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婦科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和對應的護理措施。方法 隨機抽取本院2011年至今婦科收治外科手術治療患者100例為觀察組,該組患者在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基礎上聯(lián)合對感染的預防和護理措施。另選本院2010年前婦科收治的接受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的外科手術患者100例為對照組。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臨床效果。結果 相對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程度、平均住院時間以及感染率等均有顯著優(yōu)越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婦科外科手術治療患者有一定概率出現(xiàn)圍手術期感染的情況,對患者身體健康和手術的順利進行均會造成嚴重影響,因此特別加強在婦科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和護理干預措施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且可改善患者預后和住院所需時間,降低患者生理、心理和經(jīng)濟等方面的負擔,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有利于構建和諧的護患環(huán)境,值得普及推廣。
關鍵詞:婦科;圍手術期感染;預防護理
圍手術期主要是指患者手術治療前、中、后三段時間,在這些不同時間段中由于患者容易受一些因素的影響,引發(fā)出現(xiàn)感染,使得患者的病情治療受到消極影響,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同時也提升發(fā)生護患糾紛的概率,因此對感染加強預防和護理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可改善患者的預后[1]。在此次臨床研究中,本院對近年來收治的婦科手術患者進行分組研究,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以及護理,效果顯著。詳細臨床報道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本院2011年~2013年婦科收治外科手術治療患者100例,設為觀察組,該組患者在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基礎上聯(lián)合對感染的預防和護理措施。另選本院2010年婦科收治的接受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的外科手術患者100例,設為對照組。患者年齡范圍為24~48歲,平均年齡為(33.2±3.1)歲。手術類型如下:68例患者實施全子宮切除術,46例患者實施卵巢腫物切除術,44例患者實施輸卵管切除術,42例患者實施子宮肌瘤剔除術。兩組患者在年齡和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的比較上,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臨床上主要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和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術前宣教 患者剛入院時,護理人員需要對病房以及相關規(guī)定進行介紹和說明,并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咨詢,了解患者的心理情況,對患者存在的疑惑耐心解答,從而拉近護患之間的關系。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說明疾病的相關的知識以及術后可能會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以及感染,從而提高患者的認知以及依從性。另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的緊張、不安以及焦慮等消極情緒,提高患者的自信。
1.2.2抗生素應用指導 在正常的情況下,婦女陰道內部存在較多的微生物,包括了需氧菌以及厭氧菌,大多數(shù)均為條件致病菌,包括原蟲、病毒、真菌以及細菌等?;颊哧幍牢h(huán)境如果出現(xiàn)變化,則會導致菌落失調,從而發(fā)生內源性感染。因此需要適當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股卦谥委煹倪^程中需要保證劑量合理,防止抗生素濫用,導致菌株的耐藥性增加,導致感染加劇。
1.2.3術后感染預防 對于存在營養(yǎng)障礙的患者,比如貧血、惡病質以及低蛋白血癥等疾病,則需要在術前進行糾正,并對術后感染加以預防。在手術過程中需要實施無菌操作的原則,并采取人工合成可吸收縫合線進行縫合,做好止血的工作,降低外源性感染的發(fā)生率。患者病房需要保持通風良好以及衛(wèi)生干凈,并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切口滲血以及陰道流血的情況。對于術后存在高燒不退情況的患者,需要匯報醫(yī)師,盡早發(fā)現(xiàn)感染位置,并實施細菌培養(yǎng),選擇合理的抗生素進行治療。術后需要盡早將引流管、胃管、氧氣管以及導尿管等拔除,防止患者出現(xiàn)細菌感染,患者盡早進行下床活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力。
1.2.4術后并發(fā)癥處理 婦科患者在經(jīng)過手術治療后,術后的護理工作對患者的預后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護理人員需要保持以患者為中心,并實施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從而使手術治療的效果得到提高。在感染預防的過程中,需要保持病房環(huán)境的清潔和衛(wèi)生,從而使患者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術后存在腹脹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指導其進行床上活動,并經(jīng)常翻身或者起坐,并讓患者逐漸下床進行活動,從而使患者盡早下床活動,改善患者的胃腸蠕動。對于尿潴留的患者,可以進行腹部按摩,從而使患者的膀胱平滑肌收縮得到改善,也可以通過條件反射誘導患者排尿。術后存在咳嗽的患者,對切口疼痛存在恐懼心理,因此不愿意咳嗽,導致痰液無法排除,這會導致肺炎的出現(xiàn)。護理人員可以使用雙手壓住患者切口的兩側,從而使痰液排出[2]。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此次臨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12.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措施滿意程度達到100%,平均住院時間為(8.0±2.3)d,出現(xiàn)感染事件患者4例,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措施滿意程度為68.0%,平均住院時間為(10.1±2.2)d,有12例患者發(fā)生圍手術期感染事件,相對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程度、平均住院時間以及感染率等均有顯著優(yōu)越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圍手術期主要包括了手術治療前、手術過程以及手術治療后整個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過程中,患者出現(xiàn)感染的機率較大[3]。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了院內感染條件以及院外感染條件,因此需要加強對感染因素的控制。對婦科患者實施圍術期感染的預防以及護理,能夠有效手術治療的效果以及預后產(chǎn)生影響,對患者的病情康復具有重要的作用[4]。婦科圍手術期感染以及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對患者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對患者實施感染預防,并在干預過程中加強患者的康復治療,從而提高患者的康復速度。在此次臨床研究中,隨機抽取本院收治的200例婦科患者實施分組研究,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以及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干預效果較為顯著,患者滿意度較高,且平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感染率較低??梢?,實施婦科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以及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和普及。
參考文獻:
[1]郭曄,葉竹蓮.婦科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護理分析[J]. 中國性科學,2012,21(9):42-43.
[2]李長杰.淺談婦科腹部手術患者的護理[J].中外醫(yī)療,2011,3(28):162.
[3]Sicklick JK,Camp MS,Lillemoe K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bile duct injuries sustained during laparoseopic cholecystectomy[J].Annals of Surgery,2012,786-792.
[4]王東霞.婦科圍手術期間抗菌性藥物的預防性應用情況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1,3(17):330.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