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心理護理對危重患者的重要性。方法 對ICU危重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進行回訪、調查。結果 恐懼、擔心、不安全感、焦慮、緊張、急躁、抑郁、孤獨、生氣、絕望等是患者常見的心理反應。結論 加強溝通、人文關懷、提高醫(yī)療護理質量,改善監(jiān)護環(huán)境,可減輕ICU患者心理不適,增加患者的依從性,更有利于患者順利康復。
關鍵詞:ICU;危重患者;心理護理
我院外科ICU主要收治外科術后患者、各種意外傷患者、及各種等待手術的重癥患者。這些患者的特點是發(fā)病急、病情變化快[1]。在開展整體護理工作中,廣大護理人員認識到促進護士與患者的心理健康在整體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幫助患者適應和建立對疾病的正常反應性。因此,有效的心理護理必不可少?,F將ICU患者的心理護理綜述如下:
1護理措施
1.1建立良好的首因效應,融洽護患關系。
1.1.1減少不良刺激,減輕和消除恐懼心理 首引效應是人們首先接觸某事物所獲得的感知。清醒患者入ICU后心理上有不同程度的恐懼感,特別是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的患者,由于肉體上的痛苦和心理障礙,可導致患者不配合治療。因此,護理人員應及時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①主動向患者介紹ICU的基本情況,以及住ICU的必要性和暫時性,說明各種儀器的用途和使用中可能發(fā)出的聲響,使其有心理準備。②值班護士堅守崗位,消除患者沒有親人陪伴而產生的不安全感。③對術后清醒患者,告訴手術順利完成,讓其放心,對留置在患者身上的各種管道及導聯線給予解釋,說明其重要性,使患者能很好配合。
1.1.2儀表和語言 工作人員衣帽整潔,舉止大方,語言和藹可親。會給患者以依賴、親切感、示患者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1.1.3尊重患者,富有同情心 要嚴密觀察患者的眼神、動作等,主動詢問患者的需求,做到耐心細致,不可流露出煩躁不安的表情,以免使患者產生自卑感。對不能言語的患者可使用會話卡或紙和筆,以便患者能隨時表達自己的想法。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自卑感[7]。
1.2創(chuàng)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環(huán)境 墻壁使用能給患者已生命力的綠色,護士服為粉色,給患者以溫馨舒服的感覺,創(chuàng)造低噪音環(huán)境,減輕患者的煩躁、焦慮、恐懼心理。并發(fā)內各種儀器擺放有序,給患者以安全感。
1.3特殊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的性別、年齡、性格特征、病情程度、社會地位、家庭背景、心理承受能力等的不同,存在的心理問題就有所不同,特殊患者應給予特殊護理。如每張床位之間都配有拉簾,進行擦浴、導尿、灌腸等護理操作示要及時遮擋患者,維護患者自尊,使其放下包袱配合治療。
1.4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面對面的心理護理 方曉嵐報道,最佳心理護理時間為19:00~21:00,因此在此時間內安排護士與患者進行交流,以提高心理護理的效率。
1.5做好患者家屬的工作取得合作 我們ICU允許家屬探視,安排在每日下午,每次探視時間為3~5min,探視前,我們先向家屬做好心理知識的宣教,經過宣教,患者的心靈得到很大的寬慰,增強了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效果評價
2.1護理體會心理護理是一門精細的藝術。我們現入的ICU患者一般要通過危險期、穩(wěn)定期、好轉恢復期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產生的心理反應也各不相同,ICU護士要細心觀察,因勢利導,做好相應的護理,才能示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下接受治療和護理[2]。
2.2我科自對ICU常見的護理風險問題采用持續(xù)質量改進原則以來,取得病員和護士互利的效果。各級護士風險意識有了明顯提高:責任心加強了,病情觀察到位了,護理人員在進行各種有創(chuàng)操作時均能事先告知家屬或患者該操作的危險性,并記錄在病歷上;在崗的護理人員對ICU儀器操作和檢測熟練;交接班制度落實到位[6]。
3討論
持續(xù)質量改進是一個永恒的目標。是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它通過計劃、執(zhí)行、監(jiān)督和評價的方法,不斷評價措施效果并提出新的方案,決定我們如何認識和防范醫(yī)療風險,盡早盡快預見、識別風險,鑒定、評估風險[3]。護理人員運用醫(yī)學心理知識,以科學態(tài)度、恰當方法、美好語言對患者的精神痛苦、心理顧慮、思想負擔、疑難問題進行疏導[5]。用啟發(fā)、誘導、說服、解釋、安慰、勸解及調整環(huán)境等方法,幫助患者擺脫困難,幫助患者在其自身條件下獲得最適宜身心狀態(tài),從根本上堵塞醫(yī)療差錯和事故的發(fā)生渠道,健全管理機制。完整的風險管理機制,可以有效避免醫(yī)療事故、醫(yī)療風險,有效地降低醫(yī)療事故的發(fā)生。在全體護理人員的支持和參與下,完成對整個風險管理的過程,保證患者和護士安全[4]。作為護理管理者要明確ICU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全面監(jiān)測。參照醫(yī)療護理流程和規(guī)范進行檢查,不斷改進和制定風險管理措施,杜絕差錯事故發(fā)生。
參考文獻:
[1]李亞潔,張立穎,李瑛,等.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2):12.
[2]夏純,鄧瑛瑛,王曉艷.臨床科室的風險管理[J].中國醫(yī)院管理,2005,25(2):2.
[3]方曉嵐.最佳心理護理時間除探護理學雜志1990;5(2)
[4]期刊論文心理護理療效評價與影響因素探討[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5)
[5]王小妮,楊金娜.影響ICU患者心理變化的因素及護理措施[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24):141-142.doi:10.3969/j.issn.1674-3296.2010.24.132.
[6]陳秀紅.ICU患者情緒障礙的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J].醫(yī)學信息,2010,(05):3029-3030.
[7]房君,王春英,黃淑群.不同護理模式對1CU病房患者心理狀況的護理效果對比研究[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1,(03):49-50.doi:10.3969/j.issn.1673-9701.2011.03.024.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