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我認識到:作為一名班主任,僅有愛和熱情是不夠的,還要有智慧,如果沒有智慧相伴,則真心換來的可能是寒心。而智慧來自于學習。工作之余,我盡量閱讀有關(guān)教育教學、班主任管理等書籍,學習中,我掌握了“暗示效應”“食鹽效應”,理解了威爾猻的“護花原理”,心理學家的“禽鳥等級”“南風效應”以及著名犯罪學家凱琳的“破窗理論”等。我辯證地把這些理論運用到班級管理中,用智慧的教育,糾正孩子的行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犯罪學家凱琳曾注意到一個問題:在她上班的路旁,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大樓。有一天,她注意到樓上有一個窗子的玻璃被打破了,那扇破窗子與整座大樓的整潔美麗極不諧調(diào),顯得格外的顯眼。又過了一段時間,她驚奇地發(fā)現(xiàn):那扇破窗不但沒有及時維修,反而又多了幾扇爛玻璃的窗子。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斗也做過這樣一項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一輛停在比較雜亂的街區(qū),一輛停在中產(chǎn)階級社區(qū)。他把停在雜亂街頭區(qū)的那一輛車的車牌摘掉,頂棚打開,結(jié)果一天之內(nèi)就被人偷走了。而擺在中產(chǎn)階級社區(qū)的那一輛過了一個星期也安然無恙。后來,詹巴斗用錘子把這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jié)果,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
這一發(fā)現(xiàn)使他們忽有所悟:如果有人打破了一座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維修的話,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從而去打破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其結(jié)果是:在這種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論”。這位心理學家就把人的這種心理命名為“破窗效應”。 “破窗理論”提出后,廣泛應用于社會科學、預防犯罪科學和企業(yè)管理科學之中。如果我們把凱琳的“破窗理論”運用到班級管理中,我們班主任的工作會變得輕松而有效。怎樣在班級管理中運用“破窗理論”呢?
一、壞事嚴格化——關(guān)注細節(jié)小事,對錯誤行為及時制止并有效處理
“破窗理論”給我們的啟示就是:管理必須從小事抓起,從瑣事做起;必須及時修好“第一個被打破的窗戶玻璃”,防微杜漸。
班級管理過程中,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小事”,如衛(wèi)生、紀律、上課、做操、玩耍等。作為班主任千萬不能以事小而不為之,或以事小而忽視之。例如,在班級的常規(guī)管理中,出勤看似很小的一個常規(guī)管理,許多學生也認為是一件無足輕重的事。遲到一分鐘,絕不會影響自己的課堂學習。但是遲到現(xiàn)象能反映出一個班級的學習狀態(tài)和精神風貌,當一個班級的管理非常完善,同學們置身于一個積極向上的班集體之中,沒有出現(xiàn)過遲到,這種嚴格的班級氛圍會給學生一種不自覺的提示——我不能遲到。但是,如果有人遲到了一回,班主任對此事不聞不問,對于其他同學就會有一種暗示——原來是可以遲到的。遲到人次愈多對于不遲到者來說就會有一種縱容感,接下來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說這個班級很快就會處于一個混亂局面。
因此,班級管理工作要始終遵循“教育無小事”的原則,及時有效地把一切隱患杜絕在萌芽狀態(tài)。
二、好事擴大化——實現(xiàn)教育過程的良性遷移
十八世紀的紐約以臟、亂、差聞名,環(huán)境惡劣,同時犯罪猖獗,地鐵的情況尤為嚴重,是罪惡的延伸地。1994年,新任警察局長布拉頓開始治理紐約,他從地鐵的車箱開始治理。車箱干凈了,站臺跟著也變干凈了,站臺干凈了,階梯也隨之整潔了,隨后街道也干凈了,然后旁邊的街道也干凈了,后來整個社區(qū)干凈了,最后整個紐約變了樣,變整潔漂亮了?,F(xiàn)在紐約是全美國治理最出色的都市之一,這件事也被稱為\"紐約引爆點\"??梢娙说乃枷胩焐哂信时刃院蛷谋娦?,一件好事能促使人們見賢思齊。“破窗理論”中有一個重要的過程就是從一扇破窗可能會發(fā)展為更多的破窗,但是,我們要堅信德育的約束力,相信“破窗理論”中的這一過程也是可逆的。我們可以把這一過程倒過來使用,實施德育過程的良性“遷移”。 殺雞駭猴是大家約定俗成的教育認知,但隨著教育形勢的發(fā)展,此法在教育工作中已經(jīng)不再十分實用。因此需要“敬猴驚雞”,即在教育教學特別是在班級管理中,讓一個品行良好的學生帶動幾個學生進步,讓幾個學生影響一個班級的班風,并形成良好的班風。如學校每學期都要進行班級文化建設(shè),在班級文化布置中教室需要擺放一些花卉。我開始采用強制措施,可收效甚微;我改變了方法,看哪些小朋友能為班級抱來花卉,誰就是美化教室的天使。于是,教室里有了第一盆花,我會在下課后給同學們簡單介紹這種花卉的知識,還不忘問一句:這是哪一個天使抱來的?抱花的同學一臉的自豪。接著,教室里花卉越來越多,越來越好,這也是很多老師都感嘆我們班的花卉居多的原因。
三、教育心理化——用贊美和交流培植孩子的尊嚴感
“破窗理論”中的“破窗效應”提示我們教育要注重心理過程。瑞士有位著名教育家叫裴斯泰洛齊他提出“教育要心理化”。這句話揭示了一定的教育規(guī)律。心理學原理也告訴我們: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生,他們平時都有一種相對的心理平衡狀態(tài),當學生原有的心理平衡被打破的時候,就是最易接受教育的時候,也就是教育的最佳時機。
古代教育家荀子在《勸學篇》中做過這樣的精辟論述: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這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視點決定視野,而視野又決定人的成長質(zhì)量。教育也是一樣,教師對教育思想認識深了,教育理論水平高了,就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教育,更有效的實施教育行為。
總之,“破窗理論”在學校的班級管理中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和指導作用,“千里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薄巴鲅蜓a牢雖為美,莫若當初早筑籬。”愿大家能夠辯證的運用“破窗理論”,做一個輕松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