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真諦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钡掠ぷ鞯膬r值體現更是要以學生為本,喚醒孩子“真、善、美”的天性;激勵孩子向往成功的動力;鼓勵孩子勇于實現夢想的航行。我們現實的德育工作狀態(tài),正處于不斷完善,不斷探索,在空間、維度存在機遇和挑戰(zhàn)的好時機。教育局和進修學校愈加重視德育工作,學科的德育滲透、德育科研的不斷深入,使德育真正意義上向著“學校工作 德育為首”這一倡導理念靠近并攏。品德這一學科成為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即豐富了德育工作的形式,拓展了德育伸展空間,更為創(chuàng)設大德育的氛圍奠定了基礎。那么怎樣才能將品德學科與德育工作有機的結合,發(fā)揮德育主陣地的教育意義,如下將談談幾點做法和看法。
一、將品德納入德育主線,發(fā)揮主陣地的內化優(yōu)勢
傳統(tǒng)的德育工作主線是:校長—德育—團隊—活動;校長—德育—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工作一直徘徊在學校的中心工作的外圍,無法真正意義上的“施展拳腳”。隨著德育學科滲透的深入推進,德育工作將傳統(tǒng)的活動激勵、管理說教模式與品德學科“內化喚醒”相結合。品德學科將發(fā)揮其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
我校在每學期制定德育工作計劃,成立德育工作小組的時候,將品德吸納進來,讓其配合學校的整體德育任務,有機的融入到學科的課堂教學之中。例如:養(yǎng)成教育是小學德育的重中之重,我們將德育目標進行分解,本學期重點在養(yǎng)成學生“環(huán)保意識”這一個德育點上,在德育工作布置會上,我們將三條德育主線并行:(一)學校層面 :創(chuàng)設濃厚的“比創(chuàng)”氛圍,推行“好習慣 小勛章”活動,推出了“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勛章”“環(huán)保班級評比”等系列活動。(二)班級層面:結合“德育第一課”落實布置“環(huán)?!睜巹?chuàng)的措施和公約,使學生在新學期伊始就明確自己在品行方面的奮斗目標和價值取向。(三)品德學科層面 :品德教師結合學校的德育工作制定相關的方式,將“增強環(huán)保意識,保護校園環(huán)境,爭當環(huán)保小衛(wèi)士”這一行為習慣養(yǎng)成目標融入到自己的教學工作計劃當中。
同時,我們也為品德學科教師創(chuàng)設與學生精神相溶的機會。在班級的“德育第一課”開展時機,要求班主任邀請品德學科教師出席,并參與措施和班級公約的制定全過程,為他們創(chuàng)設與學生“榮辱與共”的契機,提升他們在學生心中的“引路人”地位。
二、尊重學生,以生為本,教材為育人服務
原國家總督學柳斌指出:“關于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我想強調的觀念是,要讓教育回歸到以育人為本的軌道?!比绻惶谜n只是體現學生學到了多少課本知識,卻沒有體現形成什么能力,感悟生活中些許道理,那么這堂課從教育的真正意義上來講就是失敗的一堂課。作為品德學科的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遵循學生自然成長規(guī)律,以學生內心的渴求為重點,將品德教材活化,拓展與延伸,真正的發(fā)揮教材為育人服務的功能。
首先要建立民主開放和諧的生態(tài)課堂,將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老師應讓學生在課堂上享有和老師平等交流、探究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其次要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F代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有八種智能: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這就為我們從多方面、多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提供了理論依據。然后要尊重學生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精神,尊重并理解學生的獨特見解,不壓制學生。最后要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讓學生在課堂上、在生活中去探究發(fā)現問題,在求知中添趣、增智、受益。
三、轉變思路,喚醒學生“真善美”的天性,使品德教育“潤物細無聲”
“生活處處皆教育”。作為品德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感悟生活中的智慧,抓住教育的良好契機,做到“春雨潤物細無聲”。段惠民老師從“小樹的成長”中感悟出對待學困生要“反復抓 抓反復”,我們的品德學科教師也可以從學生吃營養(yǎng)餐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對學生進行黨的好政策的教育,融入《來自社會的愛》這一課,讓學生接受愛祖國、愛偉大的黨的教育;從課堂上學生溜號,用委婉的暗示方式對個體進行教育,如敲一敲他的課桌,幫他矯正一下拿書的姿勢等方法,讓學生感受到了老師的關愛,同時懂得了受人尊重應該自尊的道理。
“教育是慢的藝術”,作為品德教師更要有耐心看到學生在你的引領下,達到自己的教育目標,遇到事情不必電閃雷鳴,要巧妙運用教育智慧,讓學生感受到你如沐春風的感召。
四、將思想品德與社會實踐有效結合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教育的首要目標在于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復前人所做的事情。德育工作中的社會實踐活動環(huán)節(jié)其實可以與很多學科進行有機整合,我們品德教師讓學生在生活中去體驗,在實踐中去感悟。例如《家人的愛》一課中的活動天地環(huán)節(jié),要孩子們保護好一個生雞蛋,從中感悟家人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愛,明白一個生命的成長要凝結家人多少心血和辛勞。品德教師可以放手讓孩子去實踐,去體驗,甚至去失敗,并善于提煉內涵,提升主旨,做教材的延伸拓展,進行適當的感恩教育,讓孩子學會感動,懂得感恩,才會學會回饋家庭,回饋社會。
人性中的“真善美”是一顆美好的種子,它蘊藏在每一個孩子的心中。品德學科的教師請用你真誠的陽光,愛的雨露,去呵護這一顆顆等待發(fā)芽的希望。相信有我們的真誠相伴,關愛相隨,孩子們會擁有更加美好絢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