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后記,又稱教學后記,屬于教育日記的范疇。它是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后,根據教學的預設情況和實際操作情況,及時對教案設計和課堂教學狀況以及自我體會等作出的客觀性總結與評價,并附寫在教案后面的文字記載,以便總結教學經驗和不足,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因此課后記既是總結教學經驗、摸索教學規(guī)律、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的好手段,又是教師自我剖析、少走彎路、提高教學質量和深化教學改革的有效捷徑。那么,如何書寫課后記?筆者提供以下幾點做法。
一、寫自我感覺的“成功之舉”
一節(jié)成功的課堂教學會使師生終身難忘,雖然它只是一個精彩的瞬間或者只是師生之間一次短暫的共鳴,但那卻是教與學所碰撞出的火花。成功的教學經驗往往體現(xiàn)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思維,它是對教師從不同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用恰當?shù)姆椒ㄔO計教學活動的總結。具體包括: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特別是為了培養(yǎng)不同層次學生的某種能力需適時變換的教學方法;合理的教學過程設計,科學地、合理地、有效地直接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目標;自然恰當?shù)那榫皩?;充分的教具準備;為講解重點和突破難點而恰到好處地選用例題;教師機智靈活地應對、恰當?shù)靥幚碓诮虒W過程中時有發(fā)生的突發(fā)性事件等??梢詮囊韵聨讉€方面進行總結反思:新課導入是如何承上啟下、富有創(chuàng)意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如何最大程度輔助教學;板書設計如何層次清楚、條理分明;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點突出、難點突破;采取了什么措施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采取了什么手段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課后記中記載的這些成功經驗將為下次的教學提供參考依據,對培養(yǎng)教師的基本教學素養(yǎng)和提升課堂教學的品位有很大的推動和引領作用。
二、寫課堂呈現(xiàn)的“不足之處”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但是任何人的教學總有不足之處,即便是教師已經深刻地理解了課程標準的精神,熟悉了教材,同時精心地準備了教案,也難免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疏漏或失誤。如果教師把課堂中出現(xiàn)的不足或一時不知如何處理的問題及時地記錄在課后記中,然后進行認真的分析、思考和處理,就能促使教師不斷地改進教學思路和方法,從而有利于今后的教學。因此,我們在記錄成功之舉時,同樣要多加重視找出不足,警戒自己,研究不足產生的原因,并加以改進,完善自己。
三、寫學生活動的“反饋信息”
課堂教學是生成的,而不是預設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課堂教學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許多學生極有個性,他們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想法。在實施課堂教學的活動中,對于教師講解的精彩之處自然會報以會心的微笑。而對教師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滿意、不同意之處則會質疑,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教師對學生發(fā)表的獨特見解,應及時給予鼓勵,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意識有很大的意義。也可以通過與學生交流或以問卷的形式,征求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意見。對學生反饋的好的建議,要及時記錄下來,這些建議能拓寬教師今后的教學思路。
四、寫聽課老師的“同行建議”
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進行公開課教學活動后,“原來我問了這么多問題”“原來我說話這么啰嗦”,一些習焉不察的教學細節(jié)被發(fā)現(xiàn)、被放大后,隨即得以改正。同行將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深度提出寶貴意見,這些苦口良藥尤顯珍貴,因為都是行家,揭示的都是一針見血的本質性的問題。只有時常聽取同行的意見,并整理記錄下來,才能做到博采眾長、集思廣益。有許多教師還將課后分析、心得體會撰寫成文章交流和發(fā)表。
五、寫自己今后的“再教想法”
教師精心準備了一節(jié)課,具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后,還應靜心沉思,想一想經過課堂教學的實際操作后,又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guī)律;教法上有沒有哪些創(chuàng)新;知識上是否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組織教學上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qū)有無突破;啟迪是否有效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納和處理,思考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如何改進,然后記錄到課后記中。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使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和境界。當然,隨著教學活動的不斷開展、不斷深入,我們肯定會有更多、更新的內容豐富到課后記中,為我們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不斷長進推波助瀾。
六、寫集體備課的“研討素材”
每周的集體備課活動,各個老師參照課后記針對課堂教學中的某個具體問題開展交流,尤其注意交流課堂教學中的細節(jié),諸如課堂教學提問、學生注意力等。目前,我們倡導“微教研”,就是更多以課堂教學中的某個環(huán)節(jié)、教學事件、教學行為為主要研究對象。2014年3月起,我校積極開展“微教研”活動,由一名領導分管一門學科,以備課組為單位成立合作小組,不拘泥于時空與形式,圍繞課堂教學中的某個環(huán)節(jié)(或某個知識點、某個活動),靈活方便地開展各種交流活動。正是由于課后記“簡易性”“即時性”“針對性”的優(yōu)點,促進了“微教研”活動的順利進行,促進了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課堂的改變和學生的改變。
自進入教師行業(yè)以來,我一直堅持書寫課后記。通過課后記的書寫,現(xiàn)在的我在課堂上更加自信了。不管是對教材內容的把握、教學方法的選擇,還是課堂實施的駕馭,我都深感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我的課堂教學也因此獲得學校領導、老師和學生的好評,并經常作為公開課對外開放。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弊鳛榻處?,要想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那就來堅持書寫課后記吧,通過這樣的教學反思活動一定會不斷地自我成長。