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是這樣理解“美讀”的:“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無非是如孟子所說的‘以意逆志’,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諸如此類……務期盡情發(fā)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心靈感通了”。 這里的“美讀”,既是“讀”的訓練方法,又是“讀”的理想境界。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除了讀出節(jié)奏的抑揚頓挫、聲調的高低強弱外,還能傾注強烈飽滿的情感呢?
一、精心導入,形成“美讀”的情感基調
每篇課文都有其情感基調,或明快,或深沉;或歡暢,或悲哀;或活潑,或凝重……引導學生準確把握其情感基調,這是“美讀”的重要基礎。而學生對課文情感基調的把握往往須借助與之協(xié)調的課堂氣氛,而課堂氣氛的創(chuàng)設又很大程度上由新課開始時教師的神情、導語所決定。
《遲到》是選自臺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文章表達了對父親的無限懷念和淡淡的哀愁。怎樣才能讓學生盡快感受到這種情感?課前,一曲凄婉的《送別》播放完,我動情地由歌詞導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在淡淡的哀愁中,林海音送別了無憂無慮的童年,送別了疼愛她的父親,然而父親的教誨卻讓她刻骨銘心,支撐她戰(zhàn)勝磨難,走向成功。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這位父親?!币魳窢I造了氛圍,語言牽動著學生的思緒,使學生未學課文就先有了情。
為了很好地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情感,導入時還可采用講故事、出示圖片、放錄像、錄音等形式。但這種導入要注意,導入選取的內容應與文本有緊密的聯(lián)系,采取的形式要恰當合理,所用的時間要恰到好處。如果課堂導入不當,設計偏離主旨,則有可能沖淡這堂課的主要內容。
二、示范朗讀,做好“美讀”的情感熏陶
老師的范讀,對學生有一種情感的滲透與熏陶。高水平的范讀不僅能夠起到榜樣示范作用,更能讓學生透過老師的范讀進入情境,做好情感準備;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做好對話準備;體悟字里行間跳動的情愫,做好共鳴準備。學生則能以聽助讀,在模仿中糾正自己的發(fā)音、語氣等方面錯誤,掌握朗讀方法,養(yǎng)成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力。
應用范讀要注意出現(xiàn)在課堂教學結構中的位置和時機。如果出現(xiàn)的過早,它可能會抑制學生理解能力和朗讀能力形成和發(fā)展。所以范讀前,應先讓學生讀懂文意,給他們分析、理解、學習、創(chuàng)造的機會,之后教師再范讀,會給學生提供一個與自己的閱讀、朗讀進行對比的參照,會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感悟。
三、 品讀語句,深化“美讀”的情感理解
語文課不能脫離語言文字,不能不強調語言文字,要善于“觸摸語言文字”。精彩的文字所展現(xiàn)出的畫面是鮮活的、靈動的。如果學生不能通過自己的理解準確把握動詞傳達出的形象,不能將畫面激活,那么這樣的閱讀是蒼白無力的。老師要適時捕捉這些有靈性的詞語,把文本讀活。
優(yōu)秀的文章,總是離不開文字表達的精要、貼切、形象,值得我們很好地學習。如《觀潮》一課生動描述了錢塘江大潮的奇特、雄偉和壯觀,尤其是第五自然段連用幾個比喻句,從聲音和形態(tài)兩方面的變化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潮來時的雄偉氣勢。上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反復誦讀重點語句,細細地欣賞、領悟作者遣詞用句的精妙,再通過美讀再現(xiàn)潮聲越來越響亮、潮勢越來越洶涌的浩大場面。
有些詞語看似平淡無奇,但細一琢磨,卻感覺在文中用得精妙傳神,耐人尋味。如《我喜歡》這課,學習“我喜歡春天”一段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感悟:春天萬物復蘇,春天生機勃勃,哪個詞語直接讓我們感受到春天的熱情?那就是“殷勤”。再讓學生帶著這種熱情周到讀讀“殷勤”的句子,相信學生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還有一些句子在課文中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可以作為美讀的切入點。
四、想象還原,強化“美讀”的情感體驗
語文課本中的課文都是客觀生活的描述,教學中須引導學生在目視、口誦的同時,借助想象調動起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語言積累,還原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形象,使語言文字變成活的畫面。這樣,才能為語言內容的理解和思想情感的感受提供形象基礎,以強化學生對思想情感的體驗。
想象還原也是學習理解古詩詞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古詩詞以其簡單凝練的語言傳達出豐富的內容,充分彰顯了古人的精神智慧。學習古詩詞可引導學生充分調動生活積累,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把抽象的詩歌語言符號還原成具體形象的畫面。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具體生動的詩歌意象、情景,化無形為實體,變抽象為具象,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詩歌意境。
五、發(fā)掘個性,促進“美讀”的情感升華
《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教學建議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一定要引導學生自己讀進去,產生真實體驗。要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闭Z文學習具有很強的“體驗性”,朗讀正是學生個性體驗結果的外在表現(xiàn)。不同的學生,由于生活經驗、理解水平、所處角度不同,會對文本有不同的情感產生。這也正應了那句話:“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個性化朗讀是一種深層次的朗讀,只有學生具備一定層次的朗讀能力以及對朗讀文本有過深思熟慮后才能完成。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真正把指導個性化朗讀落到實處。首先要保證學生有充足的理解文本和獨立思考的時間,有自由練習朗讀的時間,有展示、交流、學習的時間。然后慢慢地深入到學生的內心層面,從情感和思維等方面著手,激發(fā)學生獨有的體驗。
“讀”作為語言訓練的重要形式和方法已經引起了老師們的重視,朗讀指導不應只注重形式上的要求,更應該深入鉆研教材,準確把握課文情感,重視實質性的指導,采取有效方法加強“美讀”訓練,讓美好的詞語演化成激動人心的美妙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