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ICU護理風險事件的因素以及相應的防范護理措施,減少護理風險的發(fā)生率。方法通過分析護理風險事件的種類及原因,從而制定相應的護理風險防范措施。結果護理風險的發(fā)生率降低,降低了護理缺陷和護理差錯事故的發(fā)生,提高了護理質量,保證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可靠地保障,提高了病人及醫(yī)生滿意度。結論ICU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較頻繁,需針對護理風險實施有效的防范措施,有利于使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降低,對減少護理危險事件的發(fā)生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 ICU;護理風險事件;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 R472【文獻標識碼】 B護理風險是指醫(yī)院內患者在護理過程中有可能發(fā)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ICU是危重病人進行集中治療場所,搶救概率多,急救儀器設備先進復雜,要求護理人員知識廣泛,熟練操作各種儀器設備,因而護士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所以認識各種護理風險事件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提高護士的護理風險防范意識,從而更好的為患者提供安全的護理環(huán)境,及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F(xiàn)在就我科收治的1263例ICU患者的護理資料進行護理風險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從而避免風險事件的發(fā)生,保證護理工作順利進行。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我科室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危重癥患者的護理資料,共1263例,分析護理過程中發(fā)生的護理風險事件,找出薄弱環(huán)節(jié),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本組1263例ICU患者中共計發(fā)生ICU護理風險事件42例,發(fā)生率為3.3%。42例患者中男26例,女 16例;年齡30-85歲;其中呼吸系統(tǒng)疾患12例,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11例,骨科手術7例,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7例,外科手術5例。
1.2方法對42例 ICU 護理風險事件原因進行分析歸納,提出相應的預防策略。
2ICU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原因分析
2.1非計劃性拔管通常患者進入ICU治療后,為了維持必要的生命體征會留置多個導管,如胃管、尿管、中心靜脈導管、各種引流管、氣管插置等。而防止拔管、堵管和感染是我們護理的要點。引起導管脫開、扭曲及非計劃拔管的原因包括導管因患者體位不當引起受壓扭曲等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對清醒病人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不理解插置導管的目的而自行拔管;病人對管道的耐受性差及導管固定方式欠妥;約束帶約束不當;鎮(zhèn)靜鎮(zhèn)痛不到位;護理人力資源欠缺巡視不足;醫(yī)療護理操作失當;在轉運過程中發(fā)生意外拔管或導管滑脫等。
2.2皮膚完整性受損患者翻身不及時特別是消瘦及嚴重水腫的患者,發(fā)生壓瘡的危險性明顯增加;意識不清又特別煩躁的患者身體不斷在床上摩擦,導致皮膚破損;各種導管、電纜線、針帽等硬質材料壓在身下,導致受壓處皮膚出現(xiàn)水腫、起皰或破損;有些患者需要持續(xù)半坐臥位,骶尾部皮膚長期受壓而導致缺血缺氧特別容易破損;心電監(jiān)護時的血壓計袖帶纏得過緊而且頻繁在一側手臂測量血壓,導致測量血壓部位的皮膚過度擠壓而發(fā)生水皰;為了防止病人拔管會把約束帶纏得過緊,患者躁動時容易發(fā)生約束處皮膚勒傷;經(jīng)口氣管插管的病人因氣管插管牙墊壓迫口唇所致;反復腹瀉或大便失禁患者肛門周圍皮膚易糜爛。
2.3血管活性藥物的使用
2.3.1ICU患者病情危重時,及時恰當?shù)亟o予血管活性藥物可以提高搶救成功率,穩(wěn)定血流動力學。對于有正在使用血管活性藥物的患者,在同一路靜脈通路靜推其他藥物或快進微量泵中藥液以及更換藥液或調節(jié)泵人速度時出現(xiàn)差錯時均會使患者血壓出現(xiàn)較大幅度的波動。
2.3.2高濃度的血管藥物經(jīng)外周血管滴注,使用血管藥物時間過長,局部滲漏至皮下,血管高度收縮,導致組織缺血缺氧。
2.4與病人及其家屬的溝通障礙ICU大多都實施封閉式管理,患者病情危重,有些可能存在意識障礙,護士往往會忽視或者缺乏與患者的及時溝通,有些患者意識清楚會因氣管插管或切開后病人暫時性語言障礙無法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因各種插管而產生種種不適,從而使病人產生一種被封閉和不被理解的感覺,因而出現(xiàn)悲觀無奈的心理,有時候會不配合醫(yī)療護理。而ICU醫(yī)療費用昂貴,同時病人的家屬把ICU當成挽救生命、治愈疾病的重要場所,對ICU護理要求期望值提高。這些,都增加了以后溝通的難度,導致護患溝通障礙。
2.5儀器設備故障設備不合理、突然停電導致呼吸機停止工作、機器元件損壞、儀器保險絲發(fā)生斷裂等。
3防范措施
3.1減少和防止意外拔管的發(fā)生①對于神志不清且煩躁的患者,適當鎮(zhèn)靜。②妥善固定各導管及采取有效的約束方法。如固定氣管插管時,寬膠布應該從枕后繞過,首先單獨纏繞氣管插管兩圈,之后再與牙墊纏繞后固定于面頰上,必要時可加寸帶固定,膠布潮濕應該及時更換,每班交接班要檢查氣管導管插入的長度[2]。③患者若神志清醒,應該及時向其解釋介紹各種導管的重要性,而對于不能用言語表達的患者,可以用手勢,圖表,文字或簡易手寫板與患者溝通。④規(guī)范護理操作程序,嚴格操作。⑤加強工作責任心及時巡視。
3.2防止壓瘡的發(fā)生①危重患者床上使用防壓瘡墊,每2小時進行翻身1次,對于嚴重消瘦及高度水腫者,可適當縮短翻身時間,局部貼透明貼膜予以保護。②每次翻身時,檢查床單是否干凈,整齊,理順各導管以及各導聯(lián)線,并定時檢查,避免壓在患者身下,如從心電監(jiān)護儀的導線連在患者的身上,要防止過度牽拉而導致勒傷皮膚,必要時可以在導線與身體之間墊紗布隔開。③若情況允許不要長時間在同一側手臂上測量血壓,每2小時更換另一側手臂,血壓計袖帶松緊適宜。④約束帶松緊適宜,定時松解,密切觀察約束部位皮膚顏色。⑤經(jīng)口氣管插管墊牙墊時,避免壓迫口唇,保持氣管插管處于正中位,避免一側過度牽拉氣管插管。⑥腹瀉及大便失禁者,在肛周噴3m傷口保護膜,能有效預防皮炎的發(fā)生[3]。
3.3正確使用血管活性藥①使用血管活性藥物時,應注意標識要清晰,必須從中心靜脈給藥,專用通路。②擴血管的藥和縮血管的藥分別從兩條靜脈通路使用。③用微量泵控制速度泵人,嚴格控制輸人速度,停血管活性藥物時,回抽置管針內的殘余液后,方可封管。④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通知醫(yī)生并配合醫(yī)生積極采取措施,防止嚴重后果的發(fā)生。⑤在中心靜脈穿刺點處使用康惠爾透明貼,有助于防止局部感染[4]。
3.4做好病人及其家屬的溝通工作①主動與家屬溝通交流,傾聽家屬的顧慮,對家屬提出的問題耐心的解釋說明。在家屬探視之前整理床單元,給患者取舒適的體位,注意患者的保暖,介紹患者當天的情況。②對于神志清楚且有語言交流障礙的病人,可使用表情,口形,動作,文字卡片或圖案卡片等,主動向患者解釋各項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的同意,消除患者緊張焦慮的心情[5]。
3.5建立應急預案并定期訓練為了降低各種護理糾紛,可制定相關的應急預案,如呼吸機故障時的應急預案,停電時呼吸機的應急預案,非計劃性拔管的應急預案,病人突發(fā)呼吸、心跳驟停時的應急預案等。定時組織演練,制定規(guī)范化培訓,落實執(zhí)行情況,提高護士的急救技術水平,在有突發(fā)事件的時候,護士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臨危不亂,保證醫(yī)療護理安全。
4體會
由于醫(yī)療護理工作的復雜性、藥物學和人體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未知性,使護理工作的風險存在于醫(yī)療活動的全過程中,只要有護理活動,就必定存在護理風險[5]。通過42例ICU 護理風險事件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要積極預防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而不是發(fā)生護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極處理。也就是說我們要完善各項制度常規(guī),熟練各種專業(yè)操作,健全護理風險管理機制,制定各種緊急預案并定期演練,培養(yǎng)及時發(fā)現(xiàn)風險事件的能力,才能避免風險事件的發(fā)生,保證護理工作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李曉惠,鄒曉清.臨床護理風險事件分析與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5):375.
[2] 楊麗華,于紅菊,法聯(lián)青.ICU 常見的護理風險事件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21):84.
[3] 徐明亞.3M無痛保護膜在大小便失禁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9,3(8):34.
[4] 方園,李冬詠,謝少清.康惠爾敷帖在中心靜脈置管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3(3):19.
[5] 錢淑清,何茵.ICU 護理風險分析與管理[J].護理研究,2008,22(2) :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