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注重科學探究,不僅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新課程的重要目標。但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授,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于“主體參與、分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具有實時交互的教學方式和群體化協(xié)作學習等特點,特別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個性化學習。教學中只是一味的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往往忽視了問題本身的價值所在。
關鍵詞:高中 物理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4)08--02
一、對新高中物理教材各個欄目的使用安排不合理
近年來,“STS”(科學、技術、社會)教育正在世界范圍內興起,這是由于近半個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已越來越廣泛地影響著人類社會,而作為自然科學之基礎的物理學,在“STS”教育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為此新課標的編寫十分突出STS思想,在內容選編上貼近生活、聯(lián)系社會、關注科技、融人時代氣息。
教材還設計了“科學漫步”“思考與討論”“說一說”“做一做”等欄目。旨在為給學生基礎的、系統(tǒng)的物理知識,給學生科學的方法和能力;如終生學習的觀點和自學能力,與別人合作的能力,選擇和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和培養(yǎng)美好的情操。
如果能用好各個欄目,不僅能同時在教學中強化物理知識,還能注意到物理與其他相關學科化學、生物、天文、地質之間的聯(lián)系;為此教師不但要重視書本知識,還要注意社會知識、人文學科,使學生的知識“廣”、“博”、“精”、“深”,為未來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更要注意培養(yǎng)“學是為了用”的觀念,努力創(chuàng)設學生自己動手實驗、觀察、制作、創(chuàng)建的機會,把“概念和公式的堆積”的物理,變成活生生的生活,活生生的物理。
但是在聽課中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僅僅為使用教材而用教材,結果是看似面面俱到,每個欄目都用到,但為趕進度都泛泛而談。沒能合理安排,沒有達到期待效果。
事實上對于教材中情境圖使用同樣重要,教師要教會學生會用教材中情境圖。首先要讓學生“用生活的眼睛”去觀察,了解圖中物理之外的生活的情節(jié)。從某一個角度講,教材上的情境圖是死的,只是一個教學資源的模板。要用好教材中情境圖的潛在資源,由于教材中情境圖呈現(xiàn)的信息往往比較多,顯得比較零亂。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沿著對話框去仔細、有序地尋找信息。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安排不合理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實驗中使用頻率極高的一個名詞,提倡合作學習幾乎成了課堂教學改革的代名詞。但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合作學習方式的實施存在著誤區(qū)。
在大多數(shù)的教師觀念中,合作學習主要適宜比較簡單的學習任務的完成,因而課堂中呈現(xiàn)出來的合作學習往往只是同學們“合作”找出老師布置的問題的答案在課本中的哪一頁然后派一個代表進行回答。這顯然是一個誤區(qū)。因為這樣簡單的任務根本無須合作學習,例如有教師提到類似功率的概念時要求學生討論,像這樣的問題沒有力度,根本沒有討論的必要,學生隨便說幾句就說別的事去了。這樣討論不可能有成效。這種形式上的討論并不是新課改所倡導的“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我們認為合作學習方式更多的應該是在當學生個人遇到難以獨立解決的學習任務時應用,通過合作學習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教師要探究恰當?shù)暮献鲿r機,如當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學生個人思考、探索有困難,需要互相啟發(fā)時,答案多樣性時,問題涉及面大,學生回答不全面時,學生意見不一樣需交流時,宜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讓他們在組內冷靜的思考,理智地分析。例如在學習牛頓運動定律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牛頓運動定律習題應注意什么”。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互相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解題基本步驟,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還有對于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學生經過獨立思考之后,再進行小組交流。會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所以,“國外已有的研究認為,合作學習方式適宜于較為復雜或較高層次的認知學習任務,適宜于絕大多數(shù)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學習任務。另外,如果教學目標本身包含了人際交往品質與能力培養(yǎng)的話,那么,就更需要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合作中學會合作”。
實際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因為對新課改理念的誤解,使課程安排出現(xiàn)不合理現(xiàn)象,如認為教師少講就是在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追求所謂的“自主自學式”,結果教師上課便叫學生看書,沒有指導,沒有提示,沒有具體要求,沒有檢查,沒有反饋。結果成了“自由放羊式”。還有教師為適應新課程,改變以往“講”、“灌”包打天下的舊觀念,結果變成一問到底,滿堂問。把“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而提的問題,缺少精心設計,提問走形式。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教學效果。
體現(xiàn)新理念,“揚棄”習慣的教法,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以前的教法,而是要認真吃透課改精神,把握好尺度,因此要讓各教師在教學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認真研究和解決好以上問題,找到更適合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教學方法。
總之,物理教學應該是以知識教學為基點,以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因此,物理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教師應當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教材,挖掘教學資源,構建符合實際的、具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使物理教學逐漸走向開放,使我們的教育走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張健.對當前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困境的分析與探究[J].文理導航(上旬),2011(03).
[2] 雷育榮.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思想方法歸納[J].考試周刊.2011(19).
[3] 孔益民.注重物理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J].新課程(教研),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