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占現(xiàn)行教材篇目的四分之一,約占教學的時間三分之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課程標準對文言文的要求是:“閱讀淺顯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中考語文試卷已經(jīng)與《語文新課程標準》接軌,“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緮P棄了“陳”、“俗”、“碎”的題目。關于“文言文閱讀考試目標的說明”歸納為:1、理解常用文言文詞語的意義;2、理解重要句、段的意思;3、理解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并評析文中人物或思想內(nèi)容;4、初步鑒賞淺易的古詩文。
我認為要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針對課標要求,我校在文言文教學中作了一些思考和嘗試,以期在文言文教與學中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寓教于樂
人人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可以用下列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 ①播放影像資料。如學習《三峽》,可以欣賞三峽優(yōu)美的風光,把學生帶到那個情境中去,激起學習的沖動和熱情。學習《口技》可以用一段現(xiàn)代口技表演的錄音導入,學生帶著濃濃的興致學習《口技》,體會口技表演者精湛的技藝。 ②講相關的故事,或改編故事,或分角色朗讀。學習《隆中對》,就給學生講一講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的故事和劉備三顧茅廬的曲折經(jīng)過;對于像《唐雎不辱使命》《公輸》《鄒忌諷齊王納諫》這樣的文章,就應該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事先應做好相應的指導)。 ③背誦相關詩文,以激發(fā)興趣。教學《湖心亭看雪》,可以請學生背誦與雪或西湖有關的詩句來引入本文。 ④誦讀作者的其他詩文或介紹作者的成就、寫作背景來引入。比如教學《記承天寺夜游》一文,我們可以介紹蘇軾在詩、詞、文、書畫方面的成就。
二、要重視誦讀指導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白宰x通大意—誦讀理文脈—悟讀重積累。”熟讀或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篇目,對加深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對培養(yǎng)語言感知、直覺、積累、頓悟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字音讀準確,是誦讀的起碼要求。可以先讓學生試讀一遍,或全班齊讀,或個別朗讀,從試讀中發(fā)現(xiàn)他們讀字讀音中出現(xiàn)的問題,然后一一板書糾正,并由老師再范讀一遍全文。要求學生聽清句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傳統(tǒng)的誦讀方法是科學的,它利于知識的積累,利于明白事理,利于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高,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語言的運用能力。
三、教會學生積累知識的方法,疏通文意
對文言詞、句意思的準確理解,是文言文教學的基礎,因而它應當成為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目標之一。 “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知識積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礎,有計劃地進行積累,不僅可以豐富學生古漢語的語言材料和知識,使之形成系統(tǒng),而且也能轉(zhuǎn)化為能力,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并隨著新課的學習去豐富,即做到縱向積累和橫向積累相結(jié)合,真正起到了“舉一反三”的作用,體現(xiàn)了學會積累帶來的極大益處。如《童趣》中,有兩句句子出現(xiàn)到“觀”:“昂首觀之”、“作青云白鶴觀”,這兩個“觀”的詞性意義各不相同,前者是動詞,看的意思,后者是名詞,景象的意思。詞類活用上,“鞭數(shù)十”中的“鞭”,在這里是名詞活用作動詞,用鞭子打。我在教學中,只要碰到此類情況,決不放過。 文言文虛詞教學更是難點,這就需幫助學生找出規(guī)律,促其牢固掌握。
文言文的翻譯,基本的方法是疏通大意,規(guī)范語言。注意保留、替換、刪減、增加、調(diào)整等等。要求學生看懂課下注釋,借助工具書,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用今天的話說出文言文每句的意思。方法可采用小組翻譯“接龍”。還有不懂的地方,由學生提出,其他學生幫助解答或教師點撥,達到疏通課文的目的。
四、理解、賞析
初中文言文所選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可以說是古代社會的縮略圖。寫人物上到帝王下到平民百姓;寫景物大到名勝古跡小到一溝一壑;有寫理想的;有寫個人抱負的;有介紹藝術品的;有介紹民間絕技的;有揭示道理的;有神話傳說;神奇怪異之事……應該說,對學生有極強的吸引力與感染力。教師完全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既讓學生學到漢語知識,又受到美的熏陶。
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美: ①、引導學生體會精練、準確、傳神的語言之美。 比如《三峽》一文在語言的運用上就極為精練、傳神。②、欣賞作品中形象的神韻之美。很多散文也像詩歌一樣通過描寫形象,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意境,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好好的品味。比如《記承天寺夜游》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一句,“積水空明”寫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橫”寫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意境,與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在境界上何其相似! ③、理解作品體現(xiàn)的思想之美。選入課本的文言文都是最能體現(xiàn)古人思想的精華,在教學中理應引導學生感悟?!秱儆馈犯嬖V讀者后天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論語十則》告訴我們學習的態(tài)度、方法和為人處世的道理;《岳陽樓記》告訴我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理想;《醉翁亭記》展現(xiàn)了與民同樂的政治抱負;《桃花源記》《大道之行也》為我們勾畫了理想的社會藍圖……④、揣摩作品的結(jié)構(gòu)之美。
五、豐富教學手段,拓展文言文知識面。在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文章的創(chuàng)作與歷史背景、社會環(huán)境等都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文言文的發(fā)展在某種程度上顯示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發(fā)展脈絡。從文言文作品產(chǎn)生的朝代就可以清晰地勾勒出歷史發(fā)展的輪廓。如從最早的《詩經(jīng)》《論語》《孟子》《過秦論》,就清晰地顯現(xiàn)了這一點。因此,要教好文言文,教師要有扎實的文言文功底,做到有效備課,才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學生文言文學習與歷史知識汲取相得益彰。主要方法為:“學生講授法”、“詩畫結(jié)合法”、“媒體展示法”、“戲劇表演法”、“主讀法”、“主講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六、戲劇演繹法, 變課文為劇本。教師在課堂學習中讓學生對人物的形象及思想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反應,之后指導課本劇表演。教師注意把握課文選擇、分配任務、幫助提示、分組表演等,將文言課文內(nèi)容利用舞臺再現(xiàn),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
以上是我們在文言文教學當中的一些嘗試和思考,不當之處,敬請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