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ICU重癥感染患者治療時間的危險影響因素。方法 選自2010年9月~2013年9月進入到我院ICU的重癥感染患者116例,將這116例患者根據(jù)ICU治療時間分成兩組,其中ICU治療時間小于36h的患者有47例,將其命名為觀察組,其中ICU治療時間大于36h的患者有69例,將其命名為對照組,對患者的各項指標進行評分,總結ICU重癥感染患者治療時間的危險影響因素。結果 觀察組47例患者APACHE II評分為(9.12±1.3823),SOFA評分為(5.23±1.4832),乳酸水平為(3.42±1.5832) mmol/L。DIC發(fā)病有3例,發(fā)病率為6.3%。對照組69例患者APACHE II 評分為(14.32±1.4323),SOFA評分為(7.12±1.3944),乳酸水平為(6.23±1.6932)mmol/L。DIC發(fā)病有7例,發(fā)病率為13.0%。結論 針對于患者的APACHE II、SOFA、乳酸水平以及DIC進行臨床干預,能夠提高預后,有助于患者逐漸的康復。
關鍵詞:ICU重癥感染患者;治療時間;危險影響因素
在臨床上,重癥感染患者在治療時間上非常的重要,如果治療不及時,患者出現(xiàn)感染性休克等問題,容易導致患者的生命危險,甚至是死亡,嚴重的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我們需要積極的了解重癥感染患者治療時間的危險影響因素,進而有利于尋找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法,提高治療的效果,促進患者的康復。在本次的臨床研究中,通過對ICU重癥感染患者治療時間的危險影響因素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和研究,現(xiàn)將具體的研究過程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自2010年9月~2013年9月進入到我院ICU的重癥感染患者116例,將這116例患者根據(jù)ICU治療時間時間分成兩組,其中ICU治療時間小于36h的患者有47例,將其命名為觀察組,其中ICU治療時間大于36h的患者有69例,將其命名為對照組,116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56例,年齡為31~69歲,平均年齡為45歲。其中觀察組47例患者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為34~69歲,平均年齡為43歲,對照組69例患者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3例,年齡為31~65歲,平均年齡為47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構成和性別組成上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臨床資料的可比性。
1.2方法 對兩組SOFA評分、APACHE II評分、乳酸水平及DIC的發(fā)病率等指標進行比較,分析ICU重癥感染患者治療時間的危險影響因素[1]。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對計數(shù)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見表1。
由表1可知,觀察組47例患者APACHE II 評分為(9.12±1.3823),SOFA評分為(5.23±1.4832),乳酸水平為(3.42±1.5832)mmol/L。DIC發(fā)病有3例,發(fā)病率為6.3%。對照組69例患者APACHE II評分為(14.32±1.4323),SOFA評分為(7.12±1.3944),乳酸水平為(6.23±1.6932)mmol/L。DIC發(fā)病有9例,發(fā)病率為13.0%。
3 討論
根據(jù)調查,因危急重癥感染造成的死亡率已經達到45%以上,而且還在逐年增加。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是因為ICU重癥感染的患者在各種危險因素下,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時間,其主要包括乳酸水平、急性生理慢性健康狀況系統(tǒng)(APACHE II)、序貫性器官衰竭平分(SOFA)以及DIC發(fā)病率。在對ICU重癥感染患者治療中,應重點注意對乳酸的分析,因為乳酸可以直接分析出感染性患者的預后,是評價患者感染嚴重程度的主要因素,當人體內部分組織受到了感染時,因為機體缺氧,促使體內乳酸的大量生成,人體乳酸水平增高,通常都是提示組織血管灌注不足[2-6]。因此,在對ICU重癥感染患者治療時,對患者體內的乳酸進行嚴密的監(jiān)測和控制,能夠進一步的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針對于患者的APACHE II、SOFA、乳酸水平以及DIC進行臨床干預,能夠提高預后,有助于患者逐漸的康復。
參考文獻:
[1]王雪文,顧克菊,沈永紅. ICU患者醫(yī)院感染目標性監(jiān)測及其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1,12(17):191-192.
[2]張華. 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院內感染的控制[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12(06):178-179.
[3]莫為春,劉國平,張志華,等.上海金山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2年深部真菌感染病例回顧性分析[J].中國真菌學雜志, 2012,11(05):150-151.
[4]袁炳斌. 外科ICU院內感染的相關因素臨床分析[J]. 當代醫(yī)學,2011,12(21):189-190.
[5]高志凌,俞興群,李遠思,等.ICU院內感染醫(yī)源性危險因素分析[J]. 安徽醫(yī)學,2012,11(05):142-143.
[6]李銀先,葉紅梅. ICU內腦外傷患者院內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1,11(02):199-200.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