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尊重文本,文本里面含有很多信息,一個點就可以進行數(shù)千句的點撥。但給定的課時數(shù)有限,時間不允許,從實際看也沒必要,對文本的二度開發(fā),關鍵是就學生情況,突破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消除疑點、填補盲點、關注熱點、凸顯亮點。要回歸到小語的本位上,在字詞上、在朗讀上、在讀寫結合上下工夫;要回歸到兒童的本性上,讓孩子暢所欲言,說出童言童語、童聲童真。通過對文本和兒童的開發(fā),促進學生發(fā)展,延伸文本,發(fā)展學生,也發(fā)展我們教師自身,這才是硬道理。
一、突破,以點帶面不盲目
每篇文章都有一個題眼,找準了“題眼”,就是找到了解讀文本的關鍵、解讀文本的突破口,就會為理清解全文奠定堅實的基礎。題眼,有的就在題目上,有的落在文中某一個詞上,有的是文章中的某一句話。以題眼為突破口,帶動全文,往往能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抓住了題眼,就能突破文章的重難點。如《徐悲鴻勵志學畫》的題眼在“勵志”,圍繞“勵志”,我們很自然地思考: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他是怎樣“勵志”的?“勵志”的結果如何?如《詹天佑》文章首句“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的題眼在兩個詞上:一個是“杰出”,一個是“愛國”,從哪里可以看出“杰出”?哪里可以看出“愛國”?圍繞這兩個詞分析文章,自然綱舉目張。《輪椅上的霍金》的題眼在一句話上:“霍金的魅力不僅在于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庇械慕處熅鸵赃@句話為突破口,用倒序法破解此文,挺不錯的開局,居高聲自遠。
教書育人,眼睛不能僅盯在書上,要更多地關注學生,針對他們的疑難,一定要幫助解決,且要解決得明確干凈,更要接地氣,不要說些讓小孩子聽不懂的話,說一些放之四海皆準,實則對學生不值一錢的話。我就聽過一節(jié)公開課《小露珠》,課上有個學生問老師:“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迸赖讲荻捝系男◇皩π÷吨檎f,這里的比喻好在什么地方?“形象生動唄!”這種答案,成人是聽得懂的,但孩子懂嗎?
說到盲點,我立刻想到了《船長》這一課的教學,上這一課時,許多學生(也包括部分教師)都定勢在全船上人除船長以外都得救,只有船長一人與船共存亡。事實細讀文章,會發(fā)現(xiàn)并不是這樣。“‘快救克萊芒!’船長喊道??巳R芒是見習水手,還不過是個孩子?!闭l來救?救的人又將會如何?“不過是個孩子”孩子得救了,大人呢?“‘動作再快點!’船長又叫道。第20分鐘到了,輪船沉沒了。”如果20分鐘真的“足夠”了,何必要催著“動作再快點”,不咀嚼這些盲點,就會將船長神化或概念化。要填補這些盲點,教師一定先要吃透文本,否則就會被學生牽著鼻子走,就會失去教師的主導作用。突破盲點,教師要多讀文本,讀進去,理解文本的意圖,在頭腦中再現(xiàn)文本;讀出來,將文本和現(xiàn)實對接,和學生的理解水平接軌,不人為地拔高,更不神化文本的主人公,一切都要還原生活,教學生學會做真人。
文章始終與時事是相連的,分析文本,一要關注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背景,二要關注我們讀這篇文章時的形勢。分析《七律·長征》,要介紹作者寫這首詩時的情況,也要結合今天討論一下,學這首詩的意義,結合今天的群眾路線,講新長征的艱難,關注熱點,學以致用,更凸顯學生和教師的亮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在解決每個點時,要關注整篇文章的布白,這樣才能以點帶面。
二、回歸,抓住本質(zhì)不做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在建立興趣和習慣的基礎之上,我們要扎實訓練學生的認字寫字和讀書習作的能力,上出語文課的特色。
如《云房子》教學片斷:
1.老師板書《云房子》,學生跟著在田字格里學寫“房”字。
這里,教師不急于追求進度,讓學生跟著練,上出低年級語文的特色,上出語文課的本色。
2.云房子,云房子,它可能在哪兒?
在討論這一問題時,有的學生說,云在天上,云房子自然也在天上;有的說,山間也有云,云房子在山上;有的說,媽媽的名字里有云,云房子在他心里……文本是用來開發(fā)的,不是用來教條的,學生的多種解讀,詩意化的表述,是孩子的天真,也是孩子的智慧,回歸文本的本質(zhì),更要回歸孩子的本性,文學更是人學,人為本,書為末,“死讀書不如無書”。
3.云房子,是什么樣子的呢?這種房子誰住???
在想象這一問題時,有的學生從顏色上形容云房子,說明云房子的多彩多姿;有的從造型來說云房子,說明云房子的動態(tài)萬千。說到誰住的時候,有的想到小鳥,有的想到嫦娥,有的想到飛機,也有的想到孫悟空等。開發(fā)兒童的想象力,尊重孩子愛幻想的本質(zhì),這是在小語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的。如果小學低年級就一本正經(jīng)地分析課文,不如多花點時間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
4.那么書中又給我們展示了什么樣的云房子,誰能通過讀的方法美美地告訴我們大家呢?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先找些學優(yōu)生讀,增強學生的自信,讓全體學生試讀,然后播放配樂朗朗,接著讓學生選擇他們喜歡的方式讀,在學生練的過程中巡視,做個別指點,讓全班都把書讀好,最后重點突破,抓住難點的段落,帶著全班讀好、讀美,并通過比賽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讀表現(xiàn)文章的意境之美。
5.今天這堂課小朋友們表現(xiàn)得很出色,老師最后還想請大家給小鳥寫一個回信,找找關于云的故事,看看書或者問問大人,說說云是怎樣形成的,能做到嗎?
6.在這一課訓練中,扎實進行聯(lián)想訓練、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這些訓練始終以文本為本,以學生為本,抓住本質(zhì)不做假,“千教萬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做真人”。
三、發(fā)展,憑借當前助延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見《語文課程標準》),小學生的閱讀不能盯在課本上,要以課本為例引導學生讀課外書,如上了《菩薩兵》可以向?qū)W生推薦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以正反資料的比照,心靈的熏陶,多角度地培養(yǎng)人才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突破、回歸、發(fā)展,要求我們把握住其中的關聯(lián),為此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