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多媒體正逐步走入課堂。多媒體技術對于包羅萬象的語文學科來說,是不可多得的輔助教學手段,它可以顯示優(yōu)美的動態(tài)畫面,可以播放動聽的音樂、純正的朗誦,可以方便地調用圖表、文字、圖片,把課本上枯燥的文字,變成生動形象的藝術片,把抽象的語文變?yōu)樾蜗笊鷦拥恼Z文,使語文教學達到一種新的境界。
首先,多媒體技術走進語文教學是新課標的需要。
語文課程有四條基本理念: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二是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三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四是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學是核心。教師,做為學生平等的合作者、謙虛的傾聽者、真誠的賞識者、個性張揚的促進者,一切的教學活動,要以能夠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和諧發(fā)展、有特色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多媒體技術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在情境創(chuàng)設、時空轉換、情感滲透、思維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種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為特征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其次,多媒體技術應用的基本原則是對閱讀教學起到恰如其分,畫龍點睛的作用。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忌多、忌爛,不加選擇。武松打虎可以拍成電視劇,但是把電視劇搬進課堂不是教學。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材呈現讓學生易于接受的特點,這就是問題的真諦。
下面,結合具體事例,談談多媒體技術應用中的技巧問題。
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習興趣,縮短感悟差距。
比起“黑板+粉筆”的傳統(tǒng)教學,多媒體課件的精美圖片、形象生動和不斷變換的畫面、內容豐富且聲情并茂的聲像資料等,都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生興奮、愉悅的感受,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時,先放一段電視劇的相關片段,調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再適時引導,這樣,一節(jié)課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即使是精美的文字,離開了具體環(huán)境,理解起來也會出現一定的困難,比如《小油燈》,現在的學生根本不知它是何物,如果在課堂上出示一段相關的視頻,情況就會大不相同,學生的感悟差距就會縮小,對課文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利用多媒體技術,補充背景知識,拓展求知時空。
我印象深的是,聽過一節(jié)公開課,講的是《掩耳盜鈴》,老師引導學生想象那個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偷鈴鐺時會有什么動作。學生有各種各樣的回答,接下來教師出示了用Flash制作的動畫。老師備課很是充分,她做了好幾組不同的造型。學生學習的非常投入,課堂效果出奇的好。把一個幾句話的寓言故事演繹的有血有肉,不得不說多媒體技術的功勞。其他像作者介紹,課文背景等,都可以用多媒體展示,拓展教材知識,增加課堂容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利用多媒體技術,演繹精彩瞬間,還原真實情境。
我們記住了倒拔垂楊柳,就記住魯智深;我們記住了烤鵝的香味,也就理解了賣火柴的小女孩的不幸;當學生們記住課文中一個個精彩的瞬間后,也就在聽說讀寫、遣詞造句的能力上,在幼小心靈的成熟上進了一步。比如在學習《跳水》時,當講到高潮時,教師應用了一段動畫:一個高高的桅桿,一個處境危險的孩子,大家驚恐的神情。不用再多說什么,學生就知道了什么叫千鈞一發(fā)。下文的父親出場,也就水到渠成了。這就是多媒體技術的魅力。再如學習《凡爾賽宮》時,多媒體出示幾幅不同方位的高清的“鏡廊”圖片(課文中的有些小,比較模糊),凡爾賽宮的藝術魅力就會得到很好的詮釋。還有學習《桂林山水》時,演示一段有背景有配樂的課文朗讀,誰說學生不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當然,這樣的瞬間還有很多,這里僅剖磚引玉而已。
利用多媒體技術,簡化知識結構,把握重點難點。
學習語文,既有語言文字的學習,也有知識技能掌握,既享受學習的過程,也熏陶求知的心靈。傳統(tǒng)的教學非常重視板書設計,好的板書設計能起到穿針引線,提綱挈領的作用。如果用多媒體演示板書設計,效果會怎樣呢?比如學習《田忌賽馬》,比如學習《鳥的天堂》,比如……具體的過程不用寫了,只說好處吧,它比傳統(tǒng)的黑板書寫巨大的優(yōu)點是:用PowerPoint課件能輕松地生動地重復演示,起到復習鞏固的目的。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賦予了語文課堂教學以嶄新的活力,它猶如一座架設在學生和教材之間的不可替代的橋梁,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在聲、光、電的氛圍中輕輕松松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F代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就是要做到充分利用多媒體,達到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合作交流,自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