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職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似乎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比如,簡單的程序即是:課前準備→導入新課題→知識傳授→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若有)→批改作業(yè)(若有),如此周而復始。然而這個貌似簡單的程序,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準備不好的話,你將面對一群或者呆若木雞、或者神游異處、或者低首擺弄手機、或者伏案酣然入睡的學生。當然,也不排除幾個乖乖巧巧的學生聽講,可這樣的課堂已經讓你無法滿意。這時候,你就需要思考如何盤活課堂,如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如何讓你的學生愛跟你學習的問題了。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若想盤活課堂,作為高職專業(yè)教師,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職業(yè)能力。
一、職業(yè)分析能力——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任何一個老師都希望學生對自己的課程感興趣。在學生第一次上課的時候,教師必須首先要引起學生對本門課程的興趣,明確的課程學習目標是最好的吸引學生的手段。對學生來說就是需要知道為什么要學、學什么、怎么學?這個目標的確立需要老師做足功課,要分析本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是什么、就業(yè)崗位有哪些、每個崗位需要哪些專業(yè)技能、本課程能夠培養(yǎng)哪些技能、學了本門課程能到哪些崗位去工作、這幾個對應的崗位就業(yè)前景如何、如何學好這門課、用什么方法學。這一系列問題如果解決了,學生們就不再是一頭霧水的接受你的課程,而是有目標、有興趣的來學習這門課。
職業(yè)分析能力的建立需要專業(yè)教師做大量的深入調查研究,明確學生的就業(yè)單位范圍,深入就業(yè)單位對崗位→能力→資格證書進行調查,在完成社會調查的基礎上,回過頭來對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進行研究,整合課程體系,明確各門課程的知識能力目標,建立課程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只有經歷了這樣的過程,教師才能底氣十足的站在講臺上,信心百倍的告訴學生為什么要學習我的這門課、怎樣來學習。
二、整合并理順教學內容的能力
學生的興趣已經引起了,如果后面的工作不趁熱打鐵,那就必然前功盡棄。這時候最重要的是作為老師,你的教學內容理順好了沒有?教學內容的整合及理順當然少不了前面做的功課——職業(yè)能力分析。
(一)便于“課崗證”結合的課程
以本人所從事的道橋專業(yè)課程為例,道橋專業(yè)有些課程是能夠“課崗證”結合的,如《道路建筑材料》《公路檢測技術》等。類似這樣的課程,就不能局限于一般的高職高專教材所包含的內容,而是要拋開教材,結合相應職業(yè)資格證考試大綱要求,整合教學內容,以考證為目標組織教學內容,這樣學生學起來會更有興趣、更有目的性。
(二)其他專業(yè)課程
當然對于很難進行“課崗證”結合的課程來說,以解決實際問題的必要知識點作為主要教學內容來進行組織也不失為好的辦法。比如道橋工程技術專業(yè)的《公路工程造價》課程不一定要把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招投標、工程結算的所有內容大而全的“傳授”給學生,在有限的課時里全盤學習,最終只知道一些概念而已,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不起來,學生自然也不會有興趣,這樣的課堂注定是枯燥乏味的課堂。不如把課程教學內容精簡,以一個工程的施工圖預算任務為主線,組織課堂學習內容。每次課程,學生都能夠嘗試編制一類表格或者學會計算某項費用,這樣學生學起來會很有成就感,課程結束的時候也清楚的知道在這門課程中自己學到了什么。
三、施展上課技巧的能力
在第一次課已經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也理順了本課程的教學內容之后,我認為再需要注意的就是上課技巧問題了。
(一)自信與激情
教師在進入課堂之前應該調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站到學生面前起碼應該是充滿信心的。信心來源于自信,老師站到講臺上,如果躲避學生的眼神,不敢跟學生對視,那是不可能教好課的。有人說自信是潛能的放大鏡,如果老師是充滿自信的站在講臺上,飽含激情的教學,他的教學效果一定能夠得到放大。當然自信來源于不斷學習,來源于充分的準備,來源于對課程內容的熟練程度和把握,也來源于妝容儀表。
(二)表達技巧
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如果沒有很好的表達能力,縱使?jié)M腹經綸也無法掌控整個課堂。表達方面的技巧主要是對語言、面部表情、目光的運用,以及注意表達的空間位置。
語言表達需要注意的有語調、語氣、語速、語音及語言邏輯。語調應該是聲情并茂、抑揚頓挫;語氣應堅定自信、詳略有別;語速應快慢得當、適度停頓;語音應清晰洪亮、容易識別;語言邏輯應思路清晰、條理清楚。
自然真誠,面帶微笑的教師給學生以容易親近、和藹可親的感覺。真實的親和力,以善良的情懷和博愛的心胸為依托,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特殊秉賦和素養(yǎng),如果冷若冰霜,自然會拒人千里之外。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目光是心靈的語言,目光交流發(fā)揮著信息傳遞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中應該有效的利用目光的交流,用目光照顧到所有同學,使學生感覺到老師的關注,這樣學生不容易走神,容易集中注意力。很難想象一個不與學生目光交流,要么低頭看課件,要么抬頭看屋頂的老師能讓課堂氣氛活躍。
三尺講臺,無限天地,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夠單純的坐著,也不可以像木樁一樣的站著,應適度地左右走動或者深入學生當中,這樣既可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同時還有提醒問題學生的作用。
組織課堂是一門藝術,盤活課堂是一項本領,若要做好需要老師不斷學習、思考。不能僅僅局限于教學任務上自己的幾門課程,要眼界放寬,全攬本專業(yè)所有課程,研究每門課程的學習目標,找出課程之間的聯(lián)系,最后確定本門課程的學習目標,然后再理順課程教學內容。這樣的工作做足,才能真正的有自信掌控課堂,再通過施展上課技巧,使你課下的準備發(fā)揮的淋漓盡致,我想這樣的課堂才能活起來。當然,在課堂組織上,我們還需要研究教學方法、教學組織策略等等,做好高職教師,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