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應用高頻超聲對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下肢動脈檢查,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程度,探討發(fā)生微量蛋白尿時間、病程及程度與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
方法:選擇2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各100人,應用高頻超聲檢查所有患者股動脈、脛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大小、回聲及性質,并對血管狹窄程度≥50%的血管分析記錄。
關鍵詞:高頻超聲 2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病程及程度下肢動脈硬化相關性
近年來,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逐年上升,微量蛋白尿的出現(xiàn)提示腎臟血管不同程度的損害,本課題針對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下肢動脈進行常規(guī)檢查,旨在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程度,探討微量蛋白尿病程及程度與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內分泌科住院并確診為2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各100人。所有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根據微量白蛋白尿的相應診斷標準[1],依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異常分成二組。2型糖尿病組100例,年齡45~78歲,病程約5~20年;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組100例,年齡45~72歲,病程1-10年,微量蛋白尿病程3月~6年。
1.2儀器與方法
應用Philips IU22型彩色超聲診斷儀,超寬頻探頭,頻率5-12MHz。下肢動脈檢查取平臥位,顯示股總動脈、脛前動脈,依次沿血管走行進行縱、橫切面掃查,重點觀察動脈管壁是否光滑,發(fā)現(xiàn)斑塊,注意回聲,并測量大小,估測管腔狹窄率,用狹窄面積百分比及直徑百分比二種方法計算后取平均值,并采圖記錄。
1.3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型糖尿病組,病程約5~20年,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為12.1±8.45mg/L,糖化血紅蛋白8.6±0.9%,股總動脈斑塊檢出率約為57%,脛前動脈斑塊檢出率約為40%;以狹窄率50%為界,對于狹窄率≥50%血管情況進行分析,股動脈狹窄程度≥50%的發(fā)生率約16%,脛前脈狹窄程度≥50%的發(fā)生率約29%。
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組,糖尿病病程1~10年,微量蛋白尿病程3月~6年,糖化血紅蛋白7.8±1.3%,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為156.3±24.7mg/L,股總動脈斑塊檢出率約為65%,脛前動脈斑塊檢出率約為51%;以狹窄率50%為界,對于狹窄率≥50%血管情況進行分析,股動脈狹窄程度≥50%的發(fā)生率約19%,脛前脈狹窄程度≥50%的發(fā)生率約37%。
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組斑塊檢出率、血管狹窄程度均高于2型糖尿病組,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微量蛋白尿時間越早、病程越長、蛋白尿程度越重,下肢動脈硬化程度越明顯,并且脛前動脈狹窄程度最明顯。
3、討論
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患者下肢病變是糖尿病患者致殘的主要原因,截肢率高于正常人5-10倍[2]。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尿中白蛋白含量超過正常水平,臨床將隨機尿檢的微量白蛋白定量測定范圍在30-300mg/L即為異常[3],微量白蛋白尿預示著糖尿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疾病的發(fā)生不僅僅局限在腎臟微血管,也反映著全身性血管系統(tǒng)的改變。因此,進行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周圍血管動脈硬化程度的檢測,對其并發(fā)癥的早期防治、改善預后有重要臨床意義。
動脈粥樣硬化是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病理基礎,內中-膜厚度被認為是粥樣硬化的標志,內-中膜異常增厚部位出現(xiàn)斑塊的危險性增加,斑塊的性質、大小與發(fā)生的部位與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密切相關,本組結果提示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股動脈、脛前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與出現(xiàn)微量白蛋白尿的病程為協(xié)同、相加作用,并且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微量蛋白尿時間越早、病程越長、蛋白尿程度越重,對于下肢動脈硬化程度的加速越明顯,本組結果顯示其中脛前動脈狹窄程度較明顯。以狹窄率為50%為界,對于股動脈、脛前動脈狹窄程度≥50%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血管狹窄程度≥50%者檢出率較高,且脛前動脈檢出率最高,由于脛前動脈管徑較細,所以當出現(xiàn)較小斑塊即可引起較明顯狹窄。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是患者致殘的主要原因,高頻超聲能確定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血管狹窄程度,對于臨床早期預防與治療有重要意義。
4結論
高頻超聲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檢測有獨特的優(yōu)越性,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微量蛋白尿時間越早、病程越長、蛋白尿程度越重,下肢動脈硬化程度越明顯,并且脛前動脈狹窄程度較明顯。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與出現(xiàn)微量白蛋白尿的病程為協(xié)同、相加作用。
參考文獻:
[1]: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95.
[2]:歐陽娟,姜黨.腎臟的損傷性診斷.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5,28(8):877-880.
[3]:何斯梅.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及相關危險因素探討.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5,6(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