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河南臨潁方言的聲韻調(diào)系統(tǒng)做了比較全面細致的分析,以期客觀描述臨潁方言的語音特點
關(guān)鍵詞:臨潁方言 聲韻調(diào) 語音特點
臨潁縣位于河南省中部,地處北緯33°43′~33°59′,東經(jīng)113°43′~114°09′,為漯河市北部門戶。東接鄢陵、西華,西連襄城,南靠郾城,北依許昌,西南以舞陽為鄰。南北長30公里,東西寬38公里,總面積821平方公里。2000年,臨潁縣轄9鎮(zhèn)6鄉(xiāng)。根據(jù)第五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全縣總?cè)丝?32427人。
臨潁方言屬于中原官話南魯片,內(nèi)部差異不大,本文記錄的是巨陵鎮(zhèn)婁莊村一帶方言。主要發(fā)音合作人為:梁偉超,男,1965年9月,初中文化,農(nóng)民;閆玉明,女,1968年3月,初中文化,農(nóng)民。記音用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方言調(diào)查字表》。
一、聲母及其語音特點
臨潁方言有23個聲母(包括零聲母),排列如下:
p 不別補布p? 趴盤披怕m 媽磨米命f 飛肥諷費
t 端奪懂鄧t? 通同腿痛n 怒難你女 l 掄連懶論
ts 精節(jié)井靜ts? 清蔥秋醋 s 修灑色宿
t? 招炸爪中t?? 昌潮逞沖 ? 書神水扇? 日熱忍認
? 經(jīng)結(jié)景鏡?? 輕窮丘去 ? 休急假近
k 哥格給貴k? 空狂孔抗 x 喝紅好橫? 牛硬岸鏊
? 溫言演遠
臨潁方言聲母的語音特點:
1.雙唇音發(fā)音時,雙唇比普通話發(fā)音更緊張,聽起來更生硬。
2.臨潁方言聲母[n]有兩個變體。和開口呼、合口呼韻母相拼時,實際音值是舌尖前鼻音[n],如:難[nan53]、農(nóng)[nu??53]等;和齊齒呼、合口呼相拼時,實際音值是舌面前鼻音[?],如:你[?i44]、女[?y44]等。
3.唇齒擦音[f]可以和韻母[i]相拼。這些字一部分來源于中古蟹攝合口廢韻的非組字,如:廢[fi31]、肺[fi31]等;另一部分來源于中古止攝合口三等微韻的非組字,如:肥[fi53]、費[fi31]等。
4.普通話零聲母音節(jié)開口呼聲母在臨潁方言中多為舌根濁擦音聲母[?]。這些字主要來源于中古零聲母開口呼影母字和部分零聲母開口呼疑母字,如:鵝[??53]、阿[??24]膠、鏊[?au31]、奧[?au31]、偶[??u44]、漚[??u31]、牛[??u53]、暗[?an31]、岸[?an31]、硬[???31]等。聲母[?]與齊齒、合口、撮口呼零聲母音節(jié)呈互補分布。
5.有三套整齊相配的塞擦音和擦音,即:z[ts]、c[ts?]、s[s]—zh [t?]、ch[t??]、sh[?]—j[?]、q[??]、x[?]整齊配套,這和普通話一致。
6.分尖團。精組和見曉組在今細音前有區(qū)別。如:精[tsi?24]≠經(jīng)[?i?24];秋[ts?i?u24]≠丘[??i?u24];齊[ts?i53]≠旗[??i53];修[tsi?u24]≠休?i?u24]。
7.臨潁方言舌根音聲母[k]、[k?]和韻母[?]相拼時,舌位稍靠前,實際音值為舌面中的[c]、[c?]。如:該[c?24]、客[c??24]、刻[c??24]、咳[c??53]等。
二、韻母及其語音特點
臨潁方言有42個基本韻母(兒化韻除外),排列如下:
? 資詞死四i 衣級騎比u 古苦戶富y 舉局娶慮
? 支池使是?? 熱舌車賒
? 巴爬馬發(fā)i? 家掐牙霞u? 掛夸花抓
o 招婆簸磨
? 哥河可車 u? 郭我說課y? 藥腳學確
? 栽色刻客i? 姐切節(jié)些u? 國或y? 缺月雪撅
ai 海鈣來帶iai 介鞋屆械uai 乖快拽帥
ei 背賠美累 uei 灰歸虧稅
au 飽炮草少iau 笑交橋表
?u 口后狗扣i?u 酒流有求
an 干砍寒班i?n 煙尖邊電uan 官款算賺y?n 卷全園軒
?n 跟狠奔盆in 音親信賓u?n 滾坤村準yn 暈云軍群
a? 幫胖扛剛ia? 將強想梁ua? 逛狂裝床
?? 風撐更坑i? 應并平聽u?? 翁甕紅空y? 兇窮榮用
? 兒而耳二
臨潁方言韻母的語音特點:
1.韻母[o]發(fā)音時雙唇不像普通話那么圓,稍微有點舒展,但不像[?]。
2.普通話中韻母[?]與聲母[t?]、[t??]、[?]、[?]相拼的字,在臨潁方言中韻母一律變成了[??],其中主要元音是[?],[?]是韻尾。這些字主要來源于中古假攝開口三等麻韻的章組字和日母字,如:遮[t???24]、車[t????24]、蛇[???53]、扯[t????44]、射[???31]、惹[???44]等;還有一部分來源于中古山攝開口三等薛韻入聲的知、章組字和日母字,如:哲[t???24]、撤[t????31]、折[???53]、舌[???53]、熱[???24]等。
3.普通話中韻母[y?]和聲母[?]、[??]、[?]相拼的字以及韻母是[iau]的零聲母字,在臨潁方言中,韻母基本上都變成了[y?]。這些字在中古都是入聲字,主要來源于中古宕攝開口三等藥韻精組、見組和影喻母字,如:雀、鵲、嚼、削、腳、卻、約、藥等;還有一部分來源于中古江攝開口二等覺韻的見組、匣母字,如:確、學等。
4.臨潁方言有普通話沒有的[?]韻。[?]韻來源比較復雜,主要來源于中古曾攝開口一等德韻、梗攝開口二等陌韻、梗攝開口二等麥韻,如:得[t?24]、塞[s?24]、刻[k??24]、黑[x?24]、百[p?24]、拆[t???24]、窄[t??24]、客[k??24]、麥[m?24]、摘[t??24]、冊[t???24]、隔[k?24]、核[x?53]等,這些字基本上都是中古入聲字。其他[?]韻字在中古韻攝中零星分布,分別有蟹攝開口一等咍韻的端、精、見組字,如:胎[t??24]、災[??24]、腮[s?24]、該[k?24]、開[k??24]等;蟹攝開口一等皆韻的影母字,如:挨[?];蟹攝開口二等佳韻的莊組字,如:差[t??24]、篩[??24]等;咸攝開口二等陷韻,如:站[t??31];深攝開口三等緝韻,如:澀[??24]。
5.讀[u?]的字數(shù)量較少,在中古是入聲字,來源于曾攝合口一等德韻,如:國[ku?24]、或[xu?31]。
6.[iai]中古蟹攝開口二等皆韻和佳韻的見母、匣母字,如:介[?iai31]、屆[?iai31]、械[?iai31]、解[?iai44]、鞋[?iai53]等。
7.普通話的卷舌韻母[?],在臨潁方言中讀作聲化韻[?],它主要來源于中古止攝開口三等支韻、脂韻和之韻的日母字,如:兒[??53]、爾[??44]、二[??31]、貳[??31]、耳[??24]等。
三、聲調(diào)及其語音特點
臨潁方言聲調(diào)有4個調(diào)類(除輕聲):
陰平[]24 高開婚竹曲黑割缺歇月
陽平[]53 窮寒鵝陳神娘床徐局合
上聲[?]44 古口好五展丑手女紙染
去聲[]31 蓋抗?jié)h共害岸近厚帳助
臨潁方言聲調(diào)的語音特點:
1.平分陰陽。中古清聲母陰平聲字在臨潁話里還是陰平,如:高[kau24]、開[kh?24]、婚[xu?n24];中古全濁和次濁聲母陽平字在臨潁話里還是陽平,如:窮[?hy?53]、寒[xan53]、鵝[??53]。
2.濁上歸去。中古清聲母上聲字和次濁聲母上聲字在臨潁方言里仍是上聲,如:古[ku44]、五[?u44];而全濁聲母上聲字在臨潁方言里都歸并到了去聲,如:近[?in31]、厚[x?u31]。
3.去聲不分陰陽,中古去聲字在臨潁話里仍是去聲。
4.入派二聲。和大多數(shù)中原官話一樣,臨潁方言今天已經(jīng)沒有入聲字。古入聲字今大多分派到陰平、陽平兩調(diào)。其中古清聲母和古次濁聲母入聲字今歸陰平(極少數(shù)讀陽平、上聲、去聲),如:曲[??y24]、月[?y?24];古全濁聲母讀陽平,如:局[?y53]、合[x?53]。普通話則是入派三聲。古全濁聲母讀陽平,古次濁聲母讀去聲,古清聲母派入四聲。
參考文獻:
[1]臨潁縣志編纂委員會編.臨潁縣志[Z].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1~6.
[2]賀巍.中原官話分區(qū)(稿)[J].方言,2005,(2).
[3]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編.方言調(diào)查字表(修訂本)[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梁小信 河南開封 河南大學文學院 47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