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088-01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語文的教學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學習語文是一個漫長的積累知識的過程。知識點多而豐富,知識點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要想學好語文,必須開始要打好堅實的基礎。閱讀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然而考察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宣科式”、“填鴨式”教學湮沒了小學生對課文的敏感與驚奇,“牽牛式”、“放羊式”教學消弭了小學生對文本的浪漫與激情,他們與生俱來的天真與想像、憧憬與探索反而因為語文學習大打折扣。“少、慢、差、費”的教學現(xiàn)狀使閱讀教學失卻了自己的課程本位和教育品格,喪失了自己的教學特色和文化風采。葉圣陶先生指出:“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fā)點在‘知’,而終極點在‘行’?!本烷喿x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來說,語文知識(語、修、邏、文),語文能力(聽、說、讀、寫),語文品格(想像、聯(lián)想、靈氣、悟性)和語文旨趣(認知、情感、過程、修養(yǎng))共同構成了合作學習首要關注的主題。
要為閱讀教學打好基礎,開始就要加強字詞句的學習訓練。字詞句是構建語篇文章最基本的元素,它們就如蓋建大樓的磚瓦一般。如果學生不能夠很好地理解掌握字詞句的運用,他就無法蓋建“閱讀”這個語言技能的大樓。所以有時候雖然字詞句的教學有點點枯燥,但卻是必須的。只有掌握好了它們,我們才可以讓它們?yōu)殚喿x服務。加強字詞句訓練,從聽、說、寫著手,聽說,聽寫并行。聽說,聽寫的過程簡單,易操作,實施性強,可以穿插在課的各部分之間來用。我經常通過聽說的形式讓學生給聽到的詞語說說反義詞,近義詞,或者造造句。說反義詞和近義詞可以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幫助他們區(qū)分異同。而造句則是考驗學生的組詞成句的能力。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有一些同學的想法獨特,能說出新穎的句式內容,時不時給我來個小驚喜!聽寫則是在聽說的基礎上稍稍進了一步,學生不但要理解所聽到的,而且還得把內容寫下來,這樣就更能加深學生的理解了。這兩種方法我通常交替使用,對于字詞句的理解和掌握有著不錯的效果。閱讀教學以字詞句的掌握為基礎,以語段教學為開始。閱讀教學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語段相對于句來說,不僅僅是幾個句子合在一起那么簡單。語段同時也是這幾個句子內在含義的交融與影響,這里就需要教師開始做好引導工作,指導學生們分析句與句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明白這段話的主題是什么。只有掌握了語段的理解,才算是邁進了閱讀學習的大門。語段教學是閱讀的開始。但是對于大部分的學生來說,在考試的整張試卷中,對于語段的分析題最為恐懼,幾乎是失分最多的題了。課內的內容還好點,對于課外的內容,由好幾個語段組成的語篇,有的學生根本就無從下手。所以這還得從語段的教學下手,那么到底應該怎么辦呢?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我們所處的農村小學的硬件設施比不上城里的小學,但有的差距卻是可以通過一些事情來縮小的。無論做什么事情,外部的環(huán)境因素是相當重要的。學校在中午午休的時候開辟了讀書時間,同時又開放了圖書室方便學生借閱書本,這樣學生就有書可讀,也有時間讀了。同時我也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課外書互相交換著看,這樣就又擴大了學生的閱讀范圍。一段時間下來,很多的學生養(yǎng)成了閱讀的習慣。在上語文課的時候,學生們回答問題開始了旁征博引,這都是讀課外書帶來的可喜變化。有時我還會利用班會課的時間來專門與學生談天說地、話古道今。不知不覺中,學生的閱讀有了積累,我與學生的感情也加深了。
二、帶著問題閱讀
在以前的課堂中,基本是老師提問講解,學生聽。這樣是單方面的灌輸,師生之間交流很少,這樣對于學生的積累已經學習方法的掌握作用微乎其微。我在一些課文教學過程中,挑選出一些重點語段,先根據(jù)內容提出一些問題,然后帶領大家一起分析這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投入到閱讀當中去。而后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確定問題的答案,說說為什么,對于一些沒有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二次閱讀的方法來解決。經過一番對問題的分析,對語段的朗讀,對問題的回答,學生們對語段基本上較為熟悉了。如在教學《奇妙的國際互聯(lián)網》時,對于互聯(lián)網的作用,學生就展開了精彩的討論。不但有課本上所講到的內容,同時也說了一些課外的知識,這些也得益于平時的積累,在討論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擔任引導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學生的答案,進行適當?shù)脑u議。不能忽視任何學生,閱讀本身就是件感性的事,每個人的理解都會有些許不同,只要有收獲就好。
三、結合課文進行閱讀實踐
對于一些思想感情豐富,內容充實的好文章,可以借其一起與學生品味,來理解其中蘊含的深刻的情感。如蘇教版《誠實與信任》,通過小故事說明了城市和信任比金錢更寶貴重要的道理。故事淺顯易懂,學生都能夠理解故事大意。同時也能夠透過故事的本身來體味出課文的思想:誠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做人最起碼,最基本的品質,人與人之間還有更珍貴的東西,那就是誠實與信任。
四、創(chuàng)設契合的情景閱讀
優(yōu)美的文學作品自然有其獨特的吸引力,這也同時是閱讀欣賞的魅力所在,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了不一樣得人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同時又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對文章的閱讀教學是相當有利的。老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美的文學作品,讓學生在自我閱讀中,感受到文章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的美及語言的魅力,讓學生覺得閱讀是一種美的享受。例如在教學《可愛的草塘》時,投影儀演示出北大荒草塘的圖面,簡介了草塘的美麗景色,富饒的物產,奇特的風光,在這種情境中,學生學習興趣濃烈。優(yōu)美的形象刺激著學生的情緒,影響學生的情感活動,而相應的情緒、情感活動又會影響學生的思維活動及語言表述。對于優(yōu)美的文學作品教學,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更加投入。閱讀不是目的,是一種積累,是學生開創(chuàng)自己新天地的有力工具,讓他們在積累中創(chuàng)新,愿學生們的閱讀學習更加成功有效!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自始至終貫穿著思維方法的學習、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語言與思維密不可分,閱讀教學中借助即興發(fā)言、課本劇、文章鑒賞、課文改寫等各種合作形式,能夠碰撞學生思維的大門,解放他們的主體個性,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熱情。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老師的講解分析充斥著語文教壇。即使有的老師開始注重學生思維過程的誘導,也只不過打著啟發(fā)式、討論式招牌的“問答法”在課堂中無限制地膨脹,課堂上,一問一答,熱熱鬧鬧,一連串毫無啟發(fā)性的提問,把學生往老師事先設計好的結論上套,也不進行相互研討,教師便匆匆歸結。試想,這一堂課下來,究竟給了學生什么知識和能力?學生在瑣碎的問答中收獲了什么呢?在合作學習中,閱讀的方式是開放的,獲取知識的渠道是廣闊的,學生的思維是互動的,他們觀點的新穎性、大膽性常常出乎意料,學習收效遠遠勝過傳統(tǒng)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