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人們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得到滿足的一種狀態(tài)。幸福是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倫理幸福的辯證統(tǒng)一,是人性得到肯定時的主觀感受。根據(jù)德育工作的有關(guān)文件,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ān)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教育部關(guān)于整體規(guī)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等精神,樹立正確的幸福觀,使學生受益終生,是教育工作者應有的職責。
一、構(gòu)建幸福德育,讓德育充滿幸福
什么是正確的幸福觀呢?亞里士多德給幸福下過一個定義:幸福是有德性的實踐活動。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引導學生理解幸福,引導學生感受幸福,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幸福。德育對幸福生活的建構(gòu),主要有以下幾個角度。
(一)德福一致是幸福之原理
人生是生活的展開,人活著是為了一種幸福的生活。幸福是人生的永恒追求。一個人可以要金錢和物質(zhì),要權(quán)力和地位,要平等和自由,但無論要什么,最終都是為了過一種幸福的生活。追求幸福,是人永恒的生活動力。幸福是人最終極的價值。
(二)構(gòu)建幸福生活是德育之目標
一個人要擁有幸福的人生,只有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涵養(yǎng)品德才更有人生意義。所以,幸福應當成為教育的目的,而好的教育能增進個人與公共幸福。
(三)樹立幸福德育理念,讓德育本身充滿幸福
幸福不只是生活的結(jié)果,更應該是生活的過程、生活的狀態(tài)。根據(jù)當今教育形勢,倡導樂學和愉快教育,讓教育過程本身就充滿幸福,既有過程性的幸福,也有結(jié)果和目標性的幸福,才是我們教育努力的方向,更是我們幸福德育努力的方向。
德育要引導人構(gòu)建幸福的生活,其條件就是使德育過程本身充滿幸福,讓人們最大限度地在德育過程中真切感受幸福、體驗幸福。
第一,讓德育凸顯生命的價值和人性的光輝。
使人幸福的德育,必須尊重生命、順應人性,使德育走向人性化,凸顯生命的價值和人性的光輝。幸福作為人的一種存在方式,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詩意存在,幸福狀態(tài)是人性的一種完滿狀態(tài)。幸福德育以關(guān)注人的幸福作為德育活動的切入點,首先要還原人在德育活動中的幸福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就是人性的一種完滿,一種敞亮和自在。
第二,讓德育過程體現(xiàn)自由、平等、民主、快樂的元素。
使人幸福的德育,必須把人作為主體,使德育的過程體現(xiàn)自由、平等、民主、快樂的元素。自由、民主、平等雖不是幸福,但卻是幸福的必要條件。幸福是以自由、民主、平等為前提的。沒有自由、民主和平等,人就失去了資格與尊嚴,成為他人控制的工具。幸福展現(xiàn)的是一種人性的完滿,只有在自由、民主、平等之中,才能體現(xiàn)人性的尊嚴、人的價值。
第三,讓德育煥發(fā)活力,富于魅力,深入人心。幸福教育成就的是雙方——幸福育人,育幸福人,因而使之煥發(fā)新的活力,富于魅力。
二、構(gòu)建幸福德育,成就幸福學生
在德育工作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德育理念,培養(yǎng)健全的人,培養(yǎng)有教養(yǎng)的人,培養(yǎng)精神幸福的人。
(一)幸福從良好的養(yǎng)成教育中獲得
少兒、少年階段則是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期,也是關(guān)鍵期。強化養(yǎng)成教育,從小教會學生做人,是學校德育的主要任務;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nèi)容。良好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可以成就學生一生的幸福。
(二)幸福從國學教育中獲得
中華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從中汲取其精華學生受益終生,國學教育就是其中的一項,孩子們通過詠讀經(jīng)典,吸取中華五千年文化,知書達禮,傳承文明,養(yǎng)成習慣,這也是德育的幸福所在。國學教育,誦讀經(jīng)典、落實行動就是給予孩子一種美好的感覺和力量。
(三)幸福從課堂教學中獲得
課堂是學生生命成長的一段重要經(jīng)歷,我們該給學生一個什么樣的課堂生活呢?什么樣的課堂才是幸福課堂呢?我認為我們的幸福課堂應該從三個角度呈現(xiàn)。
第一,幸福課堂要體現(xiàn)著學生的幸福。這包含著教師的幸福,是師生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倫理幸福的統(tǒng)一。
第二,在認知上要對學生形成挑戰(zhàn)性。為了對學生形成挑戰(zhàn),一是要了解學生目前是什么,當你了解目前是這個樣子的時候,才能提出更高的東西,你才會對他去形成挑戰(zhàn)。二是在情感上要有感動力。
第三,形成“欣賞式”的“美妙課堂”。學生需要呵護和尊重,潛質(zhì)需要教師的開發(fā)。教師多鼓勵、多表揚、多欣賞學生,充分挖掘?qū)W生的閃光點,樹立信心,讓學生愛上課堂;讓學生充分張揚個性,充分展示能力,讓學生潛能盡顯,做到人盡其才。
(四)幸福從開心班會中獲得
讓學生敞開心扉,感受幸福課堂。班主任以此為幸福密碼:開展幸福的活動,幸福的班會,幸福的約定,幸福的交流……同時,班主任以幸福主題班會課作為切入點,學生參與策劃、學生參與組織、學生擔任主持,利用主題活動展示學生的特長,利用掘?qū)W生的潛能,給每一個學生提供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五)幸福從健康心理教育中獲得
要將幸福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jié)合,做到思想同心、目標同向、工作同步。學校成立心理咨詢室,隨時接受師生關(guān)于心理問題的咨詢和幫助;組建心理健康社團,運用同伴互助心理輔導模式,開展心理游戲、心理測試等活動;每個班都推選出心理委員,通過朋輩心理輔導模式,是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班級。
(六)幸福從付出師愛中獲得
教師要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為人梯,樂于奉獻,靜下心來教書,沉下心來育人,無私地奉獻師愛。教師要用自己的榜樣作用和人格魅力去熏陶學生,感染學生,以心換心,為鑄就幸福德育、打造學生幸福的明天而努力。
幸福德育為學生們今后高質(zhì)量的生活打下堅實基礎(chǔ),讓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和寬容大氣的心態(tài),擁有豐富的知識和旺盛的求知欲,擁有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在美麗的精神家園里享受幸福的人生。追求幸福生活是人生存在的動因,也是完善道德不可或缺的,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應該是德性與生活完美結(jié)合的人。關(guān)注生活,追求幸福生活,成就學生的良好德性品質(zhì),應該是德育教育的終極價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