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3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刑訴法將“尊重和保障人權”正式載入刑訴法典。在刑事訴訟過程中,被追訴人相對于具有強大權力的公安司法機關處于被動地位,其權利最易被侵害。筆者擬從被追訴人權利保障的視角,分析新刑訴法中人權保障原則的特點和內容并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新刑訴法;人權保障原則;被追訴人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2-0156-02
2012年3月14日全國人大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新刑訴法)的決定,新刑訴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最大亮點之一是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進本法,這是繼《憲法》第33條“人權保障”被明文載入憲法后首次被載入國家基本法中,是憲法中人權保障原則的具體化和可操作化,標志著我國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實踐將不斷地朝著更加人性化的方向發(fā)展。
在刑事訴訟中,公安司法機關的主要職責是查明案件事實真相、懲罰犯罪。公安司法機關具備履行工作職責的強大權力,任何被追訴人作為個人面對它們時,力量對比尤其懸殊,權利極易被侵害;且在傳統(tǒng)觀念中,一個人一旦成為被追訴人,就成為在道義上存在缺陷、在輿論上處于劣勢,應當被區(qū)別對待的“惡人”,尚未定罪儼然應被剝奪部分權利。因此,被追訴人的權利是所有訴訟參與人的人權中最需要關注、最核心的權利。著名的意大利刑法學家貝卡利亞曾說:“如果說刑法是犯罪人權利的大憲章,那么刑事訴訟法則可以被看作是被告人的大憲章?!盵1]
一、新刑訴法對被追訴人人權保障相關規(guī)定的特點
對于刑事司法中的人權保障,應當包括三個層次:一是保障被追訴人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的權利;二是保障所有訴訟參與人,特別是被害人的權利;三是通過懲罰犯罪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權利不受犯罪侵害。其中,保障被追訴人的權利是刑事司法人權保障的重心所在[2]。新刑訴法較之原刑訴法對被追訴人的人權保障進行了詳細、明確的規(guī)定,并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一)明文規(guī)定于總則第2條,體現了對被追訴人權益保障的重要性
新刑訴法在其總則中的第2條明確地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尊重和保障人權……”,這其中當然包含著對作為最重要的訴訟參與人——被追訴人的人權保障。這意味著,新刑訴法在立法原則上與憲法保持了高度的統(tǒng)一,堅持統(tǒng)籌處理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的關系,不僅要準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也要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證公民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利。
(二)保障被追訴人的人權貫穿于刑事訴訟的各個階段
在立案偵查階段,被追訴人面對行使偵查權和追訴權的偵查機關,較易出現如刑訊逼供、違法取證等國家職權被濫用的現象,偵查階段是被追訴人權益最易受到侵害的主要階段;在審查起訴階段,其起訴標準的嚴苛程度會對被追訴人的裁決結果產生直接影響,如關于被追訴人有罪的證據達到何種程度才可以提起公訴,將直接決定犯罪嫌疑人能否成為被告人;審判階段是直接決定被追訴人定罪量刑的階段,被追訴人的實體權利將被進行直接處理,案件審判程序將會對被追訴人所處刑罰的合法性與合理性造成直接影響,該階段是保障被追訴人權利重要的訴訟階段。
(三)被追訴人權利的保障與其他訴訟參與人權利的保障相銜接
新刑訴法除了在訴訟的各個階段都規(guī)定了保障被追訴人權利的條款外,還通過規(guī)定律師、證人等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權利保障條款,形成對被追訴人的權利保障體系。新刑訴法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采取強制性措施之日起,就有權利委托辯護人。被追訴人在羈押期間要求委托辯護人,公安司法機關應當及時轉達其要求。同時,對辯護律師在偵查階段的職責與權限、辯護人會見制度等進行了詳細的規(guī)定。另外,證人的出庭和證人證言的真實性直接決定了被追訴人定罪與否,因此,保護證人及近親屬的合法權利,也是保障被追訴人權利的重要方面。面對“四類特殊”案件,新刑訴法規(guī)定了對證人的特殊保護措施,如不公開其真實姓名、不暴露其外貌等。為減輕證人作證的經濟負擔,新刑訴法規(guī)定證人因出庭作證而發(fā)生的交通費、住宿費、就餐等費用,人民法院應當給予補助。
二、新刑訴法對被追訴人人權保障的內容
(一)強化辯護權
在刑事訴訟過程中,辯護權的強弱、被追訴人能否得到及時有效的辯護、以控方與辯方能否形成力量相對平衡的對抗關系,直接決定了被追訴人的人權能否得到保障。基于辯護權的重要性,新刑訴法從以下幾個方面強化了律師的辯護權:第一,偵查階段律師的“辯護人”地位得到確認。新刑訴法明確規(guī)定在偵查期間接受委托的律師作為辯護人參與訴訟活動[3]。它將律師辯護權的行使時間提前,有利于減少立案偵查階段侵害被追訴人人權的現象。第二,加強辯護律師的會見權。新刑訴法將涉及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的案件之外其他案件中律師的會見權予以強化,無須偵查機關批準,辯護律師只需持“三證”就可會見被追訴人,并不被監(jiān)聽。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被追訴人,看守所應當及時安排會見,至遲不得超過48個小時。第三,擴大辯護人的閱卷權。新刑訴法規(guī)定辯護人自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查閱、摘抄、復制全部案卷材料。
(二)通過完善證據制度保障被追訴人權利
案件事實是定罪量刑、決定被追訴人是否受到法律追究的依據,而證據則是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因此完善刑事證據制度,對于保障被追訴人的人權至關重要。新刑訴法主要從明確舉證責任、證明標準和排除非法證據三個層面完善了刑事證據制度。第一,舉證責任。新刑訴法第49條規(guī)定將公訴案件和自訴案件的舉證責任分別歸于人民檢察院和自訴人。按照刑事訴訟原理及刑訴法規(guī)定,承擔舉證責任的一方,如果在訴訟過程中,不能證明自己的主張并達到相應的證明標準,將承擔訴訟主張不能成立的不利法律后果。第二,證明標準。新刑訴法一方面繼續(xù)保留將“證據確實、充分”作為定罪的證明標準,另一方面則對何謂“證據確實、充分”作了深化性規(guī)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一是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二是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三是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這是我國刑訴法第一次把“排除合理懷疑”正式吸收到定罪的證明標準之中,非常值得關注和研究[4]。3.嚴格排除非法證據。新刑訴法第54條至58條吸收和完善了《兩個證據規(guī)定》的相關內容,從而使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在我國刑訴法中得以確立,其主要內容包括非法證據的界定及法律后果、非法證據排除的程序和非法證據排除中的證明問題三個方面[5]。
(三)在其他方面對被追訴人權利進行保障
新刑訴法還在法律援助制度、刑事強制措施等方面做出了有利于保障被追訴人人權的規(guī)定。新刑訴法將原有法律援助制度的內容予以完善,將法律援助的時間擴展至偵查階段,將法律援助的對象增加了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而無辯護人的被追訴人及經濟困難或有其他正當理由者,并規(guī)定了公安司法機關的通知和協(xié)調義務。對逮捕、拘留等強制措施的適用更體現人性化,如規(guī)定必須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且采取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等方法不足以防止發(fā)生社會危險性,有逮捕必要,三條件同時都具備,才應當予以逮捕。細化逮捕適用條件無疑對于審慎采用逮捕這一強制措施、保障被追訴人權利有著積極的意義。另外,及時將刑事拘留的被追訴人送往看守所的規(guī)定,體現了對過去司法實踐中在羈押期間所發(fā)生的刑訊逼供及相關的輿論猜測和疑慮所做出的針對性調整。與此同時,偵查機關負有拘留后的及時通知義務,使被追訴人的家屬盡早了解案件有關情況,緩解焦慮情緒。
三、關于新刑訴法保障被追訴人權益的建議與展望
如前所述,新刑訴法在保障被追訴人權益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突破,但每一個部門法的修訂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作為“小憲法”的刑訴法尤其如此??梢哉f,在法律制度的修訂方面,仍任重而道遠。
(一)在刑訴法總則部分調整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的邏輯關系
從新刑訴法第1條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懲罰犯罪是刑訴法的首要目的;在第2條中,則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列明為刑訴法的任務??梢?,新刑訴法力圖將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并重作為本法的雙重目標。事實上,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有時很難兼顧。因為懲罰犯罪置于第1條,保障人權位于第2條,與我國一貫將懲罰犯罪主要目標傳統(tǒng)錯誤觀念相符,毫無疑問會使司法工作人員將懲罰犯罪作為實施和執(zhí)行法律的首要標準,從而不利于對被追訴人權益的保障。因此,建議在未來立法中將尊重和保障人權置于刑訴法的第1條,從法律邏輯的角度予以強化。
(二)進一步完善與被追訴人權益保障密切相關的證據制度
證據制度是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對被追訴人的權益保障,就必須在新刑訴法的基礎上深化對證據制度的完善。新刑訴法規(guī)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可理解為沉默權精神的體現,但法條仍保留“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的規(guī)定,這不僅在邏輯上存在明顯的沖突,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此條款的作用。因此,建議取消新刑訴法中“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的規(guī)定,但應保留關于由偵查人員明確告知其如果如實陳述將從寬處理的規(guī)定[6]。
(三)加強刑事賠償等方面保障被追訴人權益的制度
被追訴人權益的保障不應限于訴訟過程中,訴訟后的司法救濟也是保障被追訴人權益的重要方面。我國關于被追訴人司法救濟的內容規(guī)定于《國家賠償法》中,但其中刑事賠償的適用主體范圍和時效范圍都較狹窄,不能有效地保障被追訴人的合法權益。因此,建議擴大刑事賠償的范圍,將刑事賠償的主體從沒有犯罪事實而受到錯拘、錯捕的被追訴人擴展至雖然有犯罪事實,但不構成拘捕條件而遭受拘留或逮捕的被追訴人;將刑事賠償的期限要求拓展至包括超期羈押或變相羈押等。
參考文獻:
[1]左衛(wèi)民,周長軍.刑事訴訟的理念[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84.
[2]陳光中.應當如何完善人權刑事司法保障[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4(1).
[3]陳光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改條文釋義與點評(代序言)[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7.
[4]顧永忠.刑事訴訟法再修改與刑事辯護制度的完善[J].中國律師,2012(7).
[5]樊崇義,等.刑事證據制度發(fā)展與適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147.
[6]包獻榮.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的制度淵源及在中國的貫徹[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