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105-01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際?
“跨文化交際”的英語名稱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鄄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 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由于不同的民族所處的生態(tài)、物質、社會及宗教等環(huán)境不同, 因而各自的語言環(huán)境產生了不同的語言習慣、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等等諸語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們說話方式或習慣不盡相同。
近年來,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 對外交往日益頻繁, 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廣泛, 特別是社會信息化提高, 國際互聯(lián)網的開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戶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際。研究這些跨文化交際中的故障問題, 對于我們的英語教學確實有著重大的實際意義。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的雙方若不能進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 就容易產生不解或誤解,從而使交際失敗。為此新教材介紹了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和文化, 這就要求廣大英語教師要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語教學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二、中學教材中涉及到的跨文化交際
筆者認為現(xiàn)行的九年義務中學英語新教材不僅具有知識性, 而且還具有趣味性, 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對于這樣的好教材, 應打破傳統(tǒng)意義上每節(jié)課只教單詞、發(fā)音、語法等應付考試的教學法。既然語言是作為交際的一種手段, 那么教師就有責任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讓學生在學習語言基本知識的基礎上, 學會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和生活方式。例如: 教材中, 打招呼的表達方式就有不少?!癗ice to meet you!” “How are you?”等等。比如, 模擬這樣的情景: 在外地旅游時偶然遇見一位老同學。這時, 打招呼可以用:“Hi, Mary! Nice to see you here! What a surprise!”如果學生用:“Nice to meet you!”就不夠得體, 這句打招呼用語是用在初次見面時。
筆者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該指導學生注意主要的語用差異。現(xiàn)將教材中常見的有關跨文化交際教學的主要內容列舉如下:
1.稱呼。稱呼習慣方面中西習慣也不大一樣。英語國家常把男士稱Mr,女士稱為Miss(未婚)或Mrs(已婚)。如果在不明對方是否已婚的情況下, 可用Ms,這是英國女權運動的產物。需要注意的是:Miss可單獨用以稱呼女性, Mr或Ms通常是與自己的姓名或姓連用, 而不能單獨與名連有; Mrs只能與夫姓或自己的姓加夫姓連用。Sir和Madam一般既不與姓, 也不與名連用, 而是單獨使用。在中國, 習慣上有“李同志”、“黃主任”、“郭校長”、“王經理”“林老師”等稱呼, 在英美國家除了某些特定工作頭銜, 如法官、醫(yī)生、博士、教授、教士等外, 一般是直呼其名倒覺得親切、自然。
2.介紹。學習介紹自己和他人, 有正式場合與非正式場合之分。在會場上介紹一位來訪嘉賓或重要人物時主持人說:“It is with great pleasure that I introduce to you Professor Wang, presid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這樣的介紹既鄭重又得體。在介紹兩人相識時, 一般要注意以下順序:先男后女;先少后老;先低后高;先客后主;先小姐后太太;先近后遠等。
3.關心。教材中有這樣對話:(一個小女孩問一個老太太)Girl:How old are you? Woman:Ah, it?蒺s a secret. 漢語里可以對任何人發(fā)問:“你幾歲了?”以表示關心和親切;而在英語國家, 除了對小孩, 人們不輕易問一個成年人特別是女士或老人的年齡, 以免冒犯他人隱私權。所以在跨文化交際中要避免問以下這些問題: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等,對這些“關心”式的問題對中國人并沒什么不妥, 但是對英美國家人士來說這些是屬“個人隱私”問題, 他們很重視privacy, 不愿別人過問個人之事。因此, 根據(jù)他們的習慣, 這樣的問題不宜過問, 否則就是失禮。
4.謙虛。謙虛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中國人常常是自我否定來表示謙虛。當受到別人贊揚時, 自己卻貶損自己。中國人在聽到別人贊美自己的長相、衣服漂亮時, 往往會謙虛一番: 哪里, 哪里。當這種贊揚遭到中國人拒絕時, 美國人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個錯誤的判斷, 他們之間跨文化的接觸很可能是以一場交流失敗而告終。在送禮物時, 中國人常謙虛說: “Here?蒺s something little for you, it?蒺s not good”不太了解中國文化的外籍人士自然不知道這是“謙虛”的說法, 他們會很納悶為什么要送一件自己認為“not very good”的小禮物給別人。因此, 老師在教學中, 應教會學生當聽到英美人士贊揚時, 可以用:“Thank you.”來回答。
5.打電話。打電話的對話, 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規(guī)則。比方說英國英語里私人打電話的模式一般為:①電話鈴響。②接電話者自報電話號碼。③打電話者要求與某人通話。這樣能讓對方明白有無掛錯, 這種接電話的人, 大多屬于“紳士階層”或“文明社會”。教師在教學中要提醒學生用以下常用語:“This is ××× speaking.”“Is that ×××speaking?”
三、中學英語教學應該重視跨文化交際的教學
筆者認為除了用上述的方法外,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英文電影、電視、錄像; 還可以請外籍教師到校任教, 鼓勵學生與native speaker面對面交談, 讓外籍教師把自己在中國親身體會到的跨文化交際中的障礙告訴學生。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 又豐富了學習形式, 使學生更順利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 就是為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大面積地、全面地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既是中國國民經濟發(fā)展的迫切需要, 同時也是跨世紀中學英語教學的一項緊迫任務。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 需要我們正確認識到跨文化交際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應引起廣大中學英語教師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