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一個案例說起。有一所農村市級示范高中2010級的學生黃某,還在襁褓之中時爸爸就撒手人寰,三年后媽媽改嫁,失怙失恃的黃某全靠爺爺奶奶一手帶大。也許是“隔代親”,也許是爺爺奶奶悲憫孫子的不幸,對他是百依百順,黃某由此養(yǎng)成了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在得知自己的身世后,性格上又由“自我”發(fā)展為“自我”加“自卑”,感覺享受不了“親情”,總矮人一截。從此,經(jīng)常一個人或伙同幾個人去網(wǎng)吧,漸漸地上了癮,學習成績開始下降。為了監(jiān)督、幫其“戒癮”,奶奶丟下家中農活到學校附近租房陪讀,最終他以公費生資格進入示范高中。老師知道了他的身世后,對他格外關照,各類資助都讓他優(yōu)先享受。但越是這樣,他越發(fā)不舒服,一方面,總以“媽媽是老板”為由拒絕,另一方面,他感覺現(xiàn)實世界沒有溫暖,于是又沉溺于虛擬的網(wǎng)游世界,經(jīng)常不辭而別連續(xù)曠課甚至夜不歸宿。他的出現(xiàn),就為一件事:要錢!稍有不快,他扭頭便走,蹤影杳無。有一次,下晚自習后他伙同另兩名同學到市區(qū)打游戲,結果被車撞倒,所幸他只受了輕傷。家庭、學校、家長、老師提心吊膽,心力交瘁。就這樣他混過了高中三年,盡管參加了高考,但成績可想而知。今年夏季黃某穿上了軍裝,即將進入軍營,但令人擔憂的是,他能吃得下軍營的苦嗎?他在軍營的磨煉之中能經(jīng)常反思徹底改變自己從頭學習嗎?他能在部隊的熔爐中不斷堅強,追求進步嗎?
黃某屬于比較典型的品格上存在“問題”的學生,也就是心理健康存在問題。根據(jù)本人的從教經(jīng)歷,這類“問題”學生還不是極個別的,無論是已經(jīng)畢業(yè)還是在讀,這類學生都存在,甚至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導致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或行為問題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校教育、二是社會環(huán)境、三是大眾傳媒、四是家庭教育、五是學生自身。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在加快、競爭壓力在加大,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的學生在整個學生群體中占有的比重有擴大的趨勢,它關涉到學生自身的生命健康、其所在家庭、班級和學校的和諧安全,因而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早在199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就明確提出,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睘榱藢W生的健康成長,為了每個家庭的美滿幸福,為了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為了國家的人才培養(yǎng),也為了學校的穩(wěn)步安寧,學校必須調動多方面積極因素,架構立體模式,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完全改變“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學校德育工作還很不適應”的問題和現(xiàn)狀。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應遵循六個原則,即科學性原則,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預防治療和發(fā)展相結合原則,全體與個別相結合原則,助人自助最終達到教育目的的原則,從年齡特征出發(fā),進行有的放矢教育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主要有兩個:一是提高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二是克服少數(shù)學生中的心理與行為問題。為此,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構筑學校、家庭、社會“三教一體化”的立體模式,才能形成合力,達到教育目的。
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應在四個方面廣泛而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課內外全面滲透;二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報告;三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四是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行為治療。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大本營,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要發(fā)揮關鍵作用。家長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往往從幼兒期就開始體驗到心理困惑。這些心理困惑有待于父母的撫慰得以緩解。倘若缺乏這種感情撫慰,幼小心靈就會憂傷,被孤獨感籠罩,易形成孤僻的個性。如果孩子在小時候心理障礙就潛伏下來,在長大后遇到困難時,就無法正確克服,甚至患上精神性疾病或者走上邪路。
現(xiàn)在,有不少家長沒有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認為孩子沒病就是健康。在這種情況下,學校要通過多種渠道來幫助家長提高認識,讓家長獲取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一是要重視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向家長傳授相關知識,也可請專家教師到會給家長們上課,在提高家長們心理健康素質的同時,讓家長們重視關注,了解學生的日常言談舉止變化,把握心理動態(tài),及時正確處理。
二是利用??蟆?、校訊通、短信等多種形式發(fā)送宣傳資料,讓家長不斷地閱讀學習。
三是班主任、老師要經(jīng)常家訪或接待家長來訪,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與家長一起商定,取得家長支持合作,共同采取措施來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四是班主任老師通過書信、電話等方式,與家長進行更多的聯(lián)系,及時反饋學生在校、在家情況,共同關注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狀況。
學校要在政府領導下,積極主動報告校園及學生家庭周邊育人環(huán)境,力求減少負能量,增添正能量,共同構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社會網(wǎng)絡,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一是請公安派出所加強周邊巡查力度,及時發(fā)現(xiàn)清理打擊流竄于學校周邊的社會不良人員,杜絕勾引誘導在校學生事件發(fā)生。同時聘請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等定期到校上法制教育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和安全防范意識。
二是請文化工商部門隨時檢查網(wǎng)吧、書店,嚴格規(guī)定強化管理,堅決打擊取締販賣兜售黃、賭、毒等非法制品的行為,凈化育人空氣,保障校園周邊社會生態(tài)健康文明。
三是加強校園周邊社區(qū)管理,營造環(huán)境優(yōu)良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四是利用大眾傳媒廣泛深入地報道宣傳“中國好人”“美德少年”等先進模范人物事跡。校內應定期開展“孝親之星”“道德之星”“學習之星”“校園好學生”等評選活動,樹榜樣,立標桿,讓學生在收看、閱讀、評比中感動、激動、行動,并化作樹立正確情感價值觀的精神力量。
信息社會的飛速發(fā)展,時代的日新月異,給學校、社會、家庭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只有身心健康、知識豐富且不斷學習的人才能適應新變化新形勢,引領新潮流,讓自己出彩,實現(xiàn)人生夢想。讓我們共同努力,切實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每個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