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2011年10月27日,我校申請參加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基礎教育未來發(fā)展的新特征研究》子課題《建立減輕中小學學生課業(yè)負擔的有效機制——以目標引領實施國家課程校本化》,經課題專家組評審,同意立項。課題編號:AGH011032。
【中圖分類號】G52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004-01
2012年4月27日,我們按照《課題申請·評審書》中的計劃,開題研究,寫出具體的開題報告。2013年,通過一年多的研究,工作進展比較順利,進行了中期檢查,2014年,進行了課題的結題,主要研究成果總結如下:
“以目標引領實施國家課程校本化”,目標引領的核心思想是基于學科集體備課教研的教學管理體系,圍繞教學目標的確立、落實和檢測;核心詞“實施”,首先關注國家課程對我校所有學生的共同要求,同時也關注我校教師所面對的實際教學情景,特別是學生的學習起點和需求,對國家課程進行創(chuàng)造性加工和改造使其更適應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即“校本化”處理;學??梢栽谕瓿蓢摇罢n標”要求的前提下,通過國家課程的校本開發(fā)和校本科研等途徑,發(fā)展自己獨具特色的學校課程體系,搶占課改制高點,通過提高教學效率節(jié)省教學時間,將節(jié)省的教學時間用于校本課程,通過校本課程全面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最終實現(xiàn)既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雙重目標,建立減輕中小學生課業(yè)負擔的有效機制。
一、校本教研、啟動課題研究
1.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建立減輕中學生課業(yè)負擔的有效機制——以目標引領實施國家課程校本化》,2011年10月最先在數(shù)學、歷史、地理、生物、物理五個學科啟動,完成雙項細目標,做好課程目標的校本化,2012年10月,高考學科全部啟動目標引領實施國家課程“校本化”課題研究,嘗試“導學案”教學模式。
2.為了開拓視野,2012年10月28-30日,我校龔東升副校長帶領9個高考學科教研組長一行12人到鄭州五中學習考察并深入課堂聽課,觀察了鄭州五中老師課堂教學中使用學習卷的真實情況和教學效果。
二、師生研討,座談會診
1.2012年11月6日晚,我校在辦公樓接待室舉行教研組長深化《建立減輕中小學生課業(yè)負擔的有效機制——以目標引領實施國家課程校本化》課題研究座談會。
2.2012年12月3號,我校召開《以目標引領實施國家課程校本化》”的課堂教學改革(導學案)師生研討會。會上,首先由分管學校教學教研工作的龔東升副校長從學校的校情實際出發(fā),分析了實施“導學案”的必要性,在研討過程中,師生們踴躍發(fā)言,他們對國家課程“校本化”后,老師編寫的“導學案”實施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認為“導學案”的實施大大地激發(fā)了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也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3.2013年3月5日下午,我校在辦公樓四樓接待室舉行2013年春季“導學案”課堂改革工作推進會,全體行政人員、教研組長、課堂改革先行實踐教師等70多人參加了會議。教務處張朝陽主任和教研室張秋云主任分別從教務管理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角度提出具體要求和推進建議。楊曉東校長作了總結發(fā)言,指出這次課堂改革不是政治任務或行政命令,老師們要有危機感、使命感,敢于擔當、勇于擔當、能夠擔當。
三、請進來,交流碰撞
廈門六中校長劉衛(wèi)平蒞臨我校講學,主題是“少教多學”。金太陽“導學案”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導學案”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語文特級教師李慶久老師于2013年1月17日,在我校歷史教室為高一年5班學生上“導學案”教學示范課。課題:《林教頭風雪山神廟》。2013年4月12日,我校語文科周小娥老師和化學科梁萍老師分別上了教研觀摩課李商隱的《錦瑟》和《元素周期律》。課后進行了研討。研討會上,華師大戚業(yè)國教授蒞臨我校,深入課堂,充分肯定我校參加課改的老師工作態(tài)度很好,教學很努力,教研水平有較大的提升,較好地落實國家課程校本化,“導學案”認真實施,讓課堂師生互動起來,肯定先學后教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同時指出課堂要做到:“目標清,學案明,課堂活”。
四、新聞報道,擴大課題影響力
2012年12月25日,《安溪報》——社會·教育版報道——銘選中學:課堂模式在悄悄變化;2013年2月18日,泉州晚報教育第9版報道——“滿堂灌”變“導學案”學生當主角。
五、課堂實踐,展示課堂“導學、合作”學習風采
第一學年有24名老師先行實施,落實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完成單元的雙項細目標,依據(jù)細目標,編寫“導學案”,開展合作學習;第二學年,擴大到44名老師,英語組高一、高二年級全部實施“導學案”課堂教學。在縣校際教研活動中,歷史科和化學科都展示了“導學”模式的課堂,讓兄弟學校的同行感受不一樣的課堂教學方式的改變和教師理念的變化,取得比較好的教研效果。
六、主要成果
1.細化解讀課程標準,結合高考的考試綱要,圍繞課本即教學用書,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整理出校本教學雙項細目表,明確教學目標,運用導學案,實現(xiàn)五環(huán)高效課堂——“明確目標、預習交流”;“分組合作、生成探究”;“展現(xiàn)提升、分層鞏固”;“精編練習、達標檢測”;“運用知識,形成能力”最后實現(xiàn)融會貫通。“目標引領實現(xiàn)國家課程的校本化”的精髓在于明確教學目標,構建學科知識體系,體現(xiàn)校本教研,把國家課程校本化,列出符合本校學生實際的校本教學雙項細目標,為教師編寫教案和學生的“導學案”奠定基礎。
2.各學科依據(jù)雙項細目標,編寫“導學案”,事先分發(fā)給學生,讓同學通過課前自學,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展示預習的提綱,確定自學的時間,指導學習的方法,生成的問題,運用所學的知識,完成一些自測題目。課堂上要進行教學目標落實與學科知識整合,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讓學生提出問題,分組合作,生成探究,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老師不用代講,把課堂讓給學生,圍繞重難點,鞏固落實,讓學生自己更正,自己討論,老師可在課堂上“巡課”,參與討論,指導“學困生”,適當點評和矯正。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展示,師與生、生與生、小組與小組都能展示,體現(xiàn)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有疑難問題,讓學生進行交流,學生會的就不教,學生說得明白的不重復;學生不會的也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教師少講精講,點撥引導就可。學校提供較多的教輔資料和網絡教學資源讓老師備課使用,編寫有質量的練習題,課堂上引導學生通過一定的時間和一定量的訓練,應用所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理解課堂所學的重點、難點。每位同學都要發(fā)揮自己的主體性,不斷學會學習,培養(yǎng)自己運用知識,思維提升,形成能力。做會學習、會思考、會創(chuàng)新的人,進行有創(chuàng)意的學習,快樂的學習,幸福地在課堂上度過,成為有自我發(fā)展能力的優(yōu)秀人才!
3.落實目標導向的教學管理體系,重點推動建設規(guī)范的教研組、備課組(年級組)的評價體系、“五星”級備課組(年級組)創(chuàng)建等活動,通過備課組(年級組)的建設推動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有目的地對教師進行教學模式及教學課型的培訓,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及教學研究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備課組(年級組)在教研組的指導下負責學科教學的總體安排;負責本年級本學科的教學運行,備課組(年級組)以單元為單位組織教學目標的實施與計劃落實;負責備課組(年級組)的組織與教學準備的檢查;負責例題、習題的選擇;負責本學科學生學習狀況的評價與分析診斷;負責單元測驗與查漏補缺。形成較完善的“目標導向的教學管理體系”,形成比較有效的教研組與備課組(年級組)教研活動機制。建立形成通過以 “目標導向的教學管理體系”為手段的減輕中學生課業(yè)負擔的有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