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彩的課堂會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求新知的欲望,而科學設置教學情境和靈活巧妙地設置問題是對高效課堂至關重要的支撐。而這二者貫穿于整個思想品德教學的過程,是一堂思想品德課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靈魂,也是衡量思想品德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參照。
【關鍵詞】情境 問題設置 課堂實效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063-01
“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薄獊喞锸慷嗟?/p>
精彩的課堂會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求新知的欲望,而科學設置教學情境和靈活巧妙地設置問題是對此至關重要的支撐??茖W的教學情境的設置能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fā)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從而實現(xiàn)有效教學;而巧妙的問題設置則可以為學生開啟一扇智慧思維的大門,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思考,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這二者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堂課有效教學的靈魂,也是衡量思想品德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參照。下面,我將就這兩個主題有效結合在課堂中的實際應用,談談自己的些許體會和看法。
一、通過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在問題中“遐想”
知識來源于生活,通過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會從生活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讓生命之花綻放》一課中的知識點“體會生命價值,認識到實現(xiàn)人生意義應當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做起”時,我首先選取了學生們所熟悉的明星——俞灝明的成長故事, 2007年,俞灝明憑借極富特色的嗓音、時尚陽光的外形、獨特的個性魅力從“快樂男聲”的比賽中脫穎而出,從此開始了他的演藝生涯。他努力、積極、上進,在事業(yè)不斷進步時,他還不忘默默資助了幾位山區(qū)的孩子,幫助他們重返校園。以這樣的故事作為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探究:俞灝明是怎樣實現(xiàn)自己的成長之路的?給你什么啟示?接著,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燒傷事件”——正當他的事業(yè)如日中天,傳來一個噩耗,俞灝明在上海拍攝電視劇中的一場爆破戲時被燒傷,爆炸時俞灝明用身體保護了別人,自己則傷勢嚴重。至此,俞灝明從人們的視線中淡出。借此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如果你是俞灝明,你該怎么面對這一切呢?學生的做法和看法各種各樣。接著,我再繼續(xù)播放俞灝明800天后復出,在《天天向上》欄目中,首次面對公眾談燒傷事件。除了談到感謝粉絲外,更透露他將投身到“烙印”天使的公益事業(yè)中,為燒傷人群盡一份力,他還為此專門建立了一個網(wǎng)站,讓有愛心的人士可以通過網(wǎng)站進行捐款。通過“俞灝明的人生歷程,你獲得了什么感悟”的問題來引發(fā)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并以俞灝明演唱的歌曲《其實我還好》作為背景音樂。通過偶像的實例,讓學生看到其光鮮外表的同時,更看到他在遭受挫折時,能夠勇敢面對,甘愿為他人付出,這正是人生價值的體現(xiàn)。案例貼近生活,能觸動學生心弦,更實現(xiàn)了本課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
二、通過設置情境沖突,讓學生在問題中“明理”
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沖突和思維碰撞中學會思考和選擇。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維護我們的人格尊嚴》一課時,我通過出示情境:某市一家海鮮店的老板,以為保證食品安全衛(wèi)生、防止頭發(fā)掉進菜里為由,要求男員工必須剃光頭,否則將被扣發(fā)一部分工資。設置問題:“員工是選擇剃光頭,還是堅持不剃光頭?”讓學生在“尊嚴”和“飯碗”兩種沖突之間選擇,激烈交鋒,經(jīng)過一番辯論和思想斗爭后,尊嚴顯勝,他們達成了一致的意見,于是繼續(xù)追問:“那么,不愿剃光頭的員工對于老板的要求,是公了還是私了?”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維權意識。通過這種情境沖突,讓學生充分的辯論,思維不斷的碰撞,互相啟發(fā)思考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到公民的人格是平等的,權利和義務是一致的,體會依法維權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于無聲中提升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
三、通過懸疑式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感悟中“升華”
夸美紐斯說過:“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fā)起來。”因此,在學習人教版《責任對于你我他》時,我引用了一個真實的事例——最美司機吳斌《安全停車的1分16秒》。學生聽完事例后唏噓一片,有的學生甚至眼泛淚花,班級頓時安靜下來,我知道這個故事已經(jīng)引起了學生的共鳴,此時,我適時提問:“吳斌被鐵胚砸中,忍著劇痛完成了什么安全停車措施?完成這些措施后,他做了什么?”讓學生再認一次故事,并進一步提問:“你怎樣評價吳斌的行為?”學生有感而發(fā),我則繼續(xù)追問“為什么人們會記住‘吳斌’這個普通的名字?”通過這種對情境設置層層遞進的懸疑式設問的方式,使得“責任”深深印入學生腦海,關于“責任”的知識點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學生的認識中,從而讓學生在感動的同時,感悟“承擔責任是做人的原則”這一道理,并樹立了社會正能量的榜樣作用。
四、設置的情境目的性要明確,讓學生在問題中“慎思”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因此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該遵循教學的目標要求,而問題的設置也應該要符合教學的價值取向,這二者都是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服務的。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自我新形象》一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自身,是自我的探尋與澄清的過程。據(jù)此,在課前,我首先私下了解學生們所喜歡的一些偶像明星,然后在授課時通過多媒體呈現(xiàn)一組明星圖片,并設問:“這些明星你最喜歡哪個?為什么?”這是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課堂討論氣氛熱烈,學生各個躍躍欲試。接著,組織學生討論:“你所喜歡的明星是不是只有優(yōu)點,沒有缺點呢?”學生進一步探討:“明星的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哪些方面不值得我們花太多精力?為什么?”通過這種導向明確的情境和問題的設置,讓學生認識到各行各業(yè)都有值得自己崇拜的人,而即使是明星,他們也有缺點和不足,我們自身也是如此,所以說人無完人,不要盲目崇拜,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學會一分為二地看人看事。
五、設置開放式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探究中提高思維能力
蕭伯納說:“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我們每人仍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人就有了兩種思想?!蓖ㄟ^創(chuàng)設開放的問題情境,能促使學生全面觀察,深入思考問題,并用學生各自獨特的思考角度和方式去探索、發(fā)現(xiàn)和歸納問題,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又有利于學生思維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例如:學習九年級《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這一課時,在課堂的最后,我設計了兩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說說身邊與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背道而馳的想象”、“你打算怎樣從自身做起”,這樣的話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學生積極性被調(diào)動,思維可以充分拓展,結論讓人驚喜,各種各樣,各方各面。通過讓學生列舉與保護環(huán)境不和諧的現(xiàn)象,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緊迫性和艱巨性,從而增強環(huán)保觀念和意識;而讓學生說說打算怎樣做,則可以起到引導學生養(yǎng)成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好習慣的作用。
情境是問題的載體,思維是問題的核心,“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情境教學和問題設置在教學的具體運用中形式多樣,靈活多變,只要心存探索之心,我相信,將會有更多喜人的發(fā)現(xiàn)。當然,無論是問題情境還是情境問題的設置,都是以提高課堂時效性、增加學生學習興趣、鍛造學生思維品質(zhì)為主旨的,因此,我們要充滿“情境和問題意識”,通過設計科學的情境和巧妙的問題,提升課堂品質(zhì),努力實現(xiàn)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德吉卓嘎,思想品德課中情境教學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成才之路》2009年26期
[2]嚴瑞清,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情境設計的幾點體會,《學知報》2012年第13期
[3] 應萬松,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問題情境的有效性設計,《讀與寫》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