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村初中學校的英語學困生問題是基礎教育階段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制約學校均衡發(fā)展,本文結合英語教學實踐,多角度分析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有效對策,旨在為學困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轉變學困生學習英語的態(tài)度。
關鍵詞: 農村初中 英語學困生 成因分析 提高成績對策
農村初中學校生源大多來自農村,一些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會出現(xiàn)想講講不出,想聽聽不懂的現(xiàn)象,從而產生挫折感,逐漸對英語喪失信心,放棄努力,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在英語課堂上感到乏味、厭煩。筆者在農村中學從事多年英語教學工作,對提高英語學困生的學習成績進行研究并提出有效對策。
一、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內在因素。
1.學習興趣不濃。初中課程比小學課程明顯增多,有些剛上初一的學生在短時間內應付不了這么多課程,只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當然,那些本身就不喜歡英語的學生,更不重視英語,不認真學習英語。調查顯示,初一學生中18%的不喜歡學英語,初二學生中24%的不喜歡英語,初三學生中26%的不喜歡英語;68%的學生認為學英語只是為了升學考試;41.7%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有趣,超過半數(shù)的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趣味性持有疑義。
2.學習方法缺乏。英語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習方法不當勢必影響學習效果。有些學生很想學好英語,但發(fā)現(xiàn)老記不住單詞或一些語法規(guī)則,又不善于總結歸納出適合自己的方法,智力較差的學生理解及記憶能力也較差,單詞讀不準、記不牢。久而久之,新舊知識出現(xiàn)斷鏈,學習的信心就會喪失,時間長了放棄學習英語。調查顯示,初中學生中能經常制訂英語學習計劃的僅占9%,基本不制訂學習計劃的學生達64%,另外57%的學困生不知道怎樣學好英語。
(二)外在因素。
1.家庭環(huán)境的因素。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利的家庭環(huán)境會產生負面影響。這些家長在英語方面的知識幾乎是一片空白,因此學生在課堂上一些沒有學會的知識或遺漏的知識無人輔導,其他學科的作業(yè)家長可以發(fā)揮檢查的作用,而對于英語作業(yè)則無能為力。還有些家長對于英語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如語文、數(shù)學兩科。他們認為將來不用到外國去,不用和老外交流,對孩子的英語學習成績不在乎。
2.教師的因素。有些教師上課枯燥乏味、方法陳舊,引不起學生學習興趣。有些教師因為自身業(yè)務水平低,教學能力差,或工作不負責任,導致學生不喜歡上他們的課。還有些教師將那些”學困生”當做包袱,鄙視他們、放棄他們。這種做法傷害了孩子的心靈和自尊,使他們對英語更反感,更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對英語學習喪失興趣。
二、提高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成績的對策
(一)轉變教學觀念,用“三心”感化學困生。
1.用“愛心”滋潤學困生,使其重拾自信。一般來說,學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他們都渴望老師對自己“以誠相待”,因此,只有對學困生抱有誠摯的愛和平等的尊重,相信“Eevery small star has its own light”。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用“愛心”滋潤學困生;有意或無意地接近他們,關懷他們、理解他們的心情,用實際行動感召他們、支持他們,讓他們感覺到老師是真心實意關心他們,從而在教學上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2.用“細心”捕捉閃光點,使其產生學習動力。在日常教學中,對學困生的心理轉化始終以“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為支點,以積極的態(tài)度和賞識的眼光看待他們。學困生的“閃光點”是多方面的,也是微弱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細心捕捉,一經發(fā)現(xiàn),就應該及時伸出大拇指說:“Very Good!Well done!It’s wonderful!”等,用積極的暗示引導學困生不知不覺地朝正確方向發(fā)展。對課堂上表現(xiàn)活躍或回答問題有進步的學困生,我們要充滿贊賞地說出:“You did a good job!If you think you can,you can!”這樣,這些學困生在英語課上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會大大增強。
3.以“耐心”教育學困生,迎接反復挑戰(zhàn)。在農村初中學校,很多學困生都有學好英語的愿望,也曾做出過一些努力,可是英語有成百上千的單詞要記住,有上百條短語要掌握、歸納,結果很多學困生由于缺乏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剛剛燃起的學習欲望又消退了,所以教師對學困生的關心和鼓勵不應該是程序式、職業(yè)式的,而應該是交心式、朋友式的,不僅在課堂上,就是在課外對優(yōu)生和學困生一視同仁,一旦發(fā)現(xiàn)學困生有退步的苗頭就要及時找出原因,耐心教育學困生,對學困生的情況要“反復抓”、“抓反復”。
(二)激發(fā)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中國有一句老話:“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師能夠利用學生具有的這一有利條件,那它就會對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起到不小的幫助。那么教師要怎么樣利用學生的這個良好開端,怎樣在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呢?
1.教師上課時可以運用不同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教授新句型時,拋開傳統(tǒng)教育方法,以游戲的方法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容易記住所學知識。例如,教“I like to ...”這一句型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編一個自己的故事:Hi!My name is Tom.I can jump high.I like to read books.I like to play ball games.I don’t like to swim.要求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的喜好。通過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小句子,原本枯燥乏味的句型變得非常生動和有趣,從而激發(fā)學生把自己的愛好用英語表達出來的興趣。
2.運用團體合作進行教學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首先將學生分成若干組,可以將英語水平相近的學生分到一組:給水平相對高的組較難的挑戰(zhàn),給水平相對低的組較簡單的任務。因此,班級里的每一個成員都不會因為難度太大而不知所措,也不會因為難度系數(shù)太低而失去興趣。當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時,他們會感到滿足,并對學習英語產生興趣。
3.對于一些學生單詞掌握不牢的情況,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從文章中找出單詞的意思。對于一些新學的單詞和語法結構,如果學生學習之后沒有及時復習,沒有在不同文章中重復使用就會很容易忘記,但如果教師把這些新學的單詞和語法結構集中在一篇便于學生記憶的故事中,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得到大大提高。此外,教師還可以用“下位學習”(例如:教師給出英文單詞“animal”,學生通過思考寫出一系列關于水果的單詞cat,dog等)、“單詞聯(lián)想”(例如:教師給出一個英文單詞traveling,學生通過聯(lián)想寫出所有他們認為與traveling有關的英文單詞)等方法幫助學生拓展他們的詞匯量。這些方法不僅能夠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課堂外也可以自主進行練習,使英語單詞的學習變得更有趣和有效。
總之,轉化英語學困生在農村初中是一項漫長的工作,每一位教師都應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學生克服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困難,努力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那么學困生的比例就會大大減小,更多的學生會喜歡上學習英語。
參考文獻:
[1]新課程與學生評價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
[2]轉化后進生的理論與方法.知識出版社.
[3]如何培養(yǎng)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4]魯寧.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困生轉化策略[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