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課到底應該怎么上,各級各類學校都在探索和實踐中不斷改進,作者鑒于多年對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和在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踐經驗,從兩方面提出了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課應該改進的地方:一是課程的內容方面;二是課程的形式方面。
關鍵詞: 高職學生 心理健康 教學改革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不管是國家、社會還是個人,都始終關注自身的生活質量;心理健康水平作為體現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越來越受到國民的重視,正所謂“活著的終極目的是追求幸?!?,一個心理健康水平不高的人很難說是一個幸福的人;關注和重視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大家追求幸福的具體途徑。
在這樣一個政府、社會、學校都同時關注心理健康水平的環(huán)境下,最近幾年,從大學、中學到小學各級各類學校都在做這方面的努力,通過形式多樣的課程、活動都在作這方面的嘗試。教育部門規(guī)定:各級學校必須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條件開設課程的必須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納入課程,用專門的師資和固定的學時保障這項工作的實施和開展。對于高校,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相關規(guī)定明確指出,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徑,必須以課程等多種形式為保障。在這樣一些要求和時代背景下,各類高校都紛紛響應,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路徑,筆者鑒于多年從事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研究,加上這些年在高職院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咨詢與教學實踐,現主要結合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存在的問題,以探尋新的針對高職學生群體心理健康課到底應該怎么上,談談自己的思考,以供同行在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改革中借鑒、參考。
一、課程內容
既然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作為一門課程來設置,那么涉及怎么上好這門課,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問題是課程內容的設置,也就是說在了解學生人生這個階段需要什么內容的前提下,把需要的內容用課程的形式傳授,那么課程內容應該是他們這個階段最關心、最需要、最具緊迫性和重要性的一些問題的探討、思考、交流、學習。筆者結合對這方面課題的關注、實踐和研究,將當前形勢下高職學生需要在心理健康課上獲得的內容總結如下。
1.引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內容。高職學生大多在18歲左右,絕大多數都是在高考中失利而被迫選擇就讀高職,處于人生關鍵轉折的挫折階段,曾經自己的夢想因為沒能考上理想的大學而破滅,意味著他們要接受當下的結果和對未來的重新調整,調整得好的學生,對新的學生生活就會適應得好,反之,則會出現諸多適應性心理問題;這種調整取決于怎么引導他們正確看待人生、看待職業(yè)、看待生活方式,即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只有正確認識才能讓他們真正接受自己當下的狀態(tài),做到真正悅納自己,才能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樹立新的切合實際的目標,找到自己奮斗的方向和目標;不至于自暴自棄,因沒有目標而渾渾噩噩混日子,因生活迷茫而出現更多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在這個階段尤其是新生剛進校之初,心理健康課加強這方面的內容顯得重要而迫切,學生在一開始思想上適應了,對于他們順利走完后面的路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做人、做事信仰方面問題。一說到信仰,一些人會嗤之以鼻,認為在這個時代,國人都少有信仰,給高職學生談信仰,太可笑;我不這么認為,我這里講的信仰,不是說非得信什么宗教或者組織,而是做人做事的信仰,即堅持以什么原則做事和做人。青年學生正處于很多原則、信念逐步形成的階段,處于這個人心浮躁、價值觀單一社會的學生,一不小心思想就會劃入一些消極甚至是錯誤的領域,因為身邊很多人認為對的事,他們便容易認為是正確的;身邊對數人在追逐的東西,比如名和利,他們很容易認為那就是人生應該追逐的東西,容易盲從;很多時候,人不是因為一開始就想做不對的事,而是不知道、分不清所致。由于其他課都有教學目標和內容,不可能像心理健康課這樣有專門的時間關注和解決學生的心理、行為相關的問題。因此,心理健康課的老師應該利用好這個時間把這部分內容傳授好,把有關做人、做事應該堅持的核心價值觀滲透到他們的心里、頭腦里,這樣才能保證他們在學好了過硬的技能后,真正成為高素質的勞動者。這里的高素質需要學校同樣重視并有相應的教學內容加以保證,心理健康課可以承擔這個責任。
3.感情方面的問題。從這些年在高職院校的咨詢實踐看,在主動找老師做心理咨詢的學生中,因感情、戀愛問題困惑的占一半以上,這說明戀愛感情是他們這個階段最容易引起困惑的問題;據不完全統(tǒng)計,高職階段的學生不同程度地處于戀愛、失戀、暗戀的狀態(tài)中,這是由青年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fā)展特點決定的,是自然規(guī)律,也是青年時期正常的情感發(fā)展,應該得到學校的理解、引導和支持;但是第一次初涉感情的孩子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煩惱,比如喜歡一個人應該怎么辦、別人不喜歡自己怎么辦、怎么表達愛、如何和異性相處、失戀怎么調整、怎么正確對待性的問題、正確地對待關于性方面的知識從哪里學習、出現情感問題怎么辦等,太多太多的難題擺在對愛情充滿好奇、向往與憧憬的學生面前,如果沒有正確的渠道學習這方面的知識、解答這些疑問、發(fā)泄這方面的情緒、交流大家共同面臨的困惑,就勢必會出現一系列因情感而帶來的心理問題。如果在心理健康課上師生一起討論過這些問題,告知學生正確的知識,待他們經歷感情問題的時候,會從容很多,即使出現問題,他們知道怎么處理。青少年戀愛感情的問題雖然現在得到了學校和家長的正確對待,但學校在給青年學生普及戀愛和性方面的知識的工作做得遠遠不夠,所以學校應該通過心理健康課加強這方面的內容,讓處于這個階段的孩子們體驗更多的是健康快樂的情感世界,而不都是苦澀的回憶。因此,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課在學生戀愛感情方面大有工作可做,這項工作做好了,將影響學生今后乃至一生的情感生活,保障和提高他們在家庭和感情生活中的幸福感。
二、課程形式
學生需要的課程內容要取得效果,還要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真正為他們所采納,否則只能流于形式。心理健康課的上課形式很重要,由于這門課有別于其他課程,上課形式應該有所不同。根據心理課程的內容、教學目的,現總結如下幾種課程形式供大家參考。
1.專題講座。目前高職心理健康課并沒有統(tǒng)一的、完全適合高職學生特點的教材,這就需要心理健康課的老師根據所教學生的特點自編校本教材,以專題講座的方式上課,效果比泛泛而談心理學知識好得多。
2.團隊輔導。實踐證明,團輔是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效的一種團體輔導活動形式,是指針對團隊(班級)某一方面的問題,提前做好活動設計,讓參與者在活動中體驗、反思、感悟、總結和成長的一種活動形式。它有別于傳統(tǒng)的以講授傳授知識的方式,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自己體驗,旨在發(fā)揮參與者的主動性,自己總結和改變。這種方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很喜歡,因此,心理健康課應多采用這種形式,把課上活、上豐富。
3.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慕課等多種互聯網資源,拓展課程的廣度和深度。不管什么課,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現在電子技術、互聯網技術、公共資源那么豐富,心理課老師在課外應做大量的工作,從浩瀚的網絡資源中挑選一些適合高職學生自己學習的書籍、視頻、公開課等,推薦給學生,讓他們在課余主動學習的同時,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若為了增強效果,可以安排出一定的課堂時間,就某一本書、某一堂公開課、某一段視頻在課堂上交流觀后感,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這一方法是真正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怎么獲取所需知識的方法,即“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以上是筆者總結的當前高職心理健康課從課程內容和形式需要重視和改進的地方,當然,需要改進的環(huán)節(jié)和內容遠遠不止這些。由于水平有限,暫就這幾方面作了初步的總結和探討,作為教師,我會在今后的學習和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思考、探索、學習和研究,把更好的經驗和研究結果進行推廣,讓廣大師生和更多的人受益。
路漫漫修其遠矣,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夏紀林.淺談心理健康教育類選修課程的問題域對策[J].華東船舶工業(yè)學院學報,2011.9.
[2]萬書玉.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態(tài)度調查[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南京市行政學院學報,2012.9.
[3]曹成剛.新課程背景下高師公共心理學課程延伸實踐探索[J].渝西學院學報,2010.7.
[4]姚計海.自主:教師心理健康的基石[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6):50-51.
[5]林崇德,楊治良,黃希庭編著.心理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