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釋迦牟尼講“只有上輩子修行最好的人,人緣最好的人,這輩子才能當老師?!庇谑?,我們常想:能當老師的人真是前世的功德修為。古有“不為五斗米折腰”,今世該有“不只為養(yǎng)家糊口而為師”。懷揣這句佛語,我們時常鞭策自己要做個好老師,隨處凡塵,心境卻高,操而能守,質(zhì)樸情真。堅守著這份美麗的職業(yè),它讓我們辛勞但也快樂著。
在我們從事的教育教學生涯中,都會發(fā)現(xiàn):只要我們用心去傾聽每一個孩子的心語,用心去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孩子的行為,我們與孩子們在一起就不僅僅是師與生的關(guān)系,更勝過朋友,更勝過親人。有時,繁瑣的工作,不乏讓人心志麻木。也曾對學生歇斯底里地喊叫過,并認為這是我們教師的權(quán)利;也曾對學生失望過,因為大家把同一個問題不厭其煩的講過三五遍;也曾對學生施行過“殺雞儆猴”法,因為都怕“一個老鼠壞了一鍋湯”……
然而每當“愛與責任,是師德之魂”這句箴言掠過自己荒漠的心境時,每當與自己的同事在教育這片芳草地播撒汗水時,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一道道迷人的風景,便凜然催生出我們對學生的由衷熱愛和對教師職業(yè)的這份高度責任感。
記得在過去的歲月里,我們有多少個老師堅守這份愛與責任。每天天剛拂曉,別人都還酣睡之時,每位路隊教師早已按時到崗,他們用自己單薄的身軀結(jié)成一條條警戒線,守護孩子們上學。寒風瑟瑟,他們用一面面小旗子攔下了一輛輛疾馳的車隊,護衛(wèi)一排排學生平安穿過馬路……他們的身影閃現(xiàn)出的正是一種責任!還記得,在每一個晨曦微露的早晨,從事教育的我們大部分已經(jīng)在教室里組織早讀了;晚飯后別人都在公園悠閑散步時,我們親愛的老師才拖著疲憊的步伐邁入家門;周末期間別人在逛街打牌安然娛樂時,肩負責任的老師卻用手提包帶回了一摞摞作業(yè)……這一切是責任詮釋的內(nèi)蘊,是責任折射的輝映。平凡閃耀光彩,普通凝結(jié)忠誠!
當然,在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下受社會利益的驅(qū)使,教師隊伍中有些人落伍掉隊了,有些人良知泯滅了,有些人道德淪喪了。
世間總有一些東西不容褻瀆和僭越,比如正直和善良,比如愛心和奉獻,比如責任和良知……如果說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那么良知便是道德的底線。良知,是生長在人類靈魂深處的隱形天平,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終極標志。一個老師可以沒有錢財、沒有權(quán)勢,但卻不能沒有良知。一個老師可以有過失,有弱點,但不能對不住良知。一個老師可以不成為教育家,但不可以缺乏良知。試問:當孩子們整天埋頭作業(yè)到十一二點時,你還在為了為了那點蠅頭小利大肆訂閱輔導(dǎo)資料嗎?當家長求爺爺告奶奶好不容易才將孩子轉(zhuǎn)入你的班級時,你還在為家長未請客而刁難學生嗎?當某個孩子已是身心千瘡百孔,你還在為他拖了你的成績而喋喋不休的責罵嗎?當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拋向你時,你卻為上課沒做充分準備而草草了事嗎?
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而我們教師就應(yīng)該是這根脊梁!因為我們是挺起的脊梁,所以我們?yōu)楹⒆觽儞纹鹆艘黄?。當一個個家長放心地把孩子放到你的手上時,當一個個家長看到孩子健康成長而給你投來贊許的目光時,當你走在大街上被不知名的家長喊著問好時,我想我們已經(jīng)收獲了責任付出的碩果。
當你傾盡所有的愛和期望,送走一批批,迎來一代代,在年復(fù)一年的時光里,驀然回首,仔細品味,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學生即使不完美,他也可愛,即使不聰明,他也純潔。所以我希望我們是心靈的雕刻家,永遠也展不出作品,卻可以把愛存起來,收獲數(shù)也數(shù)不完的利息,收獲一種人生額外的幸福!因為,教師的幸福不在于你教過多少學生,而在于你在多少學生心里刻下你閃閃發(fā)光的名字!
我們每個人都懷揣著夢想,帶著良心,遠離喧囂,執(zhí)著靜謐,堅守責任。都說生活如酒,辛辣透著甘醇,有了責任,它會變得醉人;生活如歌,激越回旋低沉,有了責任,它會催人奮進;生活如畫,芳艷不失明凈,有了責任心,它會美麗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