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學想象力》是著名批判社會學家米爾斯最重要的代表作,這本書主要闡述了九大主旨、兩大論題、一個概念和一個治學之道。社會學想象力是貫穿全書的核心分析概念,以這一概念為中心,從社會學想象力是什么、為什么要培養(yǎng)它以及如何培養(yǎng)它三個方面來整理自己的學術檔案。
關鍵詞:社會學想象力;社會科學;米爾斯;心智品質
中圖分類號:C9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2-0144-02
C.賴特·米爾斯是美國著名的批判社會學家,20世紀50年代初以《白領:美國的中產階級》一舉成名,1959年出版的《社會學想象力》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不同的人對《社會學想象力》有不同的認識,筆者認為這本書主要闡述了九大主旨、兩大論題、一個概念和一個治學之道。九大主旨分別為宏大理論、抽象經驗主義、形形色色的實用性、科層制氣質、科學哲學、人類的多樣性、對歷史的運用、自由和理性、論政治;兩大論題是批判美國社會科學幾種流行趨勢和社會科學前景的建構;一個概念指的是社會學想象力;一個治學之道是指米爾斯的治學實踐。九大主旨、兩大論題和社會學想象力密切相連,兩大論題是通過對九大主旨的論述和分類而得到闡述,而社會學想象力是貫穿全書的核心分析概念。前面的正文部分主要是通過直接表述、舉例分析、比較推理等方法來闡述觀點,而附錄中米爾斯則以他的治學之道向我們展示了如何選擇研究項目以及如何發(fā)揮社會學想象力。
米爾斯在他的治學之道中強調在讀一本重要的書時,要著力把握作者的論證結構,并做相應的筆記,整理為學術檔案,這樣才有可能把讀他人的著作而獲得的體驗轉化到學術領域。因此,在讀這本經典的著作時,筆者首先做的就是把握米爾斯的論證結構,從而整理出自己的學術檔案。本書的論證結構是通過批判美國社會存在的幾種流行趨勢來建構社會科學的前景,并指出社會學想象力在社會科學前景中的作用。社會學想象力是貫穿本書的核心分析概念,因此筆者選擇按照什么是社會學想象力、為什么需要社會學想象力以及如何培養(yǎng)社會學想象力來整理自己的學術檔案,以便以后將這種體驗轉化到學術領域。
一、社會學想象力是什么
米爾斯并沒有給出“社會學想象力”這個名詞的確切定義,而是貫穿在全文的闡述中。這種做法,可以讓我們充分發(fā)揮“社會學想象力”來思考和學習這一概念,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筆者認為理解“社會學想象力”這一概念需要把握兩個關鍵詞:心智品質和視角轉換。
社會學想象力是一種心智品質,這種品質可以幫助人們用信息增進理性,看清事情的全貌,也可以說是人類理性本身在人類事務中所發(fā)揮的重大作用。這種實質性的理性不僅可以讓我們理解個人生活歷程與歷史以及社會的關系,而且還將對我們置身的社會、歷史和我們自身的命運產生結構性的影響力。
社會學想象力也體現(xiàn)為從一種視角轉換到另一種視角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從最私人化、最直接的個人轉換到最不私人化的社會變遷,通過這一過程我們獲得了對社會的組成部分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的充分認識。也就是說,要了解個人變化,我們要超越個人變化本身來看待它,要把個人置身于其所處的特定時代中考察,這體現(xiàn)了一種共情的要求。
由此可見,社會學想象力能夠實現(xiàn)從微觀到宏觀、從個體到結構、從主觀到客觀的超越。
二、為什么需要社會學想象力
(一)區(qū)分“困擾”和“論題”的需求
由于時代發(fā)生了劇烈的變化,人們不了解這種巨大的變化,以前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都面臨著考驗,所以人們感到自己的私生活充滿了陷阱,人們在思想上開始變得恐慌,而在行為上變得漠然或者麻木。例如,改革開放初期,一貫崇尚自給自足的傳統(tǒng)中國農民,在面對風云變幻的世界市場時便顯得手足無措。
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變革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困擾,但是普通人的視野和權利往往受到具體生活背景的限制,而不能將個人的生活與社會歷史這兩者放在一起認識,更不能把握社會、個人生活歷程與歷史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說他們不能區(qū)分自己面臨的問題是因為自己珍視的價值觀受到威脅而引發(fā)的私人困擾還是因為結構性變化引發(fā)的公眾議題。社會學想象力最有成果的區(qū)分就是“環(huán)境中的個人困擾”和“社會結構中的公共議題”[1]6。因此要了解個人環(huán)境和社會結構的復雜關系,我們就要具備社會學想象力。
(二)社會科學家首要的政治與學術使命的要求
社會科學家首要的政治與學術使命是搞清楚當代焦慮和淡漠的要素,在此,兩者是一致的[1]12。米爾斯認為,如果人們有自己所珍視的價值,那么他們感到價值受到威脅時就有危機感,反之則有幸福感。而當人們不知道自己珍視什么價值也就不會感到威脅,就會呈現(xiàn)出一種漠然狀態(tài)。
米爾斯認為社會科學家的政治職責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社會學想象力不斷地將個人困擾轉化為可以直接訴諸理性的公共論題,以及幫助個體成為自我教育的人,而這一切只有在個體成為自由和理性的個體之后才能實現(xiàn)。所以他認為起源于啟蒙運動的自由和理性仍將是人們珍視的價值,并指出它們是社會科學前景的重要部分。
(三)實現(xiàn)社會科學前景的必然要求
美國社會發(fā)展中形成了幾種傳統(tǒng)的趨勢,米爾斯強調社會學的前景需要通過對這些趨勢的理解來實現(xiàn)。所以米爾斯分別分析了當時美國存在的已經形成的幾種趨勢:宏大理論、抽象經驗主義、形形色色的實用性、科層制氣質、科學哲學。
1.對幾種流行趨勢的批判
米爾斯以對宏大理論代表者塔爾科特·帕森斯《社會系統(tǒng)》一書的分析指出,宏大理論有太多難以理解的混亂不堪的繁文冗詞;側重概念的組合和分解;抽象層次高,以至于脫離了任何經驗性的問題;表現(xiàn)出了高度形式和含糊的蒙昧主義。
抽象經驗主義死抓研究程序的一個結合點,局限于經過統(tǒng)計儀式驗證的小而精的程序操作。而且,由于金錢和時間的限制,遵循這種傳統(tǒng)的人往往致力于發(fā)展研究方法而無法對實質性的問題進行思考和研究。因此,抽象經驗主義這種對方法的過度強調,表現(xiàn)出了高度的形式和空洞的精巧。
當前社會科學的多樣化和混亂狀態(tài)意味著研究社會學的工作中要涉及道德和政治上的決策,這也就意味著社會科學必然與科層常規(guī)和意識形態(tài)論題相關,但是這些形形色色的實用性并沒有解決實質性的問題反而導致了新的焦慮。
科層制體現(xiàn)了社會科學的政治含義以及其行政運用。主要培養(yǎng)技術專家的科層制社會學包括抽象經驗主義和新的非自由主義的實用性,強調標準化、合理化、集體性、系統(tǒng)化。從事這種研究的社會科學家通常只為特定的集團服務,而不是為公眾發(fā)言。
科學哲學對社會科學研究有一定用途,但是它只能作為我們解放想象力的一種手段而不必非常正式地采用一定的模式。此外,米爾斯還認為理論和方法都不是獨立的王國,方法是針對一定問題的方法,理論是針對一定現(xiàn)象的理論[1]130。
2.社會科學的前景
通過分析和批判美國社會當時存在的幾種不詳的趨勢,米爾斯提出了他所建構的富有建設性的社會學前景。首先,社會科學家要著眼社會結構關注人類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構成了人類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分別生活于其中的全部社會;其次,注意對歷史的運用,沒有一門科學能超越歷史。社會學探討的是個人生活歷程、歷史和社會結構的交織問題[1]154;然后,認清自由和理性的實質并捍衛(wèi)理性和自由,使之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自由和理性是社會科學前景的重要部分,人們遇到的困擾之所以沒有被闡明,就是因為自由和理性受到了威脅并正在逐步退化。最后,正視價值選擇,自主決定研究用途。闡述自由和理性的理想是我們的學術職責,只有獲得了理性和自由的人才能成為自我教育的人。
米爾斯強調社會科學正在成為我們時代文化的共同尺度,而不管心智品質有多含糊不清和多令人困惑,它都正被人們感到需要。而社會科學的前景,社會學的想象力在文化上的應用和人與社會研究的政治含義將在以后得到揭示[1]20。由此可見,社會學想象力在實現(xiàn)社會科學的前景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充分發(fā)揮社會學想象力。
三、如何發(fā)揮社會學想象力
社會學想象力對人們如此重要,我們能否通過后天培養(yǎng)而獲得這種能力,我們該如何獲得這種想象力?米爾斯通過闡述他的治學之道給了我們答案。首先,他強調我們可以通過后天的訓練來培養(yǎng)社會學想象力;其次,通過闡述他的治學之道,米爾斯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激發(fā)想象力的一般情況和一些簡單技巧。這些技巧是:
(一)注重個人生活體驗,建立和重組學術檔案
米爾斯認為學術活動和個人生活體驗相輔相成,研究者要將學術工作融入個人生活體驗,并要不斷地審視和解釋它。也就是說,社會科學家要明白兩者之間的交互影響,并把它們整理清楚,逐步成為一個信任自己的體驗同時又不盲從的成熟的治學者。建立一個內容豐富的學術檔案是一個整理學術和個人生活體驗關系的好方法,它不僅可以緩解重復工作的乏味還使研究者養(yǎng)成自省的習慣并保持內在精神世界的清醒?!栋最I:美國中產階級》就是米爾斯在他個人生活經歷的滋養(yǎng)下寫成的。
學術檔案一般包含著個人觀點、評論、摘要、數目和課題摘要等主題,剛建立的學術檔案一般比較模糊,對檔案按不同的想法和主題進行重組,在這個過程中想象力被不斷地激發(fā)出來,而且想象力能找出看起來毫不相干的條目之間的聯(lián)系,并將條目結合在一起從而找到新的學術資源。從這點來說,對學術檔案的維護本身就是一種學術生產。
(二)正確對待不同論題的短語和句子
社會學想象力在相當程度上體現(xiàn)為一種視角轉換的能力,因此對于闡述不同論題的短語和句子抱持游戲的態(tài)度會促使我們充分發(fā)揮社會學想象力。我們可以在字典或者專業(yè)書籍中查找論題中短語和句子的全部含義及其同義詞,另外我們還要關注某些關鍵詞的概括層次,并試著提高或者降低這些詞的抽象層次。這樣一方面可以養(yǎng)成由此及彼的視角轉換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順利地開展研究工作。
(三)養(yǎng)成交叉分類的習慣
我們會對我們思考所產生的一般性觀念進行分類,而交叉分類是構想并掌握新類型以及批判和修正舊類型的最好辦法。交叉分類使概念分類更具有簡明性和系統(tǒng)性,這有助于我們思考和把握事物的全部聯(lián)系,讓我們的思路更清晰。米爾斯強調交叉分類是社會學想象力的語法,我們必須要對它加以控制,不能讓語法脫離了原本的目的?!笆聦嵣希谶^去的15年里,如果不借助于一點交叉分類,我相信我寫的手稿不會多于12頁”[1]232。由此可見,米爾斯自己也從交叉分類中受益很多。因此,我們要逐步養(yǎng)成交叉分類的習慣,掌握社會學想象力的語法,從而獲得社會學想象力。
(四)注重反面思維,多角度進行思考
只研究一個事物是很難的,思考研究事物的反面對研究本身具有很大啟發(fā)性。當你對中國農村婦女早婚問題感興趣時,那么對農村同齡晚婚婦女的思考是很必要的。穿梭于早婚和晚婚這兩類現(xiàn)象之間,可以更好地收集和理解有關早婚的資料,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早婚的問題。
雖然交叉分類不僅僅局限于定量資料的分析,但是對于無法提供具體統(tǒng)計頻率而只以告訴我們各種類型為技巧和目的的定性分析來說,在交叉分類中使用是與否的形式更能促進我們去思考極端的對立面。這種對對立面的思考會有助于社會學想象力的釋放。
(五)運用歷史研究和比較研究
米爾斯強調每一門考慮周全的社會科學都需要具備觀念的歷史視野和充分利用歷史資料。仍以早婚問題研究為例,如果將研究對象局限于當前農村早婚婦女,那么不可能全面探索出農村婦女早婚的原因及功能。因為無法捕捉到各種不同類型的農村婦女在不同社會和不同時期婚齡的情況,不能明確說明她們與社會制度之間的本質差異。通過歷史提供的多樣性資料,可以了解不同社會和時期農村婦女婚齡的狀況,并通過對這些資料進行精準的比較研究,從而更全面地了解農村婦女的早婚問題。
(六)注意展示資料的安排方式
雖然資料的安排方式是編輯一本書的技巧,但是它也有利于想象力的釋放。米爾斯強調要對構成一本書結構的主旨進行分類,并將它系統(tǒng)地與論題進行交叉分類,找到兩者之間的關系,這樣不僅社會學想象力可以得到釋放,而且也能使這本書的結構更加明晰。
論題是一種主題,主旨是一種思想。就本書而言,至少包含兩個主題和九大主旨,九大主旨被分成兩大類,分別用來闡述這兩大論題。不同的論題組織順序將帶領我們進入不同的主題領域。米爾斯首先簡單闡述了前景,然后馬上展開了對幾種流行的趨勢的批判,最后才具體闡述他富有建設性的社會科學前景的建構。所以,當閱讀這本書時,首先看到的是米爾斯通過闡述宏大理論、抽象經驗主義、形形色色的實用性、科層制氣質、科學哲學這五個主旨來展開他的第一個論題,之后才進入由人類的多樣性、對歷史的應用、理性和自由、論政治這四個主旨為分析內容的社會科學前景領域內。
參考文獻:
[1][美]C.賴特·米爾斯.社會學的想象力[M].陳強,張永強,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2.
[2]鄭從金.在現(xiàn)代社會學與后現(xiàn)代社會理論之間——米爾斯的《社會學的想象力》再解讀[J].社會,2007(1).
[3]鄭曉娟.解讀公共知識分子角色——簡述米爾斯關于社會科學家的理想形象[J].黨史博采:理論版,2009(7).
[4]郗春嬡.社會學的想象力:共情、洞察及重塑——讀米爾斯《社會學的想象力》[J].社會科學論壇,2009(8).
[5]楊習超,陳新忠.獨辟蹊徑的社會學視角——心智的品質——《社會學的想象力》述評[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