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響外語學習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語言學能,本文使用MLAT作為測量工具,從高職學生英語語言學能實際情況出發(fā),分析語言學能對英語學習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對高職英語學能相近學生的學習差異情況和原因進行了分析,總結出將MLAT應用于高職英語教學評估體系中,提升高職英語教學效果。
【關鍵詞】MLAT高職學生英語語言學能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122-01
語言學能又稱之為語言能力傾向,是指學習者與生俱來學習第二種語言的能力水平,有心理學家認為,這種語言學能與人的智力相同,是語言學習者在學習語言時相對穩(wěn)定的一種內(nèi)在因素,在西方發(fā)達國家,有很多國家都已經(jīng)將語言學能作為語言學習者的一項必要測試,與此同時也產(chǎn)生了很多與之相關的問卷,最為典型的有DLAB以及LCDH等,但是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被得到廣泛認同的則是由心理學家Carroll以及語言學家Spon共同定制的MLAT?,F(xiàn)如今,很多國家在對外語人才進行測試時仍然使用這套試題作為測試依據(jù)。
由于高職學生群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外語教學也不斷進行了改革,最近幾年有很多學者對多維教學以及分級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可是語言學能還是并未被納入其中,本文主要對高職學生現(xiàn)今的語言學能進行了探討,望能對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有幫助。
一、研究和設計
(一)問題的研究。根據(jù)英語教學關系、語言學能理論、語言測試理論等相關文獻,提出了以下問題和假設。
1.目前高職學生語言學能情況
2.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和語言學能之間的關系
3.語言學能水平相似的學生之間是否存在差異
(二)研究對象。對某高職學院的90名學生進行測試,根據(jù)學生性別、年紀、英語專業(yè)等情況進行均衡分配,高職一年級到高職三年級各年級中有30名學生被試,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與英語專業(yè)學生各15名。
(三)數(shù)據(jù)處理和收集。使用MLAT試卷對學生進行分組測驗,教師根據(jù)試卷配套磁帶對學生進行提示,并對試卷中的相關事項進行解釋,全程測試時間80min,測試結束后將英語成績進行收集,整理學能成績,再選取同年級學能成績相近但英語成績有顯著差異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問卷調(diào)查,將資料進行收集,最后再對所有問卷進行篩選,將效度低的問卷排除,通過SPSS錄入數(shù)據(jù)。步驟為:通過SPSS17.0對高職一年級學生的語言學能測試成績和其高考英語成績等進行分析對比;對高職二年級和高職三年級學生的語言學能和英語成績進行分析;再將語言學能相近學生的英語成績進行對比分析,查看學生英語成績的差異。
二、結果
(一)為了能對所有被試學生的語言學能情況有一定了解,對被試的MLAT成績進行了統(tǒng)計和整理,如圖1所示。
圖1 被試學生語言學能成績統(tǒng)計
由圖1可以明顯看出,被試學生MLAT成績主要集中在125分之間,90和155分的學生相對較少。通過表中我們可以看出本次測試中,被試的MLAT成績呈現(xiàn)出正態(tài)分布,說明本次測試有效,以學能水平組表為標準,本次測試學生均屬于中等水平,無顯著差異,在本次的測試中該高職院校的語言學能水平和國際語言學能水平一致。
(二)為了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英語成績和語言學能之間的關系,本次研究將數(shù)字學習機語音識別能力、語法學習、記憶能力以及拼寫規(guī)則等設定成為自變量,而英語成績則是因變量,通過SPSS軟件對兩種變量關系進行分析,語成績和語言學能之間的關系;通過獨立樣本t進行檢驗,顯示(P<0.05),兩套樣本之間具備顯著差異。
(三)為了能夠進一步研究英語語言學能是否受到其他相關因素的影響,本次研究中將學生的性別、年紀以及專業(yè)等設定為預測變量,將語言學能設定為因變量,并對樣本進行了方差檢驗。通過統(tǒng)計我們能夠得出,樣本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隨著學生年紀的增長,語言學能呈現(xiàn)出下降趨勢,因為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頻率都有所不同,因此下降趨勢也存在一定差異。通過統(tǒng)計可得知語言學能不會受到學生性別差異的影響,語言學能和英語專業(yè)之間存在著顯著差異(P<0.05)。
通過MLAT,研究者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學習者自身潛在的語言能力傾向,但同時也有學者認為,這種語言學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是不可改變的,某些人天生語言學能指數(shù)較高,而某些人卻相對較低,這是無法改變的。
三、英語語言學能研究存在的問題
對高職學生英語語言學能進行研究,為我國學生和老師在外語教學或?qū)W習上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jù)。有學者認為,這種語言學能主要通過兩方面構成:首先是在較為正規(guī)的環(huán)境下語言的認知能力,而另外一個則是學生的交際技巧。前一種主要包括了相對全面的語言認知能力,而后一種則是社會語言能力以及學生口頭交流時的英語流利程度。從目前情況看,語言學能還并未和交際性教學理念相互融合,嚴重缺少對學生口語能力的測試。
除此之外,語言學能同樣是第二門語言學習中的一個重要變量,所以,在對學生語言學能進行測試的同時視角應該更加廣泛,在測試的過程中也應當包含語言表現(xiàn)以及語言學習,將交際能力模式中的內(nèi)容充分反映出來,例如策略能力以及社會語言學能力。與此同時,語言學能還應當拓寬視野,將心理學包含在內(nèi),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不斷推動語言學能理論的發(fā)展和進步。
現(xiàn)如今,人們越來越關注語言學能差異對第二語言學習所產(chǎn)生的影響,通過MLAT對學生的語能傾向進行分析,能夠幫助老師明確學生語言學習上的強項和弱項,通過這種方式設計出更好的教學方法并且充分融入到日常課堂教學中,能夠使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達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任佳. 高職生英語學習態(tài)度調(diào)查及分析[D].湖南大學,2011. 118-119
[2]孔凡榮. 基于MLAT框架的高職學生英語語言學能的實證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 28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