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愿意學習、學會學習,并成為自主的學習者,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教師終生探究和學習的基本功。我的想法和做法如下:
一、教師必須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激發(fā)學習動機,強調(diào)學習意義
動物憑借本能吃飽喝足,完事,不愁來日。人就不同,人是有理想、有追求、會思考、會學習的高等動物。所以,人類成為當代地球的霸主。不僅如此,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也比任何同類動物之間的競爭慘烈。因此,人一出生就在前輩的精心培養(yǎng)過程中,樹立人生目標,并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做好充分的準備,積蓄足夠的能量和智慧。積蓄能量和智慧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F(xiàn)代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jīng)濟已見端倪,世界正在發(fā)生歷史性巨變:科學占據(jù)社會的中心地位,高科技產(chǎn)品占據(jù)主導地位,勞動者以智力型為主,人類活動越來越國際化,經(jīng)濟競爭、科技競爭、教育競爭是新世紀國際競爭的主旋律,人們必須學會學習,而且要終身學習。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從咿呀學語、直立行走到經(jīng)歷上小學、讀高中、進大學深造,除了學會生存的基本功外,都是集中學習前輩生存智慧的時間,是為走向社會,服務于社會強練基本功的大好時段。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就會落伍,就會被社會淘汰,而且,一個不學習的民族在這個地球上根本沒有立錐之地。
二、用淵博的知識、幽默的語言、和藹可親的教態(tài)、啟發(fā)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的基本素質(zhì)就是具備淵博的知識、幽默的語言、高尚的情操、溫文爾雅、和藹可親的儀表、輕松愉快的心境、昂揚振奮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毅力等。教師本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學習感召力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人的一生遇到一兩個好老師是終生的幸事”,這是過來人的共識??梢娊處煹陌駱幼饔貌豢尚∮U。在化學教學中,用豐富有趣、邏輯性強、系統(tǒng)性強、實用性強的教學內(nèi)容來組織教學,絕對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恰當?shù)匾没瘜W史組織教學,既講述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又對學生探究式學習給予啟發(fā),同時科學家那種不怕苦、不怕累、一絲不茍、頑強拼搏的人格,會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用激勵和表揚的方式鼓勵學生學習
古人云:“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這話不無道理。大人孩子,都需要被人肯定、被人賞識、被人鼓勵。學生每一天的成長,吃、穿、住、行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包含著學習。教師應該善于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進行恰當?shù)谋頁P和贊許,使這一優(yōu)點發(fā)揚光大,讓學生享受到學好知識、用好知識、做好每一個細節(jié)的成功體驗。比如:有的學生善于一題多解并助人為樂,既幫助了別人,還提高了自己;有的學生學習認真、勞動認真、遵守校規(guī)、從不亂扔紙屑、行為規(guī)范,他是今日的好學生,明日的好公民,未來的國家棟梁,等等。如果教師經(jīng)常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和激勵,就會使他們充滿信心,增添力量,最終獲得勝利。我相信,每個人都潛力無限,每個人都不甘落后,就看你怎樣去開發(fā)和培養(yǎng)了。
我剛大學畢業(yè)帶的第一屆學生中,有一個年齡小、多動、頑皮被重點中學開除的學生,被家長放到我們學校,由我?guī)瘜W。他很聰明,好問,做實驗時愛搞惡作劇,經(jīng)常出人意外的搞出小爆炸、小火災等等,由于我賞識他,經(jīng)常帶他整理實驗室,他愛上了化學,高考時化學滿分100他考了98分。后來還讀了碩士,現(xiàn)在在北京某醫(yī)院上班,是心內(nèi)科專家。
四、重視學生的自我教育
學歷和課堂知識都是暫時的,自我教育的能力才是一筆終生的財富??v觀千古風流人物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人最終是否成才,往往不取決于學歷的高低和課堂知識的多少,而是取決于是否善于自我教育。因為成功人士往往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和高度的榮譽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使其活到老學到老,成功到老。朱元璋、李世民、毛澤東、鄧小平均是自我教育的典范。由于歷史的原因,他們都不是知識分子,更談不上學歷。
我從一九八六畢業(yè)至今,一直戰(zhàn)斗在教學第一線。教過全盟最優(yōu)秀的學生,也教過全盟最有問題的學生,二十七年的教齡,使我閱人無數(shù)。問題學生不缺少智力,只缺少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習慣。內(nèi)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是變化的條件。環(huán)境固然重要,但真正的學習動力還是源于自身。
五、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生活中學習
知識來源于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生活實際。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教師傳授知識應盡量聯(lián)系生產(chǎn)和生活,充分體現(xiàn)知識的實用性。同時,教師更應該教育學生熱愛勞動,鼓動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培養(yǎng)學生在勞動中觀察、分析和思考的習慣,使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讓所學知識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huán)往復中得到積累、鞏固和完善。我認為,愛勞動的學生不但勞動技能好,而且都愿意學習,學會學習。
六、因勢利導,因材施教,讓學生享受學習 ,每個學生都能成材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為成長環(huán)境及先天的原因,水平參差不齊,學習風格各異。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有靈活的教育機智,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學生才會處于一種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把學習作為一種享受,提高學習效率,體驗學習過程的快樂,感知學會學習的成就感—越學越聰明。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奧托.瓦拉赫剛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了一條文學道路。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給他的評語是:“奧托.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完善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發(fā)揮出來。”于是,父母只好尊重兒子的興趣,讓他改學油畫??赏呃占炔簧朴跇?gòu)圖,又不會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敏銳,成績在班上是倒數(shù)第一,得到的評語是:“非常遺憾:你在繪畫藝術方面所表現(xiàn)的素質(zhì)令人失望,將來恐怕難有造詣。”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大家都認為他成材無望時,化學老師卻發(fā)現(xiàn)他做事一絲不茍、耐性專一,具備做好化學實驗的應有素質(zhì),因此建議他改學化學。瓦拉赫改學化學后,潛能被激活了,最終獲得了化學諾貝爾獎。
教師要充許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有的學生喜歡通過討論強化自己的知識,也有的學生喜歡反復看書、靜靜地獨自思考來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對于前者我們應盡量營造一個討論的氛圍,而對后者,我們就應該給予他們一個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有的學生喜歡做摘抄,而有的學生卻習慣反復閱讀所喜愛的文章,這都能達到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所以對后者就不一定非得要求學生去做摘抄,提供一些相應的課外書籍讓學生閱讀同樣能達到學習的目的。
成功專家羅賓曾說:“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猶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著我們?nèi)拘阉?。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認清每一個學生,了解他們的長處和短處,挖掘他們的潛能,因材施教,揚長避短,喚醒每一位熟睡的巨人,讓每個學生都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