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上要改革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因此,作為這一目標的具體實施者——教師,就面臨了巨大的挑戰(zhàn)。它不僅要求教師角色的轉變,而且還要不斷適應新的工作方式,課程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將教師從阻力狀態(tài)轉為動力狀態(tài),作為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這些挑戰(zhàn)就顯得異常嚴峻了。作為一名思想政治課教師,該如何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達到思想品德課預期的教學效果呢?
“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要解決問題首先應該找出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
一、社會方面
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jīng)濟體制建立的過程中,受商品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一段時間內(nèi),社會上重物質文明輕精神文明,一手硬一手軟,形成了追求物質享受、感官刺激的風氣,拜金主義、功利主義泛濫,對學生產(chǎn)生了不利的影響。
二、家庭方面
現(xiàn)在學生的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子女的學習都高標準、嚴要求。但出于各種原因他們對子女的政治課學習并不十分重視,說到底是一種應付態(tài)度。這不僅降低了學習上來自家庭的期望值,而且助長了學生對政治課的錯誤認識,直接影響到教學的進行。
三、教學方法方面
由于本身的教育特點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使教育越來越跟不上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步伐,長此以往,學生愈發(fā)感到政治課缺乏實用性,從而失去了學習興趣,影響了學習,繼而產(chǎn)生了“厭學 ”情緒。
作為一名政治課教師我們無力改變一些客觀因素,但我們應當在現(xiàn)有條件下,盡力改變這種現(xiàn)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我認為可以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 教師優(yōu)秀的人格魅力及良好的態(tài)勢
學生學習興趣要靠培養(yǎng),也要靠感染才能誘發(fā)出來,在這里起決定作用的是教師。新課改要求教師由單一角色向多角色轉變,由傳授者向促進者轉變,由管理者向引導者轉變,由“居高臨下”向平等中的“首席”轉變,由知識的傳授者和課程的執(zhí)行者向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轉變。
(二)營造富有感染力的各教學環(huán)節(jié)
首先,要搞好課前預習,明確學習目的,培養(yǎng)學習動機。其次,巧設導語,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再次,要設立生動有趣的教學過程。這就需要:
1.貼近生活的政治課。
初中政治課的內(nèi)容和編排緊密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從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質和健康教育,從法制教育到發(fā)展常識和國情教育,無不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生活中有豐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師可以多方面采集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深入淺出,讓事實說話,這樣就可以使枯燥的問題趣味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明化,深刻的問題通俗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親切感,從而激起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2.政治課要聯(lián)系時政。
政治課是一門時代感極強的學科,作為一名政治課教師更需要關注時事變化,具備剖析時事熱點的能力,而這些就需要教師平時要多看、多聽,不斷向學生傳遞新信息。
3.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藝術。
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主要是通過語言來傳遞知識??涿兰~斯說過:“一個能夠動聽地、明晰地教學的教師,他的語言就像油一樣浸入學生的心理,把知識一道帶進去。”可見,教師語言在教學過程在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個教師富有嚴謹、簡潔、精練、準確、抑揚頓挫的教學語言就能撥動學生的心弦,促進記憶的持久,思維的活躍,想象的豐富,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有積極的作用。
4.以設疑、解疑激發(fā)興趣。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思、疑是密切相關,辯證統(tǒng)一的。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思維以疑問為起點,有疑問才有思維,經(jīng)過思維才能解疑,有所進取。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痹诮虒W過程中通過設疑、釋疑、解惑,可極大地引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憤憤、口悱悱”的狀態(tài),促使他們積極思考。
5.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
荀子曾說,教學應以“聞見”為基礎,“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政治教師如能從本學科特點出發(fā),制作使用直觀教具,采用電化教學手段,以其鮮活、活潑、生動的形象,一掃傳統(tǒng)說教式的教學導致的沉悶氣氛,帶給學生活潑、輕松、愉快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最不喜歡政治課,變成非常喜歡政治課。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提供豐富、生動、有趣的感知材料,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引起他們的豐富想象。
最后,還要能巧設課堂結尾,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何進行總結也是一堂課的關鍵。古人在談到行文時說:“起句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如撞鐘,清音有余”??梢?,小結的語言要巧妙,要有激情,師生之間應產(chǎn)生共鳴;小結語言精煉能使學生容易掌握重點,抓住中心,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小結要帶有懸念,讓學生樂于去探索、探究,起到耐人尋味,課斷而思不斷,言雖盡而意無窮的作用,為下一節(jié)課做好鋪墊,進一步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
新課程改革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范式的根本轉變,絕不是單純的課程管理政策的調(diào)整,課程內(nèi)容更新,教材變換的問題。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樹立新的課程思維方式,深刻領會新課程的精神實質,充分理解新課改在理論上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使新課改順利進行,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