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宜
康復訓練前初次評估
粗大動作能力:頭直立、雙側翻身、雙手支撐、手支撐坐、坐、坐立起、四點爬姿、爬行、高跪、行走、跪走,個案缺少大量彎曲活動,現(xiàn)有能力停留在跪走,骨盆控制階段;手部力量弱。常保持一個姿勢不動。
感知覺能力:斜視,不能正視,可以主動追蹤物品;聽力正常,叫他名字,他有反應;對觸覺刺激有排斥;味覺刺激良好。
語言溝通能力:語音較輕、不清晰;“爸爸”說得較清楚,大多數(shù)都是用“啊”來進行交流。
生活自理能力:在媽媽協(xié)助下,能吞咽、嚼物,大小便之前不能先表示,通常是爸爸為他穿衣服。
認知能力:能分辨自己愛吃的食物;能簡單模仿平常出現(xiàn)多的動作。注意力不集中。
社會適應能力:認識父母、老師、坐公交車的時候快到家時會大叫;能和父母暫時分離不吵鬧。
二、長期目標
1.聽從指令,能夠按老師的指令完成各項動作訓練。
2.從現(xiàn)有的骨盆控制階段發(fā)展到下肢控制階段,可以完成跳、蹲走、跑等,保持動作協(xié)調(diào)。
3.手部力量增加,可以自己拿物品、吃飯、拿杯子喝水。
三、短期目標
1.能夠聽從并完成老師、家長簡單的動作指令。
2.經(jīng)過老師指導后,粗大運動有相應的提升,掌握正確的行走、半跪、交替半跪動作姿態(tài),借助各種教具進行平衡能力、協(xié)調(diào)能力的訓練。
3.在老師的指導下,每天進行蹲下?lián)烨?、然后站起來拋出去的動作訓練?/p>
四、主要訓練內(nèi)容
1.球上慢速推拉(10min):此動作為熱身、放松運動,在訓練中,患兒可以體會到髖關節(jié)彎曲的感覺,注意患兒不應太興奮,興奮會導致肌張力變高,不利于訓練。
2.俯爬滾筒手支撐(10min):此運動主要針對患兒的手臂訓練。俯爬手支撐這個動作在開始做的時候患兒因為不舒服會哭鬧,不配和訓練,所以根據(jù)患兒喜歡玩球的興趣,在他俯爬下來的時候,把皮球放在他面前,然后輕輕把皮球推給他,他會很開心地再推回給你,并且注意力也得到集中,而且在他推球給你的時候也鍛煉了他單側手支撐的能力訓練。
3.扶球跪走(20min):個案主動運動能力較弱,所以沒有指令他就會處在一個姿勢保持不動,為了調(diào)動個案積極性,我會在他的旁邊推著球同他一同進行“比賽”,第一個到達終點的可以得到一粒堅果?;純汉芟矚g吃堅果,所以他很配合,偶爾在推的過程中會坐到腿上,但在旁邊為他加油他還是會繼續(xù)保持高跪姿,然后進行跪走,很努力。
4.俯趴姿轉(zhuǎn)化成四點爬姿(10min):這個動作既可以練習手支撐,也可以練習曲髖。首先輔助患兒做這個動作,給他輸入一個正確姿勢的模式,然后通過家長在旁邊的引導,患兒可以很輕松地完成動作。這個動作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得到,所以會要求家長平時當看到個案要發(fā)生此動作時要給予及時的鼓勵與肯定,增強患兒信心。
5.扶物站立交替抬腳(20min):個案可以行走,但是姿勢異常,左右晃動,屈膝少。此動作是扶TB架進行的,讓患兒抬腳踩到TB架欄桿上。開始患兒不配合,所以要先輸入運動的模式,也可在個案腳心進行刺激。家長在個案對面,在個案完成運動時,家長要給予鼓勵,如:擊掌、拍手、豎拇指,與同個案進行簡單的溝通。
6.扶TB架蹲站(20min):蹲,是全身都在屈曲,個案很排斥這個動作,在開始訓練的時候總是不能完成,而且哭鬧,所以這項訓練做的時候是讓個案以模仿的形式進行的。與患兒面對面的手拉手,然后邊蹲邊看著個案說:“請你跟我這樣做?!碑攤€案完成的時候給獎勵,休息一會兒,這樣個案情緒穩(wěn)定了,而且也會主動進行訓練。個案彎曲能力不足,所以不能蹲很長時間,所以在蹲的時候可以拿來他愛玩的皮球,在蹲姿的情況下與家長進行拋球游戲。
7.扶物半跪站立起(20min):這個也是彎曲訓練,因為個案髖關節(jié)彎曲能力不足,半跪?qū)崿F(xiàn)困難,所以要對個案輸入半跪動作模式,讓個案熟悉這個姿勢。要從最簡單的抓TB架開始練起,在個案起來的時候,要在髖關節(jié)部位進行輔助,同時手臂間接得到訓練。
8.單腳支撐(10min):這是一個單邊承重的訓練。因為個案會走,所以在沒有輔助的情況下讓患兒抬腳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所以這個是以集體訓練的形式進行的,個案、家長和老師一起,老師喊:“踏步走”,然后家長、老師帶有口號的踏步,個案覺著有趣,漸漸地跟著一起走,而且情緒很積極,訓練效果也達到很好的效果。
五、訓練方法
1.運動治療老師在帶有輔助教具的教室對個案進行粗大運動的動作訓練。這樣當個案有情緒變動的時候,老師可以及時更改訓練動作。訓練中可以采用游戲結合教具根據(jù)個案的問題計劃有針對性的項目,如:設定障礙物繞行、搶寶貝(滾筒)、球類活動等。
2.根據(jù)個案喜歡球的這個興趣,設計與球有關的訓練會使個案態(tài)度積極一些,如拋球、踢球等,一方面鍛煉了手臂,同時對提高下肢單側的穩(wěn)定性也有幫助。
3.設計一些集體的活動,讓個案感受大家一起活動的樂趣。比如圍成圓圈然后進行傳球;或者是大家手拉手圍圓圈走路、跑步游戲;或者是進行比賽,推著Bobath球跪走,看誰是第一名,提高他的運動技能。
4.運用模仿,讓個案學習簡單的動作x可以用在做交替半跪、蹲站等。
5.讓運動療法結合引導式教育。
6.對于其他方面的能力,會要求家長在平時進行訓練,自己拿杯子喝水、脫襪子等簡單的一些能力。
綜上所述,在運動療法的康復訓練過程中,能夠使患兒與老師、家長有相應的溝通,充分讓患兒發(fā)揮主動性,所以這是即可行又有效的訓練形式。其實在患兒康復訓練中,將游戲、引導式教育與運動療法相結合其實也是一種挑戰(zhàn)。需要康復老師對患兒有一定的了解程度,然后具有針對性地進行活動計劃,因此老師不僅要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知識,還要有耐心、愛心和責任心,才能及時根據(jù)患兒的狀態(tài)調(diào)整恰到好處的游戲活運動,以達到提高康復療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