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路徑在慢性鼻-鼻竇炎患者鼻內鏡手術圍手術期護理中應用的效果。方法 將180例慢性鼻-鼻竇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均以整體護理位基礎,各90例,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的慢性鼻-鼻竇炎鼻內鏡手術護理模式,觀察組實施臨床路徑護理模式。比較兩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費用、疾病知識測試成績、患者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費用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減少,疾病知識測試成績、患者滿意度測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滿意度為9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結論 按照臨床路徑指示對患者進行有計劃的護理降低了患者的平均住院費用,縮短了平均住院日,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同時讓患者主動參與治療護理,使患者得到了最佳護理,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關鍵詞:臨床路徑;鼻-鼻竇炎;圍手術期;護理
慢性鼻-鼻竇炎是耳鼻喉科一種常見的疾病之一,手術治療是慢性鼻-鼻竇炎的主要治療手段。完善術前準備,術后加強基礎護理、心理疏導、癥狀護理及術腔清理和鼻內窺鏡手術是疾病癥狀改善、生活質量提高和手術成功的重要方面。臨床護理路徑能有效保證護理質量,減輕患者因疾病、手術創(chuàng)傷等造成的打擊,促進患者術后身心康復。我科對90例慢性鼻竇炎鼻內窺鏡手術患者圍手術期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取得了滿意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鼻-鼻竇炎患者180例,年齡18~65歲,其中男120例,女60例,平均病程為9.5年。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0例,觀察組平均年齡(38.1±3.7),對照組平均年齡(34.8±2.9)歲,兩組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以整體護理為基礎①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的整體護理模式,醫(yī)護人員在治療、護理、檢驗項目等方面不作統(tǒng)一規(guī)定。②觀察組由主治醫(yī)生、責任護士成立臨床路徑小組,根據慢性鼻-鼻竇炎術前術后特點和護理計劃檢索和查閱相關文獻,根據患者需求和本院實際情況制定臨床路徑表。主要包括三個部分:護理臨床路徑執(zhí)行表,醫(yī)生臨床路徑執(zhí)行表及患者臨床路徑告知書。護理臨床路徑和醫(yī)生臨床路徑以表格形式列出。按預計住院天數從入院第一天到最后一天設計路徑表。護理臨床路徑表具體內容包括:入院介紹環(huán)境制度、護理評估、指導各項檢查、用藥、術前準備、術前宣教與心理生活指導、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術后宣教與心理生活護理、指導患者辦理出院手續(xù)。醫(yī)生臨床路徑表主要內容為:主要治療方案、檢查、用藥、術前術中術后處置等統(tǒng)一標準、出院醫(yī)囑?;颊吲R床路徑知情同意書詳細將患者住院期間每天進行的診療、護理及患者需要參與配合的項目告知患者,保證知情和參與。
1.3評價指標 從入院第一天至出院日運用結構式觀察法記錄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費用、健康教育測試成績(采用問卷測試,此問卷為科室自行設計,主要包括患者一般情況、術前術后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對健康狀況的認識)、患者滿意度。
1.4數據處理。所有數據采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據以(x±s)表示,計算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費用、健康教育知曉率測試成績、滿意度比較 見表1。
2.2兩組患者對護理質量滿意度問卷調查比較 見表2。
注:兩組護理質量滿意度,P<0.05
3討論
對照兩組病例結果顯示,采用臨床路徑進行護理具有明確的有效性,減少了護理工作的隨意性和不必要的重復,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明顯縮短、平均住院費用明顯減少、健康教育知曉率測試結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調查為93.3%,高于對照組的81.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臨床路徑是對患者提供最佳醫(yī)護質量的一種管理模式,是對患者健康教育的計劃表和時間表,護理人員不再盲目機械的執(zhí)行醫(yī)囑,每天按照路徑的指示對患者進行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治療護理工作,變被動說教為主動說教,使主動護理與主動參與相結合,雙方相互促進,增加了醫(yī)患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醫(yī)患關系的協(xié)調,減少醫(yī)療糾紛[1]。促進患者病情的早日恢復,提高護理效率,節(jié)省了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
參考文獻:
[1] 宗麗麗.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5(26):31.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