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貝雅
【摘 要】本文闡述了反思性教學的內涵與特征,提出了教學反思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針對中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三個典型的教學案例分析,提出了反思教學的具體實施途徑和教學建議。
【關鍵詞】反思性教學 經驗教訓 教學思路 教學問題
新課程改革要求“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美術課堂教學面臨新的嘗試和探索,教師應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呢?我們有必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創(chuàng)新求變,豐富和完善我們的教學手段,通過教學反思的研究,開辟一條更有效的中學美術教學之路,從而進一步解決教學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提升教學質量。
一、反思教學的內涵與特征
所謂反思,是指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并做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從而實現自己思想觀念和行為的鞏固完善及變革。對于“反思性教學”的涵義,我國學者熊川武教授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統(tǒng)一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反思性教學即通過反思“提出問題——探討研究——解決問題”。
二、教學反思在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學反思不僅是美術課堂教學實施后成敗的書面總結,更是教師對自身具體教學工作的檢查與評定,及時做好教學反思,是教師迅速整合課堂教學信息反饋,適時總結經驗和教訓,找出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的重要過程。
寫教學反思,可以完善教學設計,形成逆向思維習慣。原來的教案,多年來一直延續(xù)注重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忽略教學后的反思,我們應該把課后的教學反思納入教案之中,這樣才是一份完整的教案。因為有了寫教學反思的習慣,教師通過逆向思考,每一堂課的質量都有改善,那么,教師的教學能力就有相應的提高,教學的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持久、及時地寫教學反思,能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自己、學生、學??偨Y出來的,這樣有利于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和特點,克服自身的缺點,根據教學實際,做到真正意義上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怎樣寫美術教學反思
(一)從成功的教學中總結經驗
每位教師在課堂設計方面,都會從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分析教材,把握教學內容,以恰當的方法和表現力去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中時時會有精彩成功之處,以獨到的見解、典型精彩的示范、富有啟發(fā)性的提問等等,這些點滴經驗的總結記錄,既可作為同類課的借鑒,也能豐富教師的教學經驗,并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引用和完善,促進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案例一:《不同的歌聲》——巧設教學導線,串聯(lián)教學內容
導語:(播放圖片和錄制好的導游廣播聲音。)各位團友,我們已經到達了第一站俄羅斯伏爾加河。伏爾加河位于俄羅斯西南部,全長3690公里,是歐洲最長的河流。伏爾加河在俄羅斯的國民經濟中,在俄羅斯人民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俄羅斯人將伏爾加河稱為“母親河”。)
師:關于伏爾加河,美術史上有一幅很出色的作品是《伏爾加河纖夫》(展示圖片),在音樂史上也有音樂家通過歌聲來表達情感,我們來聽一聽(播放《伏爾加河纖夫曲》)。
本課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體會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系。筆者結合了青少年樂于接受新事物的心理特點,打破傳統(tǒng)的“講授法”,選擇了學生關心和感興趣的“環(huán)游世界”這一主題來串聯(lián)整個教學內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對異國民族文化的熱愛。
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筆者親自錄制了導游的廣播聲,作為教學內容的導語。這個導語與本課的主題非常貼切,起到引人入勝的作用。其次,教師熟悉的聲音從廣播里傳出來,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探究欲望。
(二)從教學失誤中尋找經驗教訓
在教學中即使是高水平的美術教師,也難免有疏漏或不足之處,更何況對大部分年輕的美術教師,難免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課堂時間安排不合理,缺乏吸引力,難以引導學生進入佳境,老師講得多、學生互動少,語言表達的失誤,臨事處理不當等。對于這些問題我們都應該認真分析,仔細查找原因,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梢圆捎枚喾N形式取長補短加以改進,避免出現類似的問題,使課堂教學更為科學合理。
案例二:《喜慶吉祥的民間美術 剪紙》——積極聽課,反思自我
真實教學情境:
這是一節(jié)初中的公開課,王老師從剪紙的特點入手,介紹了剪紙的流派、表現技法,然后講解了幾種剪紙的基本裝飾紋樣,最后讓學生動手完成一件美觀的團花剪紙作品。學生們學習熱情高漲,爭相地舉手展示自己完成的作品。筆者在坐席中發(fā)現一位女生,她把自己的作品剪斷了,正苦惱地舉手請教老師。其中有一位男生,他把自己剪斷的作品直接展示出來問老師“老師,為什么會剪斷了?”這兩位學生出現的情況正是剪紙教學中最需要提醒學生注意的問題,也是教學的難點。但是王老師過于關注教學效果的展示,沒有正面解決學生的疑問,只是拿了一張新的紅紙遞給學生。
王老師這一教學案例給了筆者很多啟發(fā):在新課改的號召下,各院校紛紛組織教師開展“高效課堂”各類公開課,呈現出遍地開花的現象。但是我們要警惕公開課的負效應,不要為了體現教學效果而忽視了教學的本質。韓愈《師說》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幫助學生解決疑問是教學中的核心內容。如果筆者來上這節(jié)課,該怎么上?筆者會考慮自己“怎么教”,但更多會考慮學生“怎么學”,即怎么改變學習方式,把疑問權、選擇權、參與權還給學生,減少預設,設計彈性化的教學方案,讓每個學生感到這節(jié)課的話題跟自己有關,從而使人人真情投入,人人學有所得。比如,當遇到上述學生把作品剪斷的情況,教師可以借助學生這件失敗的作品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查找失敗的原因,從錯誤中學習正確的方法。這種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教師點撥、師生歸納的教學模式更適合于新課改的教學要求。
(三)從學生學習行為中發(fā)現教學問題
經過專家的研究發(fā)現,學生的注意力是跟著老師講課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講課開始時,學生的興趣激增;中間有一段時間,學生的興趣保持較理想的狀態(tài),隨后學生的注意力開始分散。教師可以嘗試跟隨學生這一注意力變化的曲線來設計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以適應不同的教學內容。
案例三:《燈與光》——觀察學生學習行為,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
真實教學情境:
這是一節(jié)初中的手工課,學習的內容是紙質燈飾的設計與制作,結合平面構成與立體構成的基本方法,把課堂設計教學與生活實際運用有機結合起來。筆者的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首先是通過各種漂亮的手工燈飾圖片吸引學生的興趣,然后講解平面構成和立體構成的基本方法,最后讓學生動手制作燈飾。筆者事先的預設是學生能夠興致勃勃地參與到制作當中的,但是卻出現了“預設未生成”的尷尬局面。筆者在輔導的過程中發(fā)現,大多數學生只是把玩著紙張,遲遲不愿動手制作,問及原因,都說“不會做”“太難了”。
課后筆者進行了深刻的教學反思:教學目標定得太高了嗎?這對學生來說真的是太難了嗎?其實不是。原來是教學導入不當導致的??此破恋臒麸椏梢约ぐl(fā)學生的興趣,但恰恰相反,學生產生了畏難情緒,導致后面的教學無法順利地開展。查明原因之后,筆者重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1.在課堂上展示出一盞沒有燈罩的臺燈。2.學生利用各種工具、各種辦法為這盞臺燈制作一個漂亮的燈罩。3.教師點評學生的作品并提出修改意見即講解平面構成和立體構成的基本方法。經過這一教學案例的研究,筆者得到了一些啟發(fā):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就要認真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和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學生的一生發(fā)展服務。
(四)從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中尋找教學思路
在美術教學中,教學內容重復出現的情況比較普遍,教師難免會出現思路封閉的現象。而學生勇于接受新鮮事物、對文本有獨特的理解,這正是教師所缺乏的,這些是源于學生精神世界的獨特感受。教師可以記錄學生思維的閃光點,記錄課堂中的突發(fā)事件和記錄學生的問題、建議,通過這種方式來拓寬自己的教學思路。
四、總結
總之,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立足于教學反思,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出發(fā)點,運用不同的反思途徑,對自己的教學活動、教學設計進行審視和分析,使教學進入更優(yōu)化的狀態(tài),從而改進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社會對美術教育的殷切期望。
【參考文獻】
[1]葉禹卿. 聽課評課與優(yōu)秀案例解析[M]. 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
[2]王承昊. 新課程教學方法[M].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郭東岐. 新課程怎樣聽課評課[M].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任恩剛,張衛(wèi)蘋. 反思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M].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