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溫州方言的詞匯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本文試從歷時的觀點,根據(jù)李如龍先生的方言特征詞理論將溫州方言詞匯分為三種類別:變異詞、承傳詞和創(chuàng)新詞。變異詞是在傳承前代詞語之后詞義、用法、構(gòu)造等方面發(fā)生變化的方言詞;創(chuàng)新詞是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溫州人根據(jù)自身交際的需要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詞;承傳詞是古代漢語直接傳承下來的詞語,它們在語義、詞形、詞語的語法功能、詞語的用法等方面沒有發(fā)生明顯或較大變化。
關(guān)鍵詞:溫州方言 特征詞 類別
一、引言
溫州地處浙江南部,在地域上屬于吳語區(qū),但溫州方言與蘇州、杭州等地的方言相差甚遠。溫州離閩臺很近,但語言又與福建話大相徑庭。溫州話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地域性。長期以來,方言的研究著重于語音,李如龍認為不同方言之間不僅有不同的語音特征,還有不同的詞匯特征。在《論漢語方言特征詞》一文中,李如龍將方言特征詞界定為“一定地域里一定批量的,區(qū)內(nèi)大體一致,區(qū)外相對殊異的方言詞” [3](P112),并用歷時的觀點將方言特征詞分為三個類別:變異詞、承傳詞、創(chuàng)新詞。筆者是土生土長的溫州人,以自身對溫州方言的了解為基礎(chǔ),根據(jù)“漢語方言特征詞”理論,以李榮先生主編的《溫州方言詞典》作為研究的基本材料,通過方言調(diào)查、比較以及參考沈克成先生和沈迦先生聯(lián)合撰寫的《溫州話》中列出的溫州方言特征詞,得出一部分溫州方言特征詞。本文試用李如龍先生提出的方言特征詞理論對溫州方言特征詞進行分析。
二、變異詞
李如龍先生認為“變異詞是在傳承前代語詞之后意義或用法發(fā)生了較大變異的方言詞”[3](P123)。因此,變異詞首先是在傳承前代詞語的基礎(chǔ)上,在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詞義、用法、構(gòu)造上發(fā)生較大變化的方言詞。
(一)詞義變化
1.詞義擴大
在歷史變遷的過程中,有些方言特征詞不但傳承了它們在古代漢語中的含義,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且新的含義與原來的意義之間又存在聯(lián)系,多為直接引申而來。如“坍”“扎”“抽”。
坍:在古意中有“倒塌,崩壞” [4](第二卷下P1058)的意思,在溫州方言中引申為“精神委頓”的意思。如“該事干干起吃力兮,人貌著坍落一色”,意思是這件事情干起來很吃力,干完之后讓人感覺精神委頓。
扎:在《漢語大詞典》里,“紥”同“紮”,在古意中有“纏束,結(jié)扎”[4](第九卷下P776)的意思,后在溫州方言中發(fā)展出“堅持”的義項。如:“該人扎牢恁講,我阿冇辦法”,意思是這個人堅持這么說,我也沒有辦法。
抽:在古意中有“拉,拔”[4](第六卷上P452)的意思,后在溫州方言中發(fā)展出“故意推脫”的義項。如:“叫渠做事干,渠會抽起個”,意思是叫他辦事,他會故意推脫的。
1.詞義縮小
在時代變遷的過程中,有些方言特征詞繼承了原來的意思,但詞義縮小,用法有所減少。如“骹”“事”。
骹:指小腿,也指手腕或腳腕。古代車輻同輪牙相連接的較細的一端也稱為“骹”。[4](第十二卷上P406)但溫州方言中的“骹”僅僅指螯,甲殼動物或眼鏡之類器物的腳。如:“江蟹骹”“眼鏡骹”“骹”的詞義在溫州方言中詞義有所縮小。
事:“事”在古漢語中有“官職,職業(yè),事情”義[4](第一卷P544),如《論語》:敏于事而慎于言。[16](P30)在溫州方言中,“事”不能單獨使用,只有與“干”一起使用,才表示“事情”義。如:“等廠里事干不忙爻,一定走你啦嬉?!薄笆隆痹跍刂莘窖灾邢鄬τ诠艥h語中可單獨表示“事情”義,詞義有所縮小。
1.詞義轉(zhuǎn)移
漢語在歷史演變的過程中,詞義發(fā)生一定程度的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引申義與本義存在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是古義直接或間接的引申。如:“吱”“雀躍”。
吱:“吱”在古漢語中是象聲詞,形容某些尖細的聲音。而溫州人則將“糊狀的東西從小孔或小縫滲出或擠出來”稱作“吱”。如:“個老人客油沃壯,肚上油阿快吱出爻”,意思是這個中年婦女太胖了,肚子上的油肚快滲出來了?!爸ā痹跍刂莘窖灾杏晒艥h語中的象聲詞演變?yōu)椤昂隣畹臇|西滲出、擠出”義,在詞義上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
雀躍:在古代漢語中,“雀躍”有兩種語義:①如雀之跳躍,表示歡欣之極。《莊子·在宥》:鴻蒙拊脾雀躍不輟,對云將曰:“游!”[9](P308)②形容勇于任事。《舊唐書》:寬夫雀躍,廷老鴻軒。姚、盧啟奏,君子之言。[10](P4093)在溫州方言中,“雀躍”屬貶義詞,指女子風騷,輕浮,不穩(wěn)重。如:“該個院主兒雀躍顯個,著逮渠搝來當新婦,直頭用不著”,意思是這個年輕女子很輕浮,要是娶她當媳婦,絕對不可以。
(二)語法功能變化
詞語的語法功能發(fā)生了變化,即詞性或充當?shù)恼Z法成分等發(fā)生了變化。
執(zhí):“執(zhí)”在古漢語中可作動詞、名詞和介詞。《左傳》:莊公死,已葬,祭仲將往省于留,涂出于宋,宋人執(zhí)之,謂之曰:“為我出忽而立突?!盵11](P81)這里的“執(zhí)”作動詞,表示“捉拿、拘捕”的意思。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怡然敬父執(zhí),問我來何方。[12](P117)這里的“執(zhí)”作名詞,表示“好友、至交”義。北宋張君房編的《云笈七簽》:有能體其道,用其名,執(zhí)古以御今,致理如反掌耳。[13](P5)這里的“執(zhí)”作介詞,相當于“用”“憑”。在溫州方言中,“執(zhí)”既可以作動詞也可以作形容詞,作形容詞時表示“固執(zhí),堅持”義。如:“個人執(zhí)顯執(zhí)。”“執(zhí)牢鐵堅,九頭牛也拔不動。”
闖:“闖”在古漢語中只作動詞?!度辶滞馐贰罚骸安湃ゲ坏絻蓚€時候,只聽得一片聲的鑼響,三匹馬闖將來?!盵5](P20)在溫州方言中,“闖”由單純的動詞變成了兼具動詞和形容詞兩種詞性。如:“你做事干恁闖,遲早出事干”,意思是“你做事情這么魯莽,早晚會惹麻煩”。這里的“闖”表示“行動魯莽”?!霸撛褐鲀褐鹫骊J”,意思是這個年輕女孩子穿著真暴露。這里的“闖”指“服裝太暴露”。
聽講:“聽講”在古漢語中作動詞。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劉尹與桓宣武共聽講禮記?!盵8](P110)表示“聽人講授”。溫州人則把“聽從長輩或上級領(lǐng)導的話”形容為“聽講”。如:“個娒娒聽講顯,蠻好的”,意思是這個小孩子很聽話,蠻好的。
(三)構(gòu)詞法變化
詞語構(gòu)造發(fā)生變化指的是方言詞對古漢語中的詞匯進行改造,但基本上還可以看出這個詞語在古漢語中的原貌,今義與古義保持一致。
邋里邋遢:“邋遢”是連綿詞,意謂不謹事,不整潔,也指鄙猥糊涂。溫州人將這個詞演變成“邋里邋遢”。“里”是襯詞,表示強調(diào)。如:“個老頭平時生活不講究,妝起邋里邋遢恁”,意思是“這個老頭平時生活不講究,弄得很不整潔”。
赤膊裸:“赤膊”在古漢語中表示“裸露上身”的意思。如:《水滸傳》第二十七回:“那婦人一頭說,一面先脫去了綠紗衫兒,解下了紅絹裙子,赤膊著便來把武松輕輕提將起來?!盵14](P215)在溫州方言中常常使用“赤膊裸”一詞?!奥恪痹谶@里只強調(diào)裸露的狀態(tài),去掉之后依然與古義保持一致。如:“你恁赤膊裸,會凍著個”,意思是“你赤裸著上身會著涼的”。
嚴正色:“嚴正”在古漢語中表示“嚴肅、正當、正直”義。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王大司馬母魏夫人,性甚嚴正。[15](P10)溫州人將這個詞演變成“嚴正色”,這里的“色”強調(diào)的是“嚴正的神色”,去掉之后與古義保持一致。如:“渠做人嚴正色顯個”,意思是他為人很正直。
上述前兩種情況,存在著一定的交叉情形,有些詞語既屬于第一種情況又屬于第二種情況。如“執(zhí)”“闖”“聽講”詞性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詞義也隨著擴大。實際上,詞性的改變往往會帶來詞義變化。
三、創(chuàng)新詞
李如龍認為“創(chuàng)新詞是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各方言區(qū)根據(jù)交際的需要創(chuàng)造的方言詞匯?!盵3](P123)溫州方言中的創(chuàng)新詞是溫州人民在交際過程中形成的智慧的結(jié)晶,為使得語言表達得生動準確,溫州人結(jié)合自身的地域特點,造了很多方言詞。由于溫州地處沿海,大海影響著溫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溫州人的生活與海息息相關(guān)。因此,溫州方言詞匯里面往往有與船或海鮮等相關(guān)的字眼。如“舢板蕩”“趕潮船”“蟹汁醬”“蟹爬恁”等。
舢板蕩:形容緩慢而左右搖擺的步態(tài)。“舢板”實際上是一種小船,小船在海面上隨著波濤蕩漾,左右搖擺。溫州人將人走路緩慢而左右搖擺的步態(tài)形象地稱為“舢板蕩”。如:“你走路走起舢板蕩恁,酒喝底阿”,意思是“你走起路來左右搖擺,喝酒了嗎?”
趕潮船:意為“趕時間”。生活在沿海地區(qū)的人會在潮落的時候搭乘趕潮船去采集海產(chǎn)品。船開到2至4公里外的海面上,退潮之后就可到海灘上去挖海產(chǎn)品??亢3院5臏刂萑巳绻s不上潮落就沒有食物,因此溫州人用“趕潮船”來表示很緊急。如:“你恁急,趕潮船阿”,意思是你這么急,趕潮船去嗎?
蟹汁醬:亦作“蟹汁八醬”,表示“亂七八糟”的意思。在處理活螃蟹時,螃蟹的汁水很容易四處飛濺。因此,溫州人用“蟹汁醬”或“蟹汁八醬”表示“亂七八糟”義。如:“桌上攤起蟹汁醬恁”,意思是“桌子上弄得亂七八糟”。
蟹爬恁:“形容字寫得零亂難看”。螃蟹是溫州人餐桌上很常見的美食,螃蟹有八條腿,活螃蟹在地上爬來爬去,八條腿跟著移動,顯得很零亂。溫州人形象地將寫得很難看的字形容為“蟹爬恁”,如:“字眼寫起蟹爬恁”,意思是“字寫得很難看”。
正因為溫州人在社會生活中根據(jù)自身交際需要“創(chuàng)造”新詞,才使溫州方言保持著一種與眾不同的活力,這便是相對于其他地區(qū)方言創(chuàng)新的地方,因“創(chuàng)”而“新”。
四、承傳詞
李如龍認為“所謂承傳詞是古代漢語直接傳承下來的,其中又包含著自古代通語傳承下來的和古方言傳承下來的兩種”[3](P121)。它們在語義、詞形、詞語的語法功能、詞語的用法等方面沒有發(fā)生明顯或較大變化。
帶挈:溫州人常用“帶挈”一詞來表示照顧,提攜,帶領(lǐng)的意思。如:“我若車買來,帶挈你趁車阿便俫”,意思是如果我買了車,你乘車也就方便多了。“帶挈”一詞是承傳詞在清代吳敬梓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儒林外史》可以找到佐證:“如今不知因我積了甚么德,帶挈你中了個相公,我所以帶個酒來賀你?!盵5](P19)
樣范:“樣范”一詞在溫州方言中表示“模樣、式樣”義。如:“該雙皮鞋樣范蠻好個”,意思是這雙皮鞋的款式挺好的。在《西游記》第三十三回中這樣寫道:那伶俐蟲接在手,看了道:“師父,你這葫蘆長大,有樣范,好看,卻只是不中用?!盵6](P227)這里的“樣范”是樣式的意思。
收梢:溫州人在表示“收場,結(jié)束”義時是常使用“收梢”這個詞。如:“覅逮該起事干妝起大,對方道歉罷,你俫阿就收梢吧”,意思是“不要把這件事情搞大,對方已經(jīng)道歉了,你們也就收場吧?!眳酋氯恕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四十六回:“一路說來,都是正事,忽然說這么一句收梢,倒象唱戲的好好一出正戲,卻借著科諢下場,格外見精神呢?!盵7](421)
閡:表示“阻礙”。如:“柜格開不開,底面有物事閡牢?!睖刂萑艘舶岩粋€人反對另一個人的話稱作“閡”,如“我閡渠兩句,渠就不爽起”,意思是我反駁了他兩句,他就不開心了。劉義慶《世說新語》:“夷甫晨起,見錢閡行,呼婢曰:‘舉卻阿堵物’?!盵8](P486)“閡”這個詞歷經(jīng)千年,依然活躍于溫州方言中。
五、結(jié)語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從以上對溫州方言特征詞的歷時研究和分析,我們看到了溫州方言中的冰山一角。實際上,溫州方言具有鮮明的語言特征,也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沈克成,沈迦.溫州話[M].寧波:寧波出版社,2013.
[2]游汝杰,楊乾明.溫州方言詞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8.
[3]李如龍.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1.
[4]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M].上
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1.
[5][清]吳敬梓.儒林外史[M].北京:中華書局,2009.
[6][明]吳承恩.西游記[M].長沙:岳麓書社,2004.
[7][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M].張友鶴校注.北京:人民
文學出版社,2000.
[8][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M].[南朝梁]劉孝標校注.北京:中
華書局,2011.
[9]陳鼓應(yīng).莊子今注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2009.
[10][后晉]劉昫等.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1]劉尚慈.春秋公羊傳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2.
[12]張忠綱.杜甫詩選[M].北京:中華書局,2005.
[13][宋]張君房.云笈七簽[M].蔣力生等校注.北京:華夏出版社,
1996.
[14][明]施耐庵,羅貫中.水滸全傳[M].長沙:岳麓書院,2001.
[15][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M].檀作文譯注.北京:中華書局,
2007.
[16]楊樹達.論語疏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張云云 胡曉玲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