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24例壯族Rh新生兒溶血?。℉DN)患兒血清抗體回顧性分析,探討母嬰Rh血型不合血清抗體的特異性及其效價對HDN患兒的影響。方法 采用血清學檢測技術(shù)對母嬰進行ABO及Rh血型鑒定;采用直接抗球蛋白試驗、游離抗體試驗和抗體放散試驗對24例母嬰Rh血型不合HDN患兒的血標本進行檢測;采用微柱凝膠間接抗球蛋白試驗對患兒及其母親的血清進行ABO以外血型不規(guī)則抗體篩選、鑒定及效價測定。結(jié)果 在24例Rh HDN患兒中,檢出抗-D 7例(29. 2%),抗-E 9例(37.5%),抗-Ec聯(lián)合4例(16.7%),抗-C 3例(12.5%),抗-Ce聯(lián)合1例(4.2%);Rh血型免疫性IgG抗體效價為1:8~1:128。結(jié)論 為預防新生兒Rh溶血病發(fā)生,應作產(chǎn)前夫婦ABO、Rh血型和Rh免疫性血清抗體篩查,及時對患兒進行診斷和治療,可以有效減少Rh HDN患兒的受害程度,對優(yōu)生優(yōu)育及提高人口素質(zhì)具有重要意義。
關(guān)鍵詞:新生兒溶血??;Rh血型;抗體檢測
新生兒溶血?。℉DN)是由于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性溶血,發(fā)生于胎兒期及新生兒早期,在我國漢族人群以ABO血型不合最為常見,其次為Rh血型不合[1]。但由于Rh HDN具有發(fā)病早、進展快、病情危重等特點,可導致胎兒流產(chǎn)、早產(chǎn)、死胎,易出現(xiàn)高膽紅素血癥及膽紅素腦病,遺留嚴重神經(jīng)系統(tǒng)后遺癥,故應引起重視。因此,對孕婦產(chǎn)前進行ABO、Rh血型鑒定及其免疫性抗體篩查,對有高膽紅素血癥的患兒進行血清學檢測有利于早期診斷和治療,可減少后遺癥的發(fā)生[2]。目前,國內(nèi)學者對漢族Rh HDN患兒血清抗體進行了研究,而壯族Rh HDN患兒報道較少[3-4]。本研究對24例廣西壯族Rh HDN患兒血清中Rh血型免疫性IgG抗體的特異性及其效價進行了檢測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院自2006年1月~2012年5月住院治療確診為Rh HDN的壯族患兒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齡10 h~8 d,其父母均為壯族。其中15例患兒母親為經(jīng)產(chǎn)婦,7例患兒母親有1~3次流產(chǎn)史,2例患兒母親有輸血史。
1.2 HDN的診斷 符合《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5]。孕婦產(chǎn)前血型血清學檢測不規(guī)則抗體陽性,產(chǎn)后新生兒出現(xiàn)高膽紅素血癥,其紅細胞及血清學檢測結(jié)果陽性者即可確診為HDN。
1.3試劑和儀器 微柱凝膠反應卡( IgG型、Rh血型測定型)、專用孵育箱和離心機由瑞士達亞美公司提供;ABO、Rh血型定型試劑血清,抗體篩查細胞,鑒定譜細胞,抗人球蛋白試劑均由上海血液生物醫(yī)藥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單克隆抗D血型定型試劑、聚凝胺配血試劑由臺灣貝索公司提供。
1.4方法 采用血清學檢測技術(shù)在產(chǎn)前檢測孕婦夫婦的ABO及Rh血型,并對孕婦進行血型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特異性鑒定及抗體效價測定,產(chǎn)后檢測有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的ABO及Rh血型、血清膽紅素及血紅蛋白,采用直接抗球蛋白試驗、游離抗體試驗和抗體放散試驗對其進行檢測,對該患兒進行血清游離抗體篩查、抗體特異性鑒定及免疫性IgG抗體效價測定。對產(chǎn)后確診為Rh HDN的患兒進行藍光照射、輸注白蛋白、丙種球蛋白、血漿及激素治療,對Rh血型抗體效價在1∶128以上的患兒再增加換血治療。
2結(jié)果
2.1血清學檢測結(jié)果 對24例Rh HDN患兒及其母親的血型鑒定,有17例母嬰ABO血型相同。24例患兒的紅細胞直接抗球蛋白試驗和抗體放散試驗均為陽性,血清抗體游離試驗陽性者20例(83.3%)。對24例Rh HDN患兒血標本進行血型免疫性抗體特異性鑒定及其IgG抗體效價測定,結(jié)果由抗-D引起的溶血病有7例(29.2%),由抗-E引起9例(37.5%),由抗-Ec聯(lián)合引起4例(16.7%),由抗-C和抗-Ce分別引起3例(12.5%)和1例(4.2%)。Rh血型免疫性IgG抗體效價為1∶8~1∶128,見表1。
2.2 Rh HDN患兒治療效果 24例Rh HDN患兒產(chǎn)后全身皮膚重度黃染,血清總膽紅素檢測結(jié)果顯示,有8例患兒>300 μmol/L,有16例患兒>340 μmol/L。血紅蛋白檢測結(jié)果顯示,有4例<100 g/L,而血紅蛋白<80 g/L者則有20例。對患兒進行了藍光照射、輸注白蛋白、丙種球蛋白、血漿及激素等治療,20例Rh HDN患兒均在7~12 d后痊愈出院。4例抗體游離試驗Rh抗體效價達1∶128且黃疸及貧血癥狀較嚴重的Rh HDN患兒,在進行上述治療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換血治療,并輸入Rh陰性懸浮紅細胞與AB血漿混懸液。輸血治療后復查血紅蛋白,并及時糾正貧血,輸血治療后患兒皮膚黃染明顯減輕,檢測指標均接近正常,該4例患兒在輸血后8~15 d均治愈出院。
3討論
Rh HDN是由于母嬰Rh血型不合,母血中對胎兒紅細胞的免疫抗體IgG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液循環(huán),發(fā)生免疫反應而引起的一種溶血性疾病。人Rh血型系統(tǒng)包括5種不同的抗原,分別稱為C、c、D、E、e,其抗原性的強弱依次為D>E>C>c>e,其中以D抗原性的抗原性最強,因此通常將紅細胞上含有D抗原的,即稱為Rh陽性;而紅細胞上缺乏D抗原的,稱為Rh陰性。通常在母親產(chǎn)生致敏前,或者至少在母親產(chǎn)生適量的Rh抗體前,孩子已經(jīng)出生,除非孕婦曾有過流產(chǎn)史或輸血史,否則Rh HDN一般很少發(fā)生在第一胎。但此時母體已被胎兒的Rh陽性血液致敏,在以后的每次妊娠中,如果胎兒是Rh陽性血型,母親的Rh抗體就會破壞胎兒的紅細胞,導致嬰兒發(fā)生Rh HDN,而患兒的溶血癥狀也隨胎次的增多而加重[6-7]。本組4例Rh抗體效價達1:128患兒的母親曾有多次孕產(chǎn)或流產(chǎn)史。
以往的研究顯示,抗D和抗E是發(fā)生Rh HDN的主要致病抗體。本組病例中患兒直接抗球蛋白試驗和抗體放散試驗均為陽性,抗體游離試驗陽性率達83.3%??贵w特異性鑒定結(jié)果顯示,抗-D引起7例(29.2%),抗-E引起9例(37.5%),抗-Ec聯(lián)合引起4例(16.7%),抗-C引起3例(12.5%),抗-Ce引起1例(4.2%),與黃穎等[3]報道21例Rh HDN血清學檢測結(jié)果略有差異,該抗-D的比例占76.2%,而抗-E的比例則占14.2%,可能是不同種族地區(qū)人群所表達的紅細胞血型抗原差異,引起HDN抗體特異性分布也存在種族或地區(qū)差異。Rh血型免疫性IgG抗體的效價為1∶8~1∶128。
鑒于Rh HDN發(fā)病對患兒的嚴重損害,及早治療也非常重要。在24例患兒中,有20例患兒在進行了藍光照射、輸注白蛋白、丙種球蛋白、血漿及激素等治療,黃疸癥狀消退或緩解,均在7~12 d后痊愈出院。對于4例體游離試驗Rh抗體效價達1∶128且黃疸及貧血癥狀較嚴重的患兒,增加了換血治療,換血后總膽紅素下降明顯,輸注ABO同型Rh陰性洗滌紅細胞糾正貧血,輸血治療后患兒皮膚黃染明顯減輕,檢測指標均接近正常,均治愈出院。因此,對出生后病情危重且有高膽紅素血癥的Rh HDN患兒應及時進行換血治療,換血是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快速有效的方法,通過換血可快速降低血清中膽紅素的濃度,清除血液中抗體和致敏紅細胞。同時換血應選Rh血型同母親,ABO血型同患兒進行換血治療,并進行藍光照射、輸注白蛋白、新鮮冰凍血漿及激素等綜合治療,以減輕HDN產(chǎn)生的后果,對優(yōu)生優(yōu)育及提高人口素質(zhì)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654-655.
[2]劉穎,王亞娟.新生兒Rh血型不合溶血病基因診斷及治療進展[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2,27(6):428-430.
[3]黃穎,林甲進,施順秋,等.Rh新生兒溶血病21例分析[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12,20(10):94-95.
[4]林甲進,朱碎永,張瑛.Rh新生兒溶血病的血清抗體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7,11(12):1634-1635.
[5]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266-271.
[6]張勇萍,楊世明,王文婷,等.新生兒溶血病Rh血型免疫性抗體檢測的分析[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1,27(8):913-914.
[7]朱碎永,朱燕英,林甲進.新生兒溶血病患兒Rh血型的檢測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5):626-628.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