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譚盾的音樂跨越了古典與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多媒體與表演藝術的眾多界限。他已贏得多項當今世界最具影響的音樂大獎,其中包括格萊美大獎、奧斯卡最佳 原創(chuàng)音樂獎和格文美爾(Grawemeyer Award)古典作曲大獎和德國巴赫獎,并被美國音樂協(xié)(Musical America)授予年度 “最佳作曲家”稱號,紐約時報評其為“國際樂壇最重要的十位音樂家之一”。譚盾還被中國文化部授予“二十世紀經(jīng)典作曲家”的稱號,并被鳳凰衛(wèi)視等全球最重要的十家華文媒體評為2006年影響世界的十位華人之一。
關鍵詞:音樂大師 音樂 譚盾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4)05-049-02
譚盾的音樂跨越了古典與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多媒體與表演藝術的眾多界限。他已贏得多項當今世界最具影響的音樂大獎,其中包括格萊美大獎、奧斯卡最佳 原創(chuàng)音樂獎和格文美爾(Grawemeyer Award)古典作曲大獎和德國巴赫獎,并被美國音樂協(xié)(Musical America)授予年度 “最佳作曲家”稱號,紐約時報評其為“國際樂壇最重要的十位音樂家之一”。譚盾還被中國文化部授予“二十世紀經(jīng)典作曲家”的稱號,并被鳳凰衛(wèi)視等全球最重要的十家華文媒體評為2006年影響世界的十位華人之一。譚盾的音樂被世界最重要的交響樂團、歌劇院、藝術節(jié)、電臺和電視臺廣泛演播。作為指揮家,譚盾經(jīng)常執(zhí)棒世界眾多最著名樂團,其中包括:荷蘭皇家音樂廳樂團、倫敦交響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紐約愛樂、柏林愛樂、費城交響樂團、法國國家交響樂團、英國BBC交響樂團、米蘭斯卡拉歌劇院樂團、慕尼黑愛樂、意大利國家交響樂團和美國大都會歌劇院等。他與Google/YouTube合作的世界首部網(wǎng)絡交響樂《英雄》擁有高達二千二百萬人次在線欣賞量。他的“有機音樂三部曲”——《水樂》《紙樂》《垚樂》和《武俠三部曲》經(jīng)常上演于世界各大音樂廳。他的多媒體代表作品《地圖》,由馬友友波士頓交響樂團作世界首演,作品手稿已被紐約卡內(nèi)基音樂廳世界作曲大師手稿廊永久收藏并展出,他是第一位東方獲此殊榮的音樂家。他的歌劇《秦始皇》由世界男高音巨星多明戈首演于紐約大都會歌劇院。2008年應邀創(chuàng)作中國奧運會徽標LOGO音樂和頒獎音樂。他的鋼琴協(xié)奏曲《火》由郎朗及紐約愛樂首演。2010年,譚盾應邀擔任中國上海世博會全球文化大使。
譚盾出生于湖南長沙絲茅沖。畢業(yè)于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中華文化特別是楚文化對其音樂創(chuàng)作影響至深。他曾進入湖南京劇團任演奏員。1978年考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隨趙行道、黎英海學習作曲,隨李華德學習指揮,取得音樂碩士學位,1986年獲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獎學金,隨大衛(wèi)多夫斯基及周文中學習并獲音樂藝術博士學位。以創(chuàng)新而著稱的作曲家、指揮家譚盾,被譽為東方的馬可·波羅和中國的文化名片。他的音樂跨越了古典與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等眾多界限。他已贏得當今最具影響和眾望的各大音樂獎項,其中包括格文美爾古典作曲大獎(Grawemeyer Award),格萊美大獎(GrammyAward)和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音樂獎(AcademyAward),并被美國音樂協(xié)會(MusicalAmerica)授予2003年度“最佳作曲家”,被鳳凰衛(wèi)視等全球最重要的十大華文媒體評為2006年影響世界的十位華人之一。譚盾的音樂在世界各重要音樂廳、歌劇院、藝術節(jié)、電臺和電視臺廣泛演播。受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委約創(chuàng)作的歌劇《秦始皇》于2006年12月世界首演,并由世界男高音巨星多明戈擔任主角,并于2008年5月重返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舞臺。大都會歌劇院更首創(chuàng)采用高保真衛(wèi)星技術,轉播該劇首演實況至全球各地的五百余家電影院。2007年11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金色大廳”舉行了為期兩周的“譚盾音樂節(jié)”,上演了交響樂、歌劇及室內(nèi)樂15部作品。2007年更是歌劇《茶》的豐收年,在美國著名的圣塔非音樂節(jié)、斯德哥爾摩音樂節(jié)以及維也納的新歌劇院分別上演3個不同版本的全新制作。由紐約愛樂樂團委約譚盾為郎朗而創(chuàng)作的鋼琴協(xié)奏曲將于2008年4月舉行世界首演。同時,他正在為維也納藝術節(jié)和德國國際鋼琴藝術節(jié)等重要音樂機構創(chuàng)作新作品。作為指揮家,譚盾正攜同世界各地眾多交響樂團、藝術節(jié)和音樂節(jié)巡演其發(fā)起的“綠色節(jié)奏·環(huán)保音色”的全球計劃。
譚盾的主要作品包括:交響戲劇系列(OrchestralTheatre),該系列現(xiàn)包括四部交響作品。在交響戲劇系列中,譚盾嘗試把中國古老的祭祀傳統(tǒng)帶入現(xiàn)代交響樂演奏中。其中,交響系列之四《門》曾由指揮家迪圖瓦(Charles Dutoit)指揮日本NHK交響樂團首演,其中《Re》由鄭民勛指揮法國國家交響樂團首演;有機音樂系列(Organic Music),其首部作品《交響協(xié)奏曲:水樂》由瑪祖爾(KurtMasur)指揮紐約愛樂首演并作世界巡演;第二部《紙樂》由沙羅冷(Esa-Pekka Salonen)指揮洛杉磯愛樂樂團于2003年10月在洛杉磯迪斯尼音樂廳落成開幕時作世界首演。第三部《垚樂》在維也納交響樂團紀念馬勒“大地之歌”100周年紀念會上首演。《死與火》由詹姆斯·拉文(James Levien)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樂團首演;多媒體交響協(xié)奏曲系列(Multimedia Orchestra) 的代表作《地圖》,由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獨奏、譚盾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于2003 年作世界首演。《地圖》的音樂手稿已被紐約卡內(nèi)基音樂廳世界作曲大師手稿廊收藏展出,譚盾成為享此殊榮的第一位東方作曲家。他為柏林愛樂樂團而作的《神秘的土地:12把大提琴和樂隊的協(xié)奏曲》于2004年6月17日由西蒙· 拉托(Sir Simon Rattle)指揮柏林愛樂作世界首演。他的人類音樂學史詩《女書》由世界三大交響樂團:荷蘭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日本NHK交響樂團,費城交響樂團聯(lián)合委約創(chuàng)作,并成為《地圖》的姐妹篇。
在過去十年中譚盾創(chuàng)作了多部重要的歌劇。由英國愛丁堡藝術節(jié)委約的歌劇《馬可·波羅》已有三個不同版本,并巡演了世界二十多個城市, 因其音樂語言的原創(chuàng)性,《馬可·波羅》不僅為譚盾贏得了世界當今最權威的格文美爾古典音樂作曲大獎(Grawemeyer Award), 更被德國權威《歌劇》雜志譽為“年度最佳歌劇”;搖滾歌劇《牡丹亭》由美國著名導演Peter Sellars 執(zhí)導、在世界各重要藝術節(jié)演出已達五十多場次;歌劇《茶》由著名的日本三多利音樂廳(Suntory Hall)和荷蘭皇家歌劇院聯(lián)合制作、由世界著名歌劇導演皮埃爾·奧迪(Pierre Audi)執(zhí)導作世界首演。2007年在美國著名的圣塔非音樂節(jié)、斯德哥爾摩譚盾音樂節(jié)以及維也納的新歌劇院(Neuv Oper Wien)將分別上演歌劇《茶》的三個全新制作。他的實景園林版昆曲《牡丹亭》已連續(xù)演出數(shù)百場。
譚盾其它卓有影響的作品還包括:建筑音樂《水樂堂》已超過一百場連演。《鬼戲》(Ghost Opera),由世界著名Kronos四重奏樂團和琵琶演奏家吳蠻作世界巡演;為紀念巴赫逝世250年,受德國“巴赫學院”委約的《復活之旅》(WaterPassion After St. Matthew), 已巡演德國、日本、英國和俄國等地,并在紐約“下一浪潮藝術節(jié)”二十周年慶典演出季中上演;榮獲奧斯卡最佳電影原創(chuàng)音樂獎的《臥虎藏龍》已改編成《臥虎藏龍》協(xié)奏曲,并巡演世界;為張藝謀的電影《英雄》而寫的原創(chuàng)音樂,由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帕爾曼擔任獨奏,代表東方神韻的日本鼓童擔任打擊樂隊;為香港回歸而作的《交響曲:天地人》由馬友友作世界首演后不斷巡演世界各地;《世界交響曲》2000年1月1日在全世界包括中央電視臺在內(nèi)的55家電視媒體同步演播;為著名鋼琴家郎朗改編創(chuàng)作的《八幅水彩畫的回憶:家》(Eight Memories in Watercolor),已巡回了三十多個國家與城市。此外,還有《打擊樂協(xié)奏曲》(Martin Grubinger首演);《小提琴協(xié)奏曲》(林照亮首演);鋼琴協(xié)奏曲(郎朗首演)
譚盾的作品多注重視聽感受,從20年前開始,他已開始視聽藝術的創(chuàng)作。譚盾的視聽藝術作品曾在世界眾多重要場所展覽。1990年, 《聲音的形狀》(Soundshape)演展于紐約古根漢姆博物館(Guggenheim Museum in New York);2003年, 《絕唱-和陳箴的對話》(SkinDrumming/Jue Chang〕展于巴黎市東京宮博物館;2004年,《音樂視覺》(Visual Music) , 參展蔡國強策劃的臺灣金門碉堡藝術博物館18個個展,并被此博物館永久收藏;2005年,《有機音樂》(Organic Music) 展于紐約現(xiàn)代博物館(MoMA);同年,《譚盾音樂視覺2005》(Tan Dun Visual Music2005)展于滬申畫廊;2008年,其作品《解體—重建—再生》的裝置作品展于紐約古根漢姆博物館(Guggenheim Museum in New York)。2008年,其作品《紙裝置》(Paper Video)展于奧地利造紙博物館。
他為DG唱片公司、Sony經(jīng)典、EMI和Opus Arte錄制唱片和DVD,獲獎眾多,其中包括格萊美大獎(《臥虎藏龍》);日本最佳當代音樂唱片獎(《復活之旅》)以及BBC最佳交響樂專輯獎(《死與火:和畫家克利的對話》)。最新唱片是由Sony經(jīng)典發(fā)行的《武俠三部曲》,被美國國家公共電臺評為本周最佳唱片,它由馬友友擔任大提琴獨奏,帕爾曼擔任小提琴獨奏,郎朗擔任鋼琴獨奏。2004年《臥虎藏龍》更獲得索尼經(jīng)典白金獎(超過一百萬張的發(f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