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護理,是指在護理的全過程中,護士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包括主動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能),積極地影響患者的心理活動,幫助患者在其自身條件下獲得最適宜的身心狀態(tài)[1] 。\"心理護理\"的概念強調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要求實施者緊密結合臨床護理實踐,倡導護士充分發(fā)揮與患者接觸最密切的優(yōu)勢,致力于患者心理問題的研究和解決,為其營造良好的身心健康范圍[2],促進疾病的轉歸。
關鍵詞:臨床心理護理;基本要素
心理護理是整體護理的核心內容,心理護理質量的高低決定著對患者護理質量的高低。隨著整體護理、心身護理、系統(tǒng)化護理、個體化護理等現(xiàn)代護理觀念、護理模式的相繼提出,其核心是以護理對象為中心,為其提供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等全方位的整體護理。心理護理的意義不容小覷,那么護士應掌握心理護理的基本要素即啟動臨床心理護理的前提條件主要包括護士、患者、心理學理論及技術、患者的心理問題四個成分。
1以心理學理論、技術為指導
臨床心理護理的實施是否具有科學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實施者能否較好地掌握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能,即建立于清晰概念的臨床心理護理的新理論、新技術。大量臨床實踐表明,只有較系統(tǒng)地掌握心理護理的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術的護士,才能較準確地把握患者心理反應的一般規(guī)律;才能較深入地分析患者心理失衡的個體原因;才能準確評估患者心理問題的主要性質、反應強度及其危害程度;才能正確的選擇心理護理對策等。臨床心理護理的新理論、新技術為臨床護士普遍掌握和應用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來指導實踐,才能充分展現(xiàn)心理護理的最大價值。
2正確評估患者心理問題,選擇合適的護理對策
提及\"患者的心理問題\",大多數(shù)臨床護士會迅速的反應出\"焦慮、抑郁、恐懼、憤怒\"等描述負性情緒反應的詞匯。其實,負性情緒反應只是\"患者心理問題\"的表征,而不是\"患者心理問題\"的全部。就如同\"發(fā)熱\"是疾病的表象,只能反應疾病的一個側面。
\"患者的心理問題\",指其心理狀況不佳,輕者有心理偏差,重者有心理失衡或危機。\"焦慮、抑郁、恐懼、憤怒\"等,為所有存在心理問題的患者共有;就如同\"發(fā)熱、腹痛、惡心、嘔吐\"等為各科疾病所共有一樣?;颊哓撔郧榫w狀態(tài)的表述,類似患者陽性體征的報告,但負性情緒不能作為疾病的診斷,同時心里問題也不能作為心里的診斷,兩者只能作為疾病與心里診斷的判斷依據(jù)。
在疾病面前,多數(shù)的患者都會出現(xiàn)一些負性情緒,那么作為護理人員許亞萍給以心里護理指導,緩解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具體的什么時間或者癥狀下我們需要什么護理方式。通過臨床經(jīng)驗來分析,一些患者\"發(fā)熱\"癥狀并不是全是病理的原因,更不需要不需要進行物理降溫。如進行手術的患者,在術后的3d內,體溫會比正常人體溫高0.5℃時,屬于正常的術后反映,患者由于機體創(chuàng)傷會吸熱所導致的發(fā)熱現(xiàn)象。如果體溫持續(xù)增高時,可以不強制性的降溫措施,當體溫大于39℃時,需要采用物理降溫或者藥物降溫或其他強制性降溫措施,特別注意冰袋降溫的選擇,感染性患者所引起的發(fā)熱不宜采用。所以,臨床經(jīng)驗告訴我們,對于并熱的發(fā)熱處理不能盲目的進行,要綜合患者的病情和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進一步實現(xiàn)科學的疾病診治方法。由此在疾病診治過程中,要有清晰的思路,對于病患者的癥狀進行合理的判斷,根據(jù)科學規(guī)律的診治標準采取有效的方法來處理。顯而易見\"焦慮\"的癥狀,在臨床上也是有性質差異的,護理人員應該考慮病患的周圍環(huán)境、機體內環(huán)境、心里健康等因素所造成的,這并不是患者的\"心理問題\",所以要綜合分析患者焦慮的原因,從而進一步選擇合理的、科學的干預措施。
由此對于并熱的心里問題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①正確的確定患者的心里反映性質、反映強度。②心理反應的表現(xiàn)是負性的主要原因,排除疾病、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③最后綜合評估心理反應的具體表現(xiàn)原因,從而采取合理的干預措施[3]。
護理人員仔細的觀察病兒的心里問題,有助于護士清晰的掌握不良情緒的整體性,避免由于描述不清引起的遺漏心理現(xiàn)象。合理的、科學的分析患者的不良心理的原因,要通過多方免得綜合評估,從患者自身、環(huán)境、疾病因素、護理人員自身等方面著手分析,從而實施心里護理對策,針對不同的個體,采用不同的個性化的護理對策。同時可以針對個體的認知水平和自身素質,調劑日護理方法,充分的利用患者的內在潛力,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有效認知水平。
3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心理護理的實施能否獲得明顯療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患者能否給與主動積極的配合,使其對護士產(chǎn)生信任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那么,護士就要扮演好自己的多重角色功能:
3.1照顧者 護士的工作目的,就是給予患者全面的高質量的服務,幫助患者康復以及一些有益于健康的作用,從多方面協(xié)助患者度過一段時間。
3.2教育者 護理人員要充分的運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臨床護理經(jīng)驗,樹立來年更好的護士形象,在護理工作中,通過多途徑加強患者和家屬的健康教育,促進個體在恢復過程中學會自我護理、保護的技能,加快患者康復的時間。并且通過有效的教育,對于今后類似的疾病有較強的預后意義。
3.3協(xié)調者 護理人員給予患者的醫(yī)療護理照顧是一個整體性的,需要多方面的人員互相配合才能夠完成。在這個合作性的團隊中,需要聯(lián)系并協(xié)調與之有關人員及機構的相互關系,以保證患者的診療、護理工作能有序、高效地進行,贏得患者和家屬的放心、滿意。
4具有健康向上的職業(yè)心態(tài)
護士在職業(yè)中是一個重要的角色扮演著,因此一名合格的護士不僅需要在專業(yè)的護理知識,同時也需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職業(yè)心態(tài)和工作態(tài)度。護士的工作情緒,直接影響患者的心里狀態(tài),在醫(yī)學模式的快速發(fā)展下,我們在護理工作中要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全面的、高質量的服務。要尊重患者的隱私,不以患者的身份和地位來評判一個患者的護理需要和給予,早護理工作中,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
21世紀,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使得人民群眾對健康的認識和期望不斷提高,對護理專業(y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士要系統(tǒng)地學習心理學的理論知識與實施技巧,使心理護理的對策有針對性,持之以恒地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實現(xiàn)科學、藝術和愛心的結合。
參考文獻:
[1]周郁秋.護理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6-96.
[1]周郁秋.護理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03.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