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币庠谧魑闹衅鹬M織領導之作用。何謂立意?意指作文的主題,即作者在描述生活現(xiàn)象、闡釋事理規(guī)律、發(fā)表對某事物的看法或主張時,所表達的核心思想或意向。立意就是對文章或作品中心的確立。辭貴達意,語言文字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它表達的“意”,“言而無意,行之不遠”。
一、立意的作用
(1)“意”之高低是文章成敗的關鍵。文章之意,李漁認為,意猶主腦也;黃子肅更說“意者一身之主也”??梢姡馐俏恼碌撵`魂。高遠的立意,如佳釀醇酒,回味無窮;精妙的立意,如碧空星宿,浮想聯(lián)翩;深刻的立意,如戰(zhàn)鼓,似吶喊,刻骨銘心,永志不忘!故曰,好的立意,是圣潔之火,給人以精神的陶冶和思想的啟迪。立意陳舊,味同嚼蠟;立意錯誤,害人害己;立意平庸,消極寡味。列夫·托爾斯泰曾說:“藝術品里頂重要的東西,是它應當有一個焦點才成,就是說,應當有這樣一個點,所有的光會齊聚在這一點上,或者從這一點上入射出去?!?/p>
(2)立意有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我國古代的文章大師,十分重視立意在寫作中的作用。他們把意和辭句比做帥與兵的關系,“意猶帥也”,寫作應做到意在筆先,用意統(tǒng)帥全文。材料的選材,須以意為總綱,按次序、有選擇、分輕重組合起來。寫人,置主人公于社會、時代和民族的大范圍內進行關照,著力刻畫其精神世界,呈現(xiàn)出區(qū)別于其他人的“這一個”形象;敘事,要善于從事件中挖掘出深刻的思想內涵和蘊藏著的社會意義,提煉出最主要、最感人、最深邃的亮光,以動人的事跡來感染讀者、啟發(fā)讀者,以反映該事件的具有教育意義的“積極意義”。這一切,都離不開“意”的駕馭和統(tǒng)攝。
(3)立意能反映出作者思想境界的高下。文章來自這社會生活,但并不等于社會生活本身,它要經(jīng)過作者頭腦的加工和制作。這個過程不僅是創(chuàng)作的過程,更是陶冶情操的過程。生活的色彩無疑會影響感染作者,崇高的、悲壯的事物在立意高遠的作者筆下,有撼人肺腑的力量,而在缺乏獨到見解的作者筆下,會變得直白平庸;卑鄙的、丑陋的事物,經(jīng)過提升和情感指向,讓人獲益獲智,有所啟發(fā),而在有些作者筆下,如立意不當,讓人齷齪生厭。可見,立意的提煉和形成,始終受著作者的思想觀念和主觀情感的影響和制約。因此,文章的“意”能反映出作者思想境界的高下、認識的正確錯誤,情感的濃厚與淡漠。文章是有情之物,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文章的靈魂。如果對所寫的人事缺乏真摯的情感,對所描寫的事物沒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體味,那是寫不出好文章來的。
二、如何覓意和煉意
(1)做生活的有心人——長期積累。有些文章的取材涉及面廣,所寫內容比較復雜,常常需要經(jīng)過長期的醞釀才能獲得主題。這樣的作品,就要長期積累,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圍的人事、景物,探究事理的規(guī)律,認識前人的經(jīng)驗……這是一個復雜的、艱苦的過程。開始,作者的感受或許是靈散的、模糊的、單一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認識程度的不斷提高,就會產生成熟的想法,動筆作文,不致于捉襟見肘,也不致于無“意”可覓。達爾文鉆研二十三年,才得出“自然界里生物的進化是以優(yōu)勝劣汰的自然選擇為基礎的”這一認識,寫出了《物種起源》一書。老舍在談到劇作《龍須溝》的創(chuàng)作時,也十分強調長期生活積累的重要,“我寫《龍須溝》,……要是從程瘋子那件大褂,丁四那件短祆算起,那該是幾十年了。”因此,寫作者要有足夠的信心和毅力,要有“淘盡黃沙始成金”的精神磨練,這樣素材豐富了,構思著文,意會隨筆而至。
(2)做生活的熱心人——隨時采集。帶著情感去認識事物,被認識的事物必然受到情感的影響:平凡的神奇了、抽象的具體了、無情的含情了、平面的立體了、呆板的活躍了、無生命的有生命了。熱心的作者會留心身邊的事物情景,由此產生一些感受,甚至有強烈的表達欲望。熱心的人能抓住這種欲望,從而把它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就是平時的采擷??梢哉f,采擷到的是一粒粒散亂的珍珠,由于沒有形成明確的立意,一時無法把它串成珍珠串。久而久之,由積累而發(fā)生的質變,會直接影響作者的立意,這無疑具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3)做生活的攝影師——瞬時靈感?!拔恼卤咎斐?,妙手偶得之”?!氨咎斐伞笨梢岳斫鉃榉e累得來的現(xiàn)成的素材,“偶得”,就是在適可的情景的觸動下,有寫作的欲望和靈感,于是思想豁然開朗。平時散亂存在于記憶中的材料,如感性的表象,閃光的思緒,甚至某些潛意識的東西,都從四面八方聚攏而來,聯(lián)系溝通,這時,明確的“意”就產生了。一旦這種心理需要產生后,馬上下筆,攝取心靈深處閃現(xiàn)的圖畫,記下自我感覺良好的句子,幾句也好,一段也好,整篇也好,都是難得的佳作。抓住靈感,一方面有助于形成明確的立意,另一方面更能培養(yǎng)良好的寫作習慣。因偶爾的觸動而產生的文學佳作,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較為普遍。它是以生活的間接啟發(fā)為媒介,以頓悟的形式出現(xiàn),具有“偶然性”。但這種偶得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以長期的生活積累、情感沉淀為基礎的。
三、立意的要求——準、深、新、精
準,就是要求做到中心思想或內容應是文題應有之義,要正確、健康。深,就是要窮究物情,洞察幽微,做到切中肯綮,挖掘材料所包含的深刻意蘊,而不是淺嘗輒止;不能庸俗、淺薄,不能淡泊、寡味。新,則要求“言人之未言,言人之未敢言,言人之未盡言”,不可蹈襲前人,人云亦云,要另辟蹊徑,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精,就是立意要單一明確,主題必須集中,防止“意多亂文”。
(甘肅省通渭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