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要以識字為先決條件。學生不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漢字,是無法閱讀和寫作的。他們識了字,并能牢固的掌握,才能順利的閱讀書報、學習政治和文化科學知識,才能運用所學的字敘述說理,表情達意,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另外,識字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如何對學生進行識字教學呢?
一、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因此需要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的興趣。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學習過程,既要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有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如我在教一年級學生識字之前,給學生講生動有趣的故事。正當學生興致勃勃的時候,因勢利導告訴學生只要識字,就能自己看好多有趣的故事書。因此,使他們初步懂得識字可以讀書,從而激發(fā)起學生識字的愿望,希望快識字,多識字。這樣做,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就會對識字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學習積極性就能更好的發(fā)揮出來、
二、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
1、利用比較法識字
利用比較法主要是從結構上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結合詞義的分析來區(qū)別字形。如比較“框”“眶”。先啟發(fā)學生認識右邊同是“匡”,同是左右結構;不同的地方,前者是“木”字旁,后者是“目”字旁。然后進一步啟發(fā)學生分析它們各自表示的不同意義。門框一般都是用木頭做的,所以門框的“框”字應該是“木”字旁,而眼眶的“眶”是眼睛周圍,所以眼眶的“眶”應該是個“目”字旁。在此基礎上,板書是用彩色粉筆突出其不同的地方,給學生的視覺以強烈的刺激,加深印象。對于只是多一點或者少一點,多一撇或者少一撇,長一些或者短一些的差別字,用比較法來分析字形更顯得重要。
2、利用直觀法教識字
直觀教學方法很多,普遍使用的是通過實物、動作、語言、電腦等直觀法教學識字。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情境下學習。 如教“看”字,可以通過動作表演和形象生動的語言進行分析字形?!翱础弊质巧舷陆Y構,上面是斜手“ 手”。下面是“目”字。我們在太陽底下往遠處看東西的時候,舉起手(用動作表示)。遮住太陽的光線,而手都是斜舉在眼角上面的。所以?!翱础弊值纳厦媸切笔?,下面是“目”字。這種直觀法,生動形象,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想象能力。
3、利用游戲形式教識字
游戲如:順口溜、猜謎語、唱兒歌等識記形式。這種形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如教“新”字時,說成“左邊親,右邊斤,祖國面貌日日新”。再如教“哀、衷、衰”三字編成順口溜“口在衣中不出來,心中憂愁要悲哀。中在衣中還念衷,中字倒了就要衰?!薄皺M戌點戍戊中空”。對于一些筆畫多,難認、難記的字,用口訣形式教字形。如“高”字??烧f成“一點一橫梁,梁下開個窗大口張著嘴,小口里邊藏”。有些字學生容易把結構搬家或者筆畫寫錯,也可以用編兒歌的方法幫助識記,如“甜”字的兒歌是“要問甘蔗甜不甜,要先用舌頭舔一舔”。再如教“秋”用字謎幫助識記“一邊綠,一邊紅,一邊喜雨,一邊喜風”。使得記字教學變枯燥為新奇。
三、 堅持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
只有在語言環(huán)境中,每個字詞才有固定明確的意義,所以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只有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里才能確定它的意義。寓理解字義于理解語意之中。通過字、詞、句、篇的聯(lián)系,理解生字的意義。如《一夜的工作》中“我立刻起來,揉揉矇朧的眼睛,走進總理的辦公室”一句里為什么用“矇朧”不用“朦朧”一詞。我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句意進行分析比較,最后得出:此句中“矇朧”是指剛睡醒,半開半閉的眼睛,看東西模糊的樣子,因它與眼睛有關所以用目字旁的“矇朧”?!半鼥V”的意思是指月光不明的樣子,此句跟月亮無關,為此不能用月字旁的“朦朧”,這樣一分析比較,不僅懂得了兩個詞義的不同,而且也了解了兩個詞的不同用法。
四 積極鼓勵創(chuàng)新,倡導自主識字
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我讓學生聽寫“舟、盤、船、航”,結果學生都把“船、航”的“舟”字旁學成了中間一橫右邊出了頭。在這種情況下,我讓學生查字典,發(fā)現(xiàn)自己錯在哪里。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后,又提出了疑問“既然舟字左偏旁,那為什么有的字對有的字錯呢?”我鼓勵了提疑問的學生,要大家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并引導學生看、分析:“聽寫的這些字中,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舟’字的中間一橫右邊不出頭,為什么中間的一橫不出頭呢?”學生經(jīng)過思考、討論回答:“因為‘舟’字做一個字的偏旁時,中間一橫不出頭。因為“舟”字做偏旁時,他組成的字是左右結構,結果中間一橫出了頭就把右邊部分的字擠掉了,使整個字變形,不美觀了。”到此,我把學生的回答做了概括:這就是漢字中的“讓右”規(guī)律。接著我又讓學生聽寫了“般、艙、艘、艦、艇”五個字,檢驗他們能不能掌握。結果正確率達百分之百。為了引導舉一反三,我又寫出了“羊、差、羚、群、蓋“五字,讓學生自己找出這些字的規(guī)律。最后我讓學生在所學過的漢字中,自己找還有哪些變形的字,有哪些規(guī)律。
總之,識字教學不能千課一面、千篇一律,讓學生覺得是一種負擔,而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中,用他們自己獨有的方式去認識事物,在滿足中體驗著成功帶來的歡樂,讓一個個方塊漢字,化為一個個有個性、有生命、充滿智慧的東西,進入孩子的世界,走進孩子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