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針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療多發(fā)性硬化的療效。方法 采用針刺配合推拿手法對28例多發(fā)性硬化的復發(fā)-緩解型(relapsing remitting,R-R)患者進行治療,觀察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4個療程后,顯效6例,有效1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89.30%。結論 針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療多發(fā)性硬化具有良好療效。
關鍵詞:針刺;多發(fā)性硬化;中醫(yī)治療;推拿手法
多發(fā)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白質炎性脫髓鞘病變?yōu)橹饕攸c的自身免疫病。本病最常累及的部位為腦室周圍白質、視神經、脊髓、腦干和小腦,主要臨床特點為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白質散在分布的多病灶與病程中呈現(xiàn)的緩解復發(fā),癥狀和體征的空間多發(fā)性和病程的時間多發(fā)性。本病的起病年齡多在20~40歲,10歲以下和50歲以上患者少見,男女患病之比約為1∶2。臨床中使用西藥的治療效果尚不滿意,筆者2009~2012年, 對28例患者采用針刺配合推拿手法進行治療,臨床療效令人滿意?,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病例來源:選取2009年 1 月~2012年3月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推拿科門診患者中的多發(fā)性硬化中的復發(fā)-緩解型(relapsing remitting,R-R)28例,患者年齡20~40歲,其中男性9例,女性19例。
1.2診斷標準 參照2010年修訂版McDonald診斷標準[1] 中多發(fā)性硬化的診斷標準進行擬定
1.3方法
1.3.1 針刺治療 處方選穴:督脈排刺(大椎至腰陽關穴),頭針取頂顳前斜線、頂顳后斜線、膀胱經第一側線排刺(心俞穴至腎俞穴),后溪、申脈、足臨泣、陽陵泉、百會、啞門、環(huán)跳、委中、足三里、絕骨、跗陽、三陰交、昆侖。
操作手法:患者俯臥,局部皮膚常規(guī)消毒。環(huán)跳穴以0.35mm*100mm毫針直刺2~3寸,以患者下肢出現(xiàn)放射傳導感為度。取0.30mm*75mm毫針針刺背俞穴,針尖向下45°,對準脊柱快速刺入皮下后,使針體與皮膚呈30°斜刺,針尖刺至椎板為度,行小幅捻轉,使之得氣。其余穴位以0.25mm*40mm毫針常規(guī)針刺,平補平瀉。留針30min,針刺1次/d,2w為1個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
1.3.2 推拿治療 處方選穴:天宗、肝俞、膽俞、膈俞、腎俞、環(huán)跳、委中、承山、伏兔、膝眼、解溪、風市、陽陵泉、天澤、曲池、手三里、合谷、印堂、太陽、睛明、風府、風池、肩井、陽白、四百、迎香、下關、頰車、地倉
手法:揉法、拿法、按法、搖法、推法、一指禪推法、擦法、抹法、掃散法、捻法、搓法、滾法
操作:①背及下肢部操作:患者取俯臥位,醫(yī)者站在患者右側面,先施按法于背部脊柱兩側,自上而下2~3次。重點在天宗、肝俞、膽俞、膈俞、腎俞。再在脊柱兩側用滾法治療,并向下至臀部、股后部、小腿后部,以腰推兩側、環(huán)跳、委中、承山及跟腱部為重點治療部位。同時自己令腰后伸和患側髖后伸的被動活動,時間約5min。接著,患者取健側臥位(患側在上),自患側臀部沿大腿外側經膝部至小腿外側用滾法治療,以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作為重點治療部位,時間約3min。最后,患者取仰臥位,醫(yī)者站在側面,用滾法在患側下肢,自髂前上棘向下沿大腿前面,向下至踝關節(jié)及足背部治療,重點在伏兔、膝眼、解溪,同時配合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的被動伸屈活動和整個下肢內旋動作。再用拿法施于患側下肢,拿委中、承山,以大腿內側中部及膝部周圍為重點治療。按、揉風市、膝眼、陽陵泉、解溪。最后用搓法施于下肢,時間約3min,結束。②上肢部操作:首先,患者仰臥,醫(yī)者立其左側,用滾法自患肢上臂內側至前臂進行治療,肘關節(jié)及其周圍為重點治療部位。在進行手法的同時,配合患肢外展和肘關節(jié)伸屈的被動活動。按、揉天澤、曲池、手三里、合谷。繼而在患肢腕部、手掌和手指用滾法治療,同時配合腕關節(jié)及指間關節(jié)伸屈的被動活動,手指關節(jié)可配合捻法,時間約5min。然后患者取坐位,用滾法施于患側肩胛周圍及頸項兩側,在進行手法時,配合患肢向背后回旋上舉及肩關節(jié)外展內收的被動活動,然后用拿法自肩部拿至腕部,往返3~4次,配合活動肩、肘、腕關節(jié)。再作肩、肘、腕部的搖法,最后用搓法自肩部搓至腕部往返2~3次,時間約3min結束。③頭面頸項操作:患者坐位,醫(yī)者位于患者前面,用抹法自印堂至太陽往返4~5次,同時配合按、揉晴明、太陽。再用掃散法在頭側膽經循行部位自前上方向后下方操作,每側20~30次,配合按、揉角孫,時間約2min。繼前體位,醫(yī)者站于患者后側面,按、揉頸項兩側,再按風府,拿風池、肩井。如有口眼歪斜,可位于患者一側,用一指禪推法自印堂、陽白、晴明、四白、迎香、下關、頰車、地倉往返治療,并可用揉法先患側后健側,最后配顏面部擦法,手法宜重而不滯,以防顏面部破皮。推拿1次/d,2w為1個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
1.4療效觀察
1.4.1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2] 進行擬訂。顯效: 臨床癥狀和體征得到明顯改善,中醫(yī)證候的積分減少≥70%;有效: 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有好轉,70% > 中醫(yī)證候的積分減少≥30%;無效: 臨床癥狀和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中醫(yī)證候的積分減少 <30%。
1.4.2觀察指標 采用神經功能障礙評分(EDSS)來觀察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變化[3]。
2結果
2.1臨床療效 全組28例,顯效6例,有效1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89.30%
2.2全組28例治療前后EDSS評分比較:治療前 EDSS 評分為(6.35 ±1.88) 分,治療后為(2.67±1.56) 分。EDSS 評分治療后較治療前降低,經 t 檢驗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1)
3討論
中醫(yī)文獻中尚無多發(fā)性硬化的病名,當代大多數(shù)中醫(yī)醫(yī)家認為,多發(fā)性硬化多屬虛實夾雜,為督脈失約、奇經八脈受損所致,按其臨床表現(xiàn),多歸屬中醫(yī)\"痿證\"、\"痙證\"、\"痹證\"的范疇,常以痿痙合病或痿痙痹合病的形式出現(xiàn)。
督脈及膀胱經與本病關系密切,因此以督脈穴及膀胱經穴為主針刺及推拿是治療本病的關鍵。不僅可補益腦髓,更能加強腦、脊髓和腎的密切關系,此外,還可通調相應臟腑的經脈氣血,有補益、調節(jié)臟腑氣血之功。
綜上所述,針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療此病,經臨床驗證,具有較好的療效,針刺、推拿可改善神經癥狀,減緩發(fā)病速度,從而有助于控制病情,驅除病痛,提高患者的信心,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McDonald WI, Compston A, Edan G, et al .Recommend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ultiple sclerosis: guideline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Panel on the diagnosis of multiple sclerosis[J].Ann Neurol ,2001 :50(1):121-127.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 [S].北京: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99-104.
[3]Kurtzle JF.Rating neurologic impairment in multiple sclerosis:An expenden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 (EDSS)[J].Neurology,1983,33(11):1444-1452.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