果在一兩天甚至一兩個月都不會出現(xiàn)特別的變化,但對學生長久發(fā)展及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都是極為重要的。
其二,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敢于開放。任何一個進步都需要改革的膽量,需要創(chuàng)新的勇氣。放得下心,不要總是抱著什么都重要,什么都該講,什么都可能考,總是相信自己講到了就一定會學懂,不講的學生一定會不懂。放得開身,新的課堂需要老師更多的肢體表演,放下身份參與課堂活動。
其三,要求老師對課堂發(fā)生的情況有充分準備。老師要盡可能地考慮到課堂上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如學生不回答問題怎么辦?學生不舉手怎么辦?學生討論時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看法怎么辦?學生對課堂目標實現(xiàn)不理想怎么辦?課堂氛圍不活躍怎么辦等等。一節(jié)課中哪些是可以設計問題來解決的內容;哪些是需要討論解決的內容;哪些是可以設計游戲的;哪些是可以讓學生相互競賽的;肯定時如何表揚?批評學生時如何措詞。
四、新的課堂適應于哪些對象
在課改的啟動實施階段,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我不是英語老師就沒有必要觀摩英語教學。我的學生是小學生,不會討論,也無法實施課改。我教的是數(shù)學不好組織探究,無法進行課堂改革。學生的基礎很差組織不起課堂活動等。我想談談我對這些問題的理解。
課堂改革是理念的變革,探究、自主、合作、參與、討論、展示等方式是在這種理念下自然產生的。這種模式不分學生所處的年級,越小越容易進行引導。根據(jù)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內容老師可以靈活應用不同的方法。課改與學校的條件也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兩千多年前孔子與學生席地而談,沒有借助打印復印同樣爭得面紅耳赤,沒有借助多媒體同樣討論的津津樂道。所以課改適合于任何學生、任何年級、任何科目。不是宜不宜課改,而是想不想課改。不要讓太多的理由把自己擋在課堂改革的門外。
五、如何評價一堂課
課堂目標要明確,最好是在課前引言或課后小結中明確提出目標。或在導學中制定出目標。目標就是整節(jié)課的主線,沒有目標的課就是失敗的課。
課堂主體要突出。教師在課堂內的一切活動都要體現(xiàn)為學生服務。絕對不能報有自我展示的想法。學生能干的事絕對不能老師去干。老師要盡最大可能動員更多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在課堂上讓學生走到前臺,老師隱身幕后。
課堂活動要有效。不論一節(jié)課用什么方法,總的目的是讓學生學到知識并應用知識。
課堂信息要真實。防止不懂的學生舉手,防止開口的學生跟音,盡量不要給學生濫竽充數(shù)的機會。鼓勵學生在課堂呈現(xiàn)真實的自我,敢于承認不懂。想方設法使學生信息反饋真實有效。
課堂氛圍要親和。師生配合最佳的效果是在親和的氛圍下產生的,老師既是導師又是朋友,要把自己融入活動集體中。讓親和、融洽的氛圍貫穿于整個課堂。學生參與度要高,精力充沛、激情飽滿,配合積極默契。
課堂活動要體現(xiàn)道德教育,學生思想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什么學科,什么時間,什么活動,必須要把思想與道德體現(xiàn)出來。
總之,縱觀傳統(tǒng)教學模式,我們雖辛苦了,但卻勤在不該勤的地方,懶在不該懶的地方。勤在“教師講”—以講代教;懶在:對科學方法的不重視與對學生自主能力的不培養(yǎng)。正確處理這種勤和懶的關系,就是我們今天要提倡的課堂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