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要不斷地進行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要讓學生成為主體?!皩W進去,講出來”教學方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讓學生在共同學習或分組學習過程中觀察現(xiàn)象、解決問題、交流經驗、知識遷移,最終實現(xiàn)“學進去,講出來”。
關鍵詞:地理教學;“學講方式”;實施策略
為推動教學改革,提高課堂實效,筆者所在的教育部門提出了“學進去,講出來”教學方式——“學講方式”。“學講方式”強調通過分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最終實現(xiàn)學生既能“學進去”又能“講出來”這樣的教學目標。“學進去”——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們以自主的或者合作的方式完成對知識的掌握。“講出來”——自主學過之后,學生要自己能講出來,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做到一邊學一邊講,同時還要能用自己的所學解答其他同學的疑問,以實現(xiàn)相互提高,共同進步,最終實現(xiàn)對知識的牢固記憶。
高中的很多地理知識與初中地理聯(lián)系比較緊密,而且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更緊密,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非常適合學生自己在教師的點撥下來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對于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非常適合采用“學講方式”來完成。學生根據以往的直接或間接經驗很容易就能通過自主的方式“學進去”和“講出來”。
一、“學講方式”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施
(1)明確學習的組織形式。“學講方式”教學模式主要強調學生的高參與度,主要以小組學習和共同學習為組織形式。形式一:共同學習。在地理課本中有很多知識是關于概念、名詞解釋、地理事物分類、地理事物發(fā)展階段等方面的知識。例如,宇宙的定義、整體性和差異性的概念、洪水和洪災的概念、人口發(fā)展階段、城市發(fā)展階段等。這些內容可以讓學生共同閱讀,然后一起回答。另外,還有一些知識是原來初中時學過了的。例如,自傳和公轉方向、地理方向的判斷、時區(qū)的劃分、資源的分類、長江和黃河的一些概況等。這些知識也沒有必要再去分組討論了??梢宰寣W生共同閱讀,一起歸納總結。然后教師讓學生齊答就可以了。這樣,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不會因為過度討論而給學生造成心理疲勞。形式二:分組合作學習。地理課本中還有很多知識是要求學生根據現(xiàn)象找規(guī)律、根據實例找問題和措施。這些知識有些學生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徹、不全面。那么,這些內容就非常適合學生在小范圍內通過相互討論、相互幫助來自主完成。如果是實在討論不出來結果,教師再進行啟發(fā)、點撥就可以了。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分組學習就非常必要。這種形式能更高效地讓學生“學進去”,還能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講出來”。在分組過程中主要采用平均各組的策略,包括性別、學習水平、性格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男生和女生對地理感興趣程度是不同的,成績不同的學生接受的快慢不同。另外,學生的表達欲望和表達能力也有差別。因此,教師在分組的時候要堅持均衡這個原則,既不能讓組內差別過小,也不能讓組際間差別過大。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在組內進行互助合作,在組間進行交流、評價。
(2)明確自主學習內容和目標。自主學習時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要讓學生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該學會什么。因此,在學習之前教師要給學生提出難易適度、數(shù)量適當?shù)慕虒W目標。這樣的目標能保證大多數(shù)學生在合理的時間范圍內完成學習任務。
(3)自主學習過程與方法。①學生閱讀實例或觀察地理現(xiàn)象,為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在魯教版地理課本中幾乎每一節(jié)開頭都會有問題情境,課文中還會有一些實例和知識窗,這些內容都可以作為教學過程開始的很好抓手。學生閱讀這些內容不但有了整體的認識,還可以促進他們探求知識的急切心情。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這一節(jié)的情境內容部分畫了一幅人類信息圖就非常吸引學生的眼球。課文中還安排了知識窗:當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當學生自己讀完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就已經非常想看看課文中描述的宇宙是什么樣了。通過這樣的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學生“學進去”打下了良好基礎。②教師根據教學情境設計出問題,引領學生通過討論自主解決問題。教師在課前要根據教學資源和教學目標,提前設計好一系列教學問題。在課堂上把這些問題出示給學生,讓他們帶著問題閱讀,并進行組內討論,實現(xiàn)學生對知識的自主學習。例如,在對宇宙這部分內容學習的時候可以設計以下一些問題。宇宙的概念、天體種類、天體系統(tǒng)概念與級別劃分、如何認識宇宙范圍。在引導學生對教學資源進行閱讀之后,組內或共同討論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對于一些較難的問題,教師要給予一定的提示和指導。
當討論有了結果之后,由組長或組內選派代表對答案進行整理并準備組際間交流。③學生交流答案,并總結地理原理、地理規(guī)律。這一過程體現(xiàn)了學生“講出來”的過程,是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過程。要讓學生除了要說出自己的答案,還要對其他小組的答案進行點評,找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得到一個比較完整的答案。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總結地理學習的規(guī)律和原理,以便于學生觸類旁通以及知識的遷移推廣。④知識遷移,通過練習檢驗學習效果。教師在課前,提前設置好檢測題或導學案,學生通過組內討論和組際間交流來完成這一過程。在“學進去”和“講出來”相互促進的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的記憶。
二、“學講方式”教學法的優(yōu)點
①激發(fā)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教學過程的順利完成和學習效率的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礎。②學生自己學與自己講相互促進,學得進去才能很好地講出來,“講出來”又很好地鞏固了學生所學的知識,二者相得益彰。③學生在相互討論、相互幫助過程中建立了良好的同學關系,有利于建設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從而有利于班級和學校的穩(wěn)定。
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全新的教學方式不斷涌現(xiàn),“學講方式”教學法就是其中之一。這一種教學方式更好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導作用,讓他們在自主討論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的學習、記憶和應用,即“學進去”。同時又讓學生通過交流,即“講出來”,加深了記憶。
參考文獻:
[1]宋秋前.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江蘇省睢寧縣李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