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新的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落實,要求廣大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升教學專業(yè)水平,從而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在這樣的要求下,反思性教學就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將反思性教學運用于備課、上課,課后還要反思,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提高綜合素質。
關鍵詞: 反思性教學 高中歷史 實踐應用
受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的影響,我國大部分高中歷史教師還是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仍然“填鴨式”地教學,讓學生機械記憶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違背了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相當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歷史教學讓學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人類社會發(fā)展歷程,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yǎng)個性,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反思性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開展有利于鍛煉學生思維,提高他們對歷史的興趣,讓他們在歷史學習中得到提高。
一、歷史反思性教學的含義和依據(jù)
(一)歷史反思性教學的含義。
歷史反思性教學是指將反思性教學中的理論知識與歷史學科中的專業(yè)特性相結合進行的教學活動。
(二)歷史反思性教學的依據(jù)。
首先,歷史是一門獨具特色的學科,這門學科的繼承性很強,我們可以通過分析過去的歷史吸取經驗教訓,從而對未來有指引作用。在高中歷史課程中開展反思性教學,培養(yǎng)學生反思性思維,從而提高他們的歷史思維能力。其次,新課程改革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反思性的教學運用在高中歷史課堂中,能夠讓學生通過學習歷史使身心得到全面發(fā)展,從而提高綜合素質。
二、反思性教學在高中歷史課程中的運用
(一)備課時的反思。
對于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來說,備課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因為在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備課是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質量直接決定整堂課的教學效果。
所謂備課,并不是簡單地熟悉上課內容,而是要對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時間安排、教學手段等進行合理思考、預測和修正。新的課程標準的實施對高中歷史教學有了新的要求,例如在講解《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這一節(jié)時,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了解什么是“資本主義萌芽”,并掌握其概念。這些都是在舊的課程標準中沒有的,也是我們在之前的課程當中沒有重視的。教師備課時必須通過翻查資料對這部分的內容進行補充,而在這一過程中利用反思性教學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為如果對找到的資料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那么學生是無法真正掌握資本主義萌芽在古代的中國發(fā)展緩慢的原因的。備課時,教師要認真反思這堂課到底要學生掌握什么,在他們掌握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怎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從他們的角度思考或反思,才能找到教學的突破點。只有這樣,才能將課備好,才能把課上好,才能真正保證教學質量。
(三)課堂上的反思。
反思性的教學存在于教學課堂上。教師在上課時,要時刻注意對教學的環(huán)境、教學的過程、教學的態(tài)度和教學的方法等方面進行及時反思,一旦課堂上出現(xiàn)了問題,就要及時調整,保證上課效果。高中歷史中的有些內容是較為枯燥的,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對于文科生來說,歷史學習很重要,教師要掌握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把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將知識由淺入深地講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重點,再進行更深一層的講解。比如在講解《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式》一節(jié)時,教師不用急于讓學生掌握什么是中央集權制度,可以從學生學過的成語入手,比如臥薪嘗膽、破釜沉舟、一字千金、指鹿為馬等,讓他們熟悉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環(huán)境,“回到”秦朝,從而更容易理解為什么那時要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四)課堂后的反思。
這一反思環(huán)節(jié)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很大幫助。由于高中歷史每周只有兩節(jié)課,但是需要講授的內容比較多,因此每堂課后教師都要反思學生是否將知識真正吸收了。比如教學《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這一節(jié)時,教師在上完課后要反思學生是否了解了明朝廢丞相、設內閣的原因,是否認識到了清朝設置軍機處標準是什么,給更重要的是他們是否真正掌握了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整個中國的發(fā)展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這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這樣反思,教師對于教學內容才能有更深入的把握,才能在課堂上做到有的放矢,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知識。
三、結語
反思性教學運用于高中歷史課程中很有必要。歷史教師要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對歷史教學進行反思,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能找到教學中的不足,讓教學更有針對性。在高中歷史課程中采用反思性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歷史思維,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保證歷史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澎.高中歷史反思性教學在新課改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教師版),2011,(4):66.
[2]辛霖燦.高中歷史課程反思性教學探索[J].成功(教育版),2012,(18):129.
[3]胡文玲.探析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反思性教學實踐措施[J].學園:教育科研,2012,(2):103-103.
[4]吳芳.高中歷史課程如何展開反思性教學的探索[J].文理導航(上旬),2013,(12):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