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提高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HbA1C的準確性,減少手工樣品預處理所造成的誤差。方法 采用英國朗道免疫比濁法糖化血紅蛋白試劑及配套的質(zhì)控品、校準品,應用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朗道質(zhì)控品及本院內(nèi)分泌科收集的100份EDTA-K2抗凝新鮮全血HbA1C,其中朗道質(zhì)控品采用原始方法和改良方法重復測定20次。結果 同一濃度朗道質(zhì)控品分別用兩種方法在同一儀器上平行測定20次,得到批內(nèi)變異CV值。兩法精密度均符合實驗室要求(<5%),但改良法(批內(nèi)變異CV值均小于3.2%)的重復性較原始方法(批內(nèi)變異CV值均小于4.5%)好。而且改良法測定值更接近目標均值。兩法結果比較分析:兩法測定結果差異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但相關性較好(r=0.992)。結論 兩種方法測定糖化血紅蛋白的結果具有很好的相關性,但改良方法的準確性及重復性均較高,更加有助于臨床醫(yī)生做出正確的判斷,值得推薦。
關鍵詞: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血糖化血紅蛋白;改進型方法
糖化血紅蛋白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監(jiān)測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標準[1],是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發(fā)癥的重要評估指標[2-3],這是糖尿病控制與并發(fā)癥研究(DCCT)和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在經(jīng)過十幾年的大規(guī)模臨床研究后得出的結論報告,2009年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將其列入糖尿病首選的診斷標準[4]。糖化血紅蛋白中80%以上的組分是HbA1C,HbA1C是葡萄糖與血紅蛋白β鏈N末端其纈氨酸穩(wěn)定的結合產(chǎn)物,以HbA1C的結果來報告糖化血紅蛋白在業(yè)界已達成共識,對HbA1C認知程度的增加,也就是對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發(fā)癥認知程度的增加[5],在2008年頒布的糖尿病治療指南中推薦控制目標為,HbA1C<7.0%,更理想的控制目標為HbA1C<6.5%,但如果HbA1C<6.0%則有低血糖癥的風險,尤其對于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6]。因此,準確測定HbA1C是糖尿病適宜的血糖控制前提。為了提高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HbA1C的準確性,減少手工樣品預處理所造成的誤差,本文對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HbA1C的方法進行了改進。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1.1試劑與儀器 試劑為英國朗道免疫比濁法糖化血紅蛋白試劑及配套的質(zhì)控品、校準品;儀器為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1.2樣本來源 朗道質(zhì)控品及本院內(nèi)分泌科收集的100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鉀抗凝新鮮全血。
1.2方法
1.2.1原始測定方法 試劑盒提供的原始參數(shù)為先手工將全血樣本做1:41(10μl全血+400μl變性劑)預處理,然后上機。參數(shù)為HbA1C:2點終點法,主波長700nm, 預處理好的樣本4μl,R1100μl,R2100μl,反應時間10min,讀點18、25。Hb:1點法,主波長600nm,處理好的樣本15μl,R1200μl,反應時間10min,讀點17。
1.2.2改良測定方法 應用7600儀器的樣本稀釋功能,將手工預處理改成用事先混勻好的全血樣本直接上機測定,將儀器參數(shù)設定為儀器先將樣本做1:41(10μl全血+400μl變性劑)預處理,然后取預處理好的樣本4μl,將測定HbA1C的兩個試劑由R1和R2變?yōu)镽2和R3,將測定Hb的一個試劑變?yōu)镽2,其余參數(shù)保持不變。
1.2.3將朗道質(zhì)控品高低值分別用原始方法和改良方法重復測定20次,計算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shù)。內(nèi)分泌科收集的100份EDTA-K2抗凝新鮮全血,每份樣本均分別用原始方法和改良方法測定,計算均值、標準差、相關系數(shù)及t、P值。
1.2.4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處理均在SPSS13.0軟件包上進行。兩者差異比較用配對t檢驗,相關性比較采用線性相關回歸分析。
2 結果
2.1兩種方法重復性評價 同一濃度朗道質(zhì)控品分別用兩種方法在同一儀器上平行測定20次,得到批內(nèi)變異CV值。兩法精密度均符合實驗室要求(<5%),但改良法(批內(nèi)變異CV值均小于3.2%)的重復性較原始方法(批內(nèi)變異CV值均小于4.5%)好。而且改良法測定值更接近目標均值,見表1。
2.2兩種方法測定100份樣本結果的統(tǒng)計分析 其中X是參比方法:試劑廠家參數(shù)測定結果;Y是待評方法:改良方法參數(shù)測定結果。兩法結果比較分析:兩法測定結果差異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但相關性較好(r=0.992)。見表2。
3 討論
本研究對兩種方法測定不同濃度的糖化血紅蛋白的結果進行比較,結果表明兩種方法的精密度均符合實驗室要求(CV<5%)。由此可以說明兩種方法對于不同濃度的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和重復性。但改良法(批內(nèi)變異CV值均小于3.2%)的重復性較原始方法(批內(nèi)變異CV值均小于4.5%)好。而且改良法測定值更接近目標均值。另外,結果還顯示兩法測定結果差異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但相關性較好(r=0.992)。
樣本在手工預處理時只用10μl全血是很微量的,沒經(jīng)過校準的移液器以及移液器槍頭壁上所沾的微量血都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很大的誤差。并且移液器的加樣精度只能精確到1 μl,而日立7600-01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加樣精度卻能精確到0.1μl。本研究結果表明由廠家提供的實驗參數(shù)所做的結果變異系數(shù)還是很大的,結果重復性沒有改良法好,而且與質(zhì)控品靶值偏離較大。經(jīng)過本人研究改良的由機器預處理的方法到目前為止結果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變異系數(shù)非常小,結果重復性好,而且與質(zhì)控品所給靶值較符合。我院采用改良方法已完成了6000多例樣本的測試,通過與患者空腹及2h血糖相比較,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所做結果與臨床基本取得一致。有研究報道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空腹血糖之間成正相關[7]。在所檢測的6000多例樣本時均與患者空腹血糖值做了比較,相關系數(shù)為γ=+0.816,與報道是一致的。此種改進方法的準確性及重復性均較高,更加有助于臨床醫(yī)生做出正確的判斷,值得推薦。至于此種改進方法的弊端有待于進一步考察。不論用哪種方法測定全血糖化血紅蛋白,在報告結果時一定要結合各方面最大程度的保證結果的準確性以及與臨床的一致性,正確的指導臨床對糖尿病的控制程度。
總體表明,兩種方法測定糖化血紅蛋白的結果具有很好的相關性,但改良方法的準確性及重復性均較高,更加有助于臨床醫(yī)生做出正確的判斷,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1]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03,26:S33-S50.
[2]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 Group.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term complication in insulin-dependendent diabetes mellirus[J].N Engl J Med,1993,329:977-986.
[3]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UKPDS33)[J].Lancet,1998,352:837-853.
[4]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J].Diabetes Care,2009,32:S13-61.
[5]ADA,EASD,IFCC,IDF: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worldwide standatdization of the hemoglobin A1c measurement[J].Diabetes Care,2007,30:2399-2400.
[6]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8,31:S12-S54.
[7]史新輝,任君,譚琳琳,等.229例糖尿病患者與糖化血紅蛋白的相關性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09,30(5):493-494.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