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答的界定
華東師大崔允漷教授認為,理答就是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后的反應和處理,是課堂問答的重要組成部分。理答既是一種教學行為,也是一種教學評價。它是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時評價,是一種重要的課堂教學“對話”,直接影響學生對某個問題的理解和進一步學習,也影響到學生對一節(jié)課甚至這門功課的興趣與態(tài)度。
二、有效理答的重要意義
縱觀數學課堂,有些教師或缺少理答意識,或缺乏理答技巧,或缺乏理答機智。課堂理答較為隨意、重復;語言不夠精煉,師不善于追問、探問;學生回答不到點上就讓坐下,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理答的有效性不高,甚至無效,教學機智駕馭課堂能力有限,錯失一些課堂生成新的知識增長點。
新課程要求課堂是師生互動的過程,一個高效課堂離不開有效理答,相對而言,生成強調的是學生的活動和思維,他彰顯的是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在課堂活動中不能拘泥于課前的預設,那么教師在課堂應該做到觀察學生、傾聽學生、發(fā)現學生并與學生積極互動,有了有效、高效的提問和理答,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調動思維的積極性,營造學生積極探索、求知創(chuàng)造的氛圍,從而實現有效教學高效課堂。
三、有效理答策略
(一)分析無效理答的現象與原因
無效理答的主要表現:形式單一,簡單理答,重復理答;指向不明,模糊理答,回避理答;態(tài)度過急,武斷理答,代答理答;不能從學生回答中抓住契機,形成課堂精彩的生成。
無效理答的成因:教材理解不到位,沒有找準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關注學生不夠,沒有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缺乏理答技巧,教學機智或應變能力不夠;數學教師語言不夠豐富,對孩子的評價語言干澀,缺少啟迪性。
(二)有效理答策略有哪些
第一,把握教材,理解編者意圖。要做到有效理答的前提條件,就是教師要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做到提問有效,理答才能游刃有余,精準到位。因為有些提問是備課時預設到的,有些問題是課堂生成臨時提出的,理答是無法預料到的,課前預設也不可能保證100%的預設到。那么對教材掌握不到位,就難以駕馭課堂,何談有效提問和理答。
第二,適用激勵性理答。激勵性理答不是簡單的表揚、表揚再表揚,而是善意而恰到好處的激勵,不斷地在學生心中點燃求知的火花,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快樂。
第三,巧用診斷性理答。診斷性理答是指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價,給學生指明方向,明確思路。一般來說,孩子跟我們成人一樣,在回答后很想知道對錯,這時教師的理答要盡可能明確一些。這樣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
第四,收集有價值的評價語言。數學老師的學科特點,語言相對來說不夠豐富,比較貧乏,這就制約了駕馭課堂的能力,限制了問題的有效性。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收集整理出有價值的課堂評價語言,適時應用于課堂教學中。
第五,分析學生年齡特點,分類理答提高效率。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由于教學內容的豐富多彩,教學對象的充滿個性,課堂對話的不斷生成,即使同一位教師上同一堂課,面對不同的學生,理答行為也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它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課而異、智慧生成的,需要教師深厚具備的教學功力。為了提高理答效果,筆者從學生出發(fā),分析特點將學生分成了四個類型,課堂中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類型采用相應的理答方法。
第一類學生類型,理解能力強、能積極回答。教師可利用他們活躍課堂氣氛,起著回答問題的帶頭作用。第二類學生類型,理解能力強、被動回答。理答時要注意鼓勵措施的運用,如“你對這個問題回答得非常好。全班學生要向他學習”,培養(yǎng)其對答問題的積極性,并指出努力的方向。第三類學生類型,理解能力弱,積極回答。理答時運用追問或探問來引導其進一步對問題進行思考,如“從另一個角度,你再看看這個問題”,但不要挫傷其積極性。第四類學生類型,理解能力弱,被動回答。教師要給出一些較容易的問題,通過其正確回答,以正反饋的方式培養(yǎng)其積極思考以及回答問題的興趣。
四、有效理答的實踐應用中應注意的地方
(一)指向明晰
第一,指向內容。指學生的答問內容出現正確或不正確,全面或不全面時,老師作出的有效理答。做到引而不發(fā),避免了學生出洋相,這樣的理答是多么巧妙而機智。
第二,指向思路。對于思路不正確的孩子,老師要及時指明引導正確思路,避免走彎路,提高學習效率。
第三,指向方法。數學學習方法非常重要,在理答時適時指導,指明方法。
第四,指向習慣。我們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比如在課堂上如何評價學生的計算能力,是責備學生:“怎么又算錯了?”還是說:“相信你能做的更好,再來一遍怎么樣?”是嚴肅地批評學生:“你想的根本不對!”還是微笑著對她說:“這是你獨特的想法,下面聽聽別人怎么想的?!边@些理答無形中就引領了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有可能深刻影響到學生對學習生活的認識、情感和態(tài)度。
(二)給足時空,延緩理答
等待??v觀我們的課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急著讓學生回答,思考候答時間較短。而教師如果適當延長候答的時間,則學生的回答內容就會有顯著的改善,回答的正確率會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也會提高。所以說,課堂中要有“留白”,要留有充足的時間給予孩子思考、操作、體驗、表達,所以老師要等一等。
傾聽。學生在課堂上不僅通過言語,同時也通過表情、體態(tài)、動作表達自己的欲望、需求、情感和思想,教師應該隨時捕捉這些“傾訴”,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增進與學生的互動溝通。
總之,理答環(huán)節(jié)是對教師素養(yǎng)的考驗,提問可以預設,可是理答不完全是可以預想到的,課堂生成后,教師要能掌控課堂、駕馭課堂,通過有效的理答使學生不偏離課堂,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完成學習任務。課前精心預設,課上有效理答,并且具有較好的教學機智和駕馭課堂能力,抓住一些課堂生成新的知識增長點,必將呈現精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