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愛仙
[摘 要]語文老師要想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就必須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的指導和訓練。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詳實可行的課外閱讀計劃,并列出具體的課外閱讀書目,同時,在平時的課堂教學和閱讀訓練中,要對學生進行相應地課外閱讀指導。
[關鍵詞]小學中年級 閱讀 能力
對于語文這門學科來說,閱讀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基石?!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同時指出: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初步養(yǎng)成愛護圖書的習慣,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局限于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
然而,語文教師僅僅依靠幾次課堂教學中的閱讀訓練來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往往收效不大。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朗讀、默讀和復述,學習精讀、略讀、瀏覽,學習利用圖書室、閱覽室、網絡等查閱資料,培養(yǎng)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而小學生年齡小,課外閱讀的能力有限,這就需要老師給予細致的指導。因此,語文老師要想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就必須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的指導和訓練。
為了避免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出現雜亂、盲目、無序的狀況,語文教師就應依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充分調動學生的自覺能動性,制定詳實可行的課外閱讀計劃,并列出具體的課外閱讀書目,同時,在平時的課堂教學和閱讀訓練中,要對學生進行相應地課外閱讀指導,這對于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來講是至關重要的。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教師要加強語文課閱讀指導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示范性指導
正確的課外閱讀是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和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和保證。在明確了課外閱讀的目的之后,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正確的課外閱讀指導方法。教師不但要讓學生知道要讀什么書,而且還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讀這本書,怎樣讀,讀后有什么感想等等。
學生的課外閱讀效率低,除了認識上的原因外,主要是因為方法不對。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教師應事先讓學生明白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然后可以根據具體文章篇章,圍繞著怎樣分析文章的結構,怎樣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怎樣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怎樣對作品做出正確的評價以及怎樣做讀書筆記等進行示范性指導。通過教師的課堂指導、現身說教,教給學生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以此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如在教《槐鄉(xiāng)的孩子》(三年級語文上冊)一文時,教師可以進行詳細的閱讀指導。首先教師通讀全文,然后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再開展小組探究后一一明確,最后總結歸納。學生所要思考的問題有:作者為什么寫此文,此文的內容是什么,作者的態(tài)度如何,此文的寫作特點是什么,等等。
二、定向性指導
所謂“定向性指導”,就是語文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理解能力差、寫作水平低、課外知識貧乏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一種指導方法。那么,我們如何定向指導,使學生在語文課外閱讀方面,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較高較快的提升和發(fā)展呢?
學生的理解能力、興趣愛好各不相同,因此,在開展學生課外閱讀時,不能千人一面,強行一致,搞“一刀切”,而應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分別加以對待。如,理解能力較差的,要讓他們多讀一些短小精悍、易于理解的文章。如《小英雄雨來》、《 黃繼光》《草船借箭》等,這對迅速地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大有幫助;理解能力較強的,則可讓他們閱讀長篇名著,如《紅樓夢》、《紅與黑》等。愛好文學的,可指導他們閱讀《水滸傳》、《三國演義》等文學名著;愛好科學的,可指導他們閱讀一些有關科學故事的書籍,如《十萬個為什么》、《海底探秘》等。總之,課外閱讀指導應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定向指導,力求結合實際、量力而行,這樣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三、梯度性指導
所謂“梯度性指導”,就是指語文教師在原有基礎上,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提出一些帶有“一定難度”問題的一種指導方法。設置適當的梯度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刺激智力發(fā)展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促使學生主動閱讀的有效方法。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有的學生對學習語文不感興趣,除了認識上的原因外,常常是因為閱讀教材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篇目不多,不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致使他們情緒低落、興趣索然,思維停滯不前。因此,語文老師無論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課外閱讀指導上,都要用一些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去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如教師在教《獨坐敬亭山》(四年級語文下冊)一文時,教師應向學生提出一些有利于課文理解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外查找相關資料進行閱讀,去閱讀相關資料,從而達到理解教材的目的。
四、結合性指導
所謂“結合性指導”就是指語文教師在課外閱讀中緊密結合講讀教材和學生的寫作實際,向學生推薦、介紹相關的作品和文章,以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一種指導方法。這種指導方法,一方面可鞏固課堂教學的效果,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學生在講讀中學到的讀書方法,可以在課外閱讀中得到具體運用。如教師在教《望洞庭》(四年級語文下冊)一文時,可以鼓勵讓學生閱讀唐詩。
另外,還可配合寫作教學,向學生推薦或提供可供仿寫的名篇佳作,讓學生在課外閱讀,并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知識基礎、寫作能力和情趣愛好,從中攝取可供借鑒、模擬的東西;也可以針對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選擇有助于解決這方面問題的讀物,供學生課外閱讀。這樣的閱讀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教師要在教學中把新課標的閱讀教學理念轉化成教學策略,落實到教學實踐的層面,轉化成便于操作的具體方法,則需要教師發(fā)揮聰明才智,提供廣闊的創(chuàng)造空間,使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引領學生,共同徜徉在文學殿堂,感悟心靈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