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外的名家油畫作品中中,我們既能夠感受到畫面整體帶給觀者的沖擊,同時也能體味細節(jié)帶給我們的視覺上的享受。細節(jié)在很大程度上往往能夠決定一幅油畫的成敗,因為細節(jié)的表達實則是對畫家的考驗,是對畫家綜合素質的考察,是對畫家在面對對象時對畫面把控能力的體現,是畫家感受后的取舍。細節(jié)絕不是對事物簡單地,重復地描摹和筆觸的累積,細節(jié)是一種觀察,一種體會,一種心思的細膩表達。
關鍵詞:油畫 細節(jié) 感受 傳達
在很多優(yōu)秀的油畫作品中,雖然有表現手法屬于粗獷和大氣的,但是在這看似粗獷表現手法的背后仍然能夠流露出畫家細致的,敏銳的觀察,并將這種觀察注入到自己的畫作中。在當代中國畫壇就有許多表達細節(jié)的高手,比如南方風景畫的代表人物張冬峰,著名女油畫家閻平,帶有強烈表現性的風景油畫家趙開坤等等。從他們的油畫中,我們并沒有看到傳統(tǒng)畫面中豐富的造型刻畫,細致的空間過度,以及對事物客觀實在的再現表達,但是,他們的畫作卻依然令人癡迷,耐人回味。對象細節(jié)表現豐富與貼切對于油畫家來說也十分重要,如果將整體比作人的骨架,那么細節(jié)就好比是人的血肉。人是要有血有肉的,畫也應該是有血有肉的。繪畫中細節(jié)是一幅畫“血”和“肉”的體現,細節(jié)的生動、豐富與可信常常決定著一幅畫的命運,因為細節(jié)是會“說話”的,是會感動人的,是會令人引起共鳴的。畫面的整體會帶給人力量與震撼,而畫面細節(jié)帶給人的是的細膩情感!那么細節(jié)是什么,一般人認為細節(jié)是看得到、摸得著的,是客觀存在的,是豐富形體和結構的重要因素,細節(jié)畫得越多畫面效果越好、將細節(jié)僅僅理解為形體和結構的塑造,是形體充實,色調細膩豐富的手段。許多畫素描的人經常強調精細的畫面,認為畫面中的形象一定要細膩再細膩,豐富再豐富,充實再充實,并以此作為畫作水平過高的標準。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繪畫中的細節(jié)實際是畫家在作畫過程中表達對象的那種微妙的感受和對事物物性的理解;離開了這兩點,畫者所描繪的細節(jié)其實只是單純事物塑造上筆觸的堆積,其細節(jié)的表達并沒有給觀眾耐人尋味的余地。其實細節(jié)有著許多令人思考和選擇的空間,細節(jié)有能看到的,也有看不到的,畫者所看到的不一定全部表現出來,畫者所看不到的不一定就不需要表達。 那么這就出現了一個疑問,那就是哪些細節(jié)是需要表現的,哪些細節(jié)對于畫面是無足輕重的?對于一幅畫的成敗來說,這十分重要,因為過分的描摹或者照抄對象的細節(jié)會使畫面陷入瑣碎和無趣,而沒有細節(jié)的整體是空洞而蒼白的。因此作為畫者,需要在創(chuàng)作時學會有選擇地表現對象的細節(jié)。筆者認為需要表現的細節(jié)有三種:第一就是選擇能使畫面整體得到強化的細節(jié)。在早期學習美術的時候,老師經常對我們說,畫畫過程有四個步驟,第一是整體的起稿,第二,是整體的大關系,第三,是深入刻畫,第四,是整體的調整。在其他的美術教學著作中也經常提到上述的言論。這樣的步驟并不是不對,只是在給學生講述的時候容易造成誤導。尤其是其中的深入刻畫,其實“深入刻畫”只是這一步驟的表象,深入刻畫的目的是為了整體的表現,它的真正意義實際是為了整體的強化。因此在這一步畫者所要做的是如何表現能將整體更進一步強化的細節(jié)。這里的細節(jié)既是表現,更是觀察和感受,與其說是細節(jié)的表達,還不如說是細致的畫面處理方式和觀察。因為自然帶給人們的永遠是不可完全復制、粘貼的素材,需要畫家的加工和取舍。如圖1,在這幅油畫作品中,我們能感受到畫家作畫時對對象的整體強化的意識,這種意識需要細心的觀察和細致微妙的處理。老樹作為畫面中的主體,其造型,色彩、肌理以及邊緣都得到了有力的強化,這種強化不只是在自身的表現上,更是在同周圍事物的對比上。畫面后方的樹林的處理以一種稀薄的手法輕輕刷過畫面,使得背景處既有空靈感同時也將前景的老樹襯托出來,草地與背景的邊緣十分松動柔和,利于空間的表現,同時可以避免和老樹的強烈邊緣起沖突。前景中灌木叢的寫意處理,使得觀者的視線順利地從中滑過,直接將視線落在主體上。這些處理手段都是自然中所不存在的,需要畫家的主觀處理和強化。這種細致的處理方式使畫面的整體得到強化,這樣的細節(jié)處理是油畫品味高低的體現!
第二就是選擇能夠體現畫者意圖的細節(jié)。因為繪畫的過程是畫家闡述自身觀點的過程,是不斷明確目的的過程,是不斷清晰自己畫面意圖的過程,當一幅油畫創(chuàng)作完成的時候,上述的任務也就隨之完成了,因此細節(jié)在油畫中的表達其實質就是畫家意圖的表現。如圖2,畫家將水電站作為自己所要表現的對象,因此,畫面中的許多因素都為水電站的表現而服務,整張油畫形成非常明顯的繁簡對比。河水的流動,遠山的起伏,河岸的草地都進行了非常豐富的刻畫,因此水電站的處理就用簡約的方法進行表達。同時為了強化其水電站的主體地位,其色相采用和周圍色相的對比色相進行表現,明度上也和周圍的低明度形成強烈的明暗對比,電站的邊緣線以硬直線表現,同其他事物的曲線邊緣形成軟硬對比,以此來表現水電站的堅硬。這幅畫面無論是刻畫還是塑造和傳統(tǒng)意義上的油畫要求相比,看似有所缺失,但畫面中充斥著諸多對比因素,這些相輔相成因素的對比,才是畫面的豐富所在,才是畫面的精神所在!所以一幅油畫中的細節(jié)實際是對比因素的建立和安排,這些對比因素的介入使畫面產生活力和張力,相比那些平鋪直敘的油畫更有感染力,因此,細節(jié)就是對比的營造和表現,是畫者通過對比來表達意圖!
第三點就是選擇符合對象特征的細節(jié)。正如畫家忻東旺所說:“感覺是感知后的覺悟,是超視覺功能的,對繪畫的把握是包括視覺在內的所有感知系統(tǒng),諸如觸覺,嗅覺,神經等和我們的知識結構與文化理解共同作用于心理所形成的反應?!杏X到與看到的區(qū)別在于前者是發(fā)現與發(fā)覺,受心理和精神意識的作用,而后者是呈現,是以技巧對應視覺中的詳盡。細節(jié)不只是對繪畫形式的填充,更是對繪畫生命的豐盈。細節(jié)可以是具象的存在,也可以是抽象的潛在。細節(jié)承載的是心理和精神的信息,細節(jié)依附的是繪畫因素里的表情。一幅畫有沒有細節(jié)關乎到畫的生命,而如何處理與表現細節(jié) 則決定畫的品位……”所以感受的過程就是發(fā)現和收集對象信息,并將有用的信息整理出來,表現到畫面上的過程。因此,在我們閱讀許多油畫作品的時候,那些沒有經過認真感受和觀察的油畫作品,在其畫面上會感到只有畫面形象的簡單和蒼白。這種簡單,不單單是畫面呈現效果上的簡單,更是“心”和“眼”的簡單。特別是在表現人物時,抓住對象的特征遠遠比對象的塑造重要,因為塑造是理性的,而特征的準確表達是依靠畫家的心和眼來進行的,這是帶有感性因素的,沒有感性因素的支持,理性的塑造只能畫出沒有血肉、沒有特點的人。那樣的人物實際上只是一個標本而已,就像電影《和你在一起》中的一句臺詞一樣:一位音樂老師在聽他的學生演奏完小提琴后,平靜地對他的學生說:“你拉的都對,但就是不好,因為你的音樂里面沒有感情,技術我可以給你,但感情需要你自己去尋找。”舉個簡單的例子,一位農民的發(fā)型和一位老師的發(fā)型就會有所區(qū)別,男人的皮膚和女人的皮膚也不一樣,中年人和年輕人的面色也不會相同,這些差異其實在無形中就是對人職業(yè)、年齡、性別的解讀,這樣的細節(jié)才會使你表現的對象顯得真實,豐滿、可信!因此找到符合對象特質的細節(jié)是十分重要的,對風景油畫創(chuàng)作而言,也是一樣的。北方的風景和南方的自然風景有著巨大的區(qū)別,早上和晚上的風景也有不同,四季之中的同一景色也會有很大差異,抓住這些差別就是畫家的任務?!洞┻^竹林的歌聲》(圖3)是畫家張冬峰的一張風景創(chuàng)作,參加了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的獲獎提名作品展,在展覽上,畫面中所流露的含蓄的詩意使許多觀者流連忘返,駐足欣賞。這幅油畫在畫面的整體布局上給人以震撼的視覺沖擊。在繁茂的竹林之間,樹葉與陽光的相互映襯,水氣、霧氣在葉片中穿梭,加上陽光的渲染,形成一幅極具浪漫、詩意的場景。但是這幅油畫不單單有美輪美奐的整體效果,更有令人癡迷的細節(jié)。要知道,這些細節(jié)的描繪在不斷豐富畫面整體的同時,也在不斷強化南方風景的獨特“質感”。心形的葉片參差不齊地在林中穿插,它們的大小、方向、顏色都不相同,就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在林中顫動,畫面上方的葉片在空中搖擺,此處并沒有具體葉片的刻畫,但是卻將葉片在空氣中的真實狀態(tài)描繪得淋漓盡致。更令人稱道的是那些用鉛筆勾畫的藤蔓,它們粗細不一,疏密有致,虛虛實實,不僅表現得生動,而且還和上方的枝條有所區(qū)別,真是各得其所!遠方的鴨群和民居,給人以“人氣”的溫暖,畫面中的事物都畫得十分的朦朧。這樣的處理手法將南方地域潮濕,濕度大的特點把握得十分到位,讓觀者在欣賞的時候就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不愧是一幅以細節(jié)取勝、以細節(jié)感人的上乘之作!
參考文獻
[1] 忻東旺.油畫人體教學[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趙元,畢業(yè)于廣西藝術學院,獲碩士學位,南陽師范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