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自主學習能力需要興趣引領和問題激發(f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能夠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文章就初中歷史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有效運用方式進行分析,以期能夠通過問題教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 問題引導 互動探討 初中歷史教學 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主要以問題為載體,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問題答疑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問題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能夠有效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的缺點和不足之處,營造生動、開放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氛圍。那么,問題教學法如何開展呢?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有效運用策略
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靈活設計情境問題、梯度問題、開放問題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思考興趣,提升學生的問題探索能力,營造互動型的歷史教學氛圍。
(一)設計情境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思考興趣。
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實踐家、理論家瓦西里·亞力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教育要使你的學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東西,使他們面臨著問題。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一點,就是成功了一‘半’?!币恍┙處煏J為學生沒有問題就是證明課堂教學是有效的,實則不然。學生有問題,則證明學生通過認真聽講,產(chǎn)生了一定見解,而疑問就是學生對知識的認識不斷升華的過程。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教學內(nèi)容相結(jié)合,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夠在情境當中,產(chǎn)生問題或者想法。如在《原始的農(nóng)耕生活》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問題研究小組,比如“山頂洞人研究小組”、“河姆渡人研究小組”、“半坡居民研究小組”,等等,每個小組的成員要在他們所代表研究小組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山頂洞人”等人的生活習慣、工具的類型、居住條件、食物來源等內(nèi)容,使每位學生都在其中有明確角色和研究的目標,在充分激發(fā)學生問題思考興趣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思考意識和問題自主解答能力。
(二)設計梯度問題,提升學生的問題探索能力。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梯度問題,加強與學生的課堂互動,以問題引領課堂教學,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加深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提升初中歷史教學質(zhì)量。如在《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學習時,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之前,首先提問學生“有誰聽過虎門銷煙的故事?”等類似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問題回答欲望。接下來,教師可以通過“很多同學都看過有關(guān)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林則徐可謂是中國的一位大英雄。今天老師和大家講一同走入這個時期,感受當時的歷史背景”引入課題。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的進步,首先提問“林則徐是在哪一年下令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的?”等簡單的問題,隨后逐漸提升問題的難度,比如“導致鴉片戰(zhàn)爭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師夷長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等,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知識,深刻掌握歷史知識。
課堂提問需要層次,需要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的學習活動中,從而通過探討提高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獲得學習效率的提升。
(三)設計開放問題,發(fā)展學生的問題思維能力。
在問題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將現(xiàn)實問題與歷史知識相結(jié)合,設計開放性的問題,注重課堂教學的互動型,展現(xiàn)歷史教學的價值。如在初三歷史上冊第八課《文藝復興—“人的發(fā)現(xiàn)”》這篇內(nèi)容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將課文中的歷史知識與當前社會發(fā)展趨勢相結(jié)合,提問學生“人文主義思想對當前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有什么影響?”等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意識,學生也可以通過提問“《最后的晚餐》中到底富含了什么故事?”“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這幅畫作中,‘蒙娜麗莎’是一個怎樣的人?”等質(zhì)疑,與教師進行互動,在互動和解答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歷史知識掌握能力,使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歷史。
可見,問題教學需要關(guān)注生活,需要在問題的探討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讓學生獲得理解的深入和邏輯的分析能力,獲得探究能力的增強。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問題教學法探討
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要注意留給學生更多時間和空間思考問題,發(fā)揮提問的價值和意義。
(一)實施彈性、寬松的課堂管理。
在提問過程中,首先要實施彈性、寬松的教學管理,太過緊張的氛圍無法使學生的內(nèi)心得到解放,可以實施“學生自治”、“自我教育”的方式,留給學生更多時間分析問題,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zhuǎn)變“師道尊嚴”的思想,真正走入學生中間,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對于表現(xiàn)較好的學生給予鼓勵和表演,對于自己存在的錯誤也要及時道歉并改正,營造民主而平等的教學氛圍,充分調(diào)動每一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歷史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通過問題引領課堂教學,使學生通過問題思考、問題答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互動中,感受歷史學習的樂趣,不斷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王詠梅.新課改下如何創(chuàng)新初中歷史教學.新課程(中學),2013(01).
[2]周瑩.初中歷史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教育教學論壇,2013(19).
[3]盛文彬.問題式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新課程(中旬),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